分享

最有效的小腿拉伸法,你会几招?(下)

 吃蔬菜好 2016-12-22

越来越多的跑友已经认识到了拉伸的重要性。在跑前的准备活动中进行牵拉能预防跑步中出现急性损伤,同时能提高跑步时的运动状态。在跑后进行牵拉能有效缓解肌肉的紧张,加快恢复再生的过程,同时有研究显示运动后的拉伸对预防损伤的作用更加重要。根据牵拉目的的不同,跑前要进行动态牵拉,跑步后进行的牵拉是静力性牵拉。




跑后的静态牵拉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牵拉是靠自身重量或力量维持一定姿势的牵拉,被动牵拉则是靠同伴或牵拉带等在肌肉完全放松下进行的牵拉。传统拉伸中对小腿拉伸主要是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的拉伸,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腓肠肌、比目鱼肌、腓骨长短肌、胫骨前肌进行拉伸。这些小肌群在跑步中长时间处于高强度收缩工作中,它们对于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这些肌群进行牵拉有助于保持踝关节的灵活性,在运动中维持良好的本体感觉能力,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1
腓肠肌
起点:股骨外及内侧髁。
止点:通过跟腱止于跟骨后面。
功能:跖屈踝关节或协助屈膝,但不能充分完成这两个动作。

 

主动牵拉


面朝墙两腿前后站立,前面的拉伸腿脚掌贴于墙面的同时,脚跟尽量靠近墙面。重心慢慢移到前面的拉伸腿上。膝关节伸直但要防止膝关节的过伸。两手扶在墙面上保持身体平衡。


被动牵拉


被牵拉者俯卧在床上,足部垂在床边,使足部能够全角度背屈不受床的阻碍。被牵拉者尽量背屈,搭档站在床的边缘用一只手固定牵拉者小腿,另一只手手掌心抵住牵拉者的足部,并用大腿支撑手,确保姿势的正确。配合呼吸,在呼气的同时,收缩胫骨前肌,加强对腓肠肌的牵拉。


 

2
比目鱼肌

起点:腓骨后上1/3和腓骨头后侧,胫骨内侧中1/3和通过近端胫腓骨的腱性拱形。
止点:构成跟腱止于跟骨。
功能:使踝关节跖屈。


主动牵拉


面朝墙两腿前后站立,前面的拉伸腿脚掌贴于墙面的同时,脚跟尽量靠近墙面。重心慢慢移到前面的拉伸腿上。膝关节始终保持屈曲。两手扶在墙面上保持身体平衡。



被动牵拉


被牵拉者俯卧于床面,一侧膝关节屈曲90°。这种姿势不会牵拉到腓肠肌。被牵拉者的足部尽量背屈。搭档一手固定在脚踝处,一手的手掌固定住足跟,前臂抵住足部。或者搭档坐在床上,身体抵住足跟,两手交叉固定足底部。配合呼吸,呼气时被牵拉者收缩胫骨前肌,足部背屈并加强比目鱼肌的牵拉。



3
腓骨长肌及短肌
起点:腓骨外侧近端2/3(短肌位于长肌的深层)。
止点:内侧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腓骨长肌),第五跖骨粗隆(腓骨短肌)。
功能:两者都有足外翻、协助足跖屈的功能,腓骨长肌还有稳定腿部、维持内侧足弓的作用。


主动牵拉


仰卧位,牵拉腿屈髋、屈膝,一手固定在膝关节后方,一手握住脚掌前侧,逐渐伸直膝关节并向内下方牵拉腓骨长短肌。



被动牵拉


被牵拉者仰卧于床面,踝关节尽量内翻,屈伸位置保持中立,牵拉腓骨长短肌到最长。搭档一手固定在被牵拉者足跟处,一手固定在足外侧。配合呼吸,呼气时,被牵拉者收缩内翻肌群,增加内翻幅度,加强腓骨长肌和短肌的牵拉。



4
胫骨前肌
起点:胫骨干的外侧,骨间膜。
止点:第五跖骨的底部,第一楔骨。
功能:踝部背屈,足内翻,支持足的纵弓。

 

主动牵拉


上身直立跪在垫子上,臀部坐在脚跟处,重心向后使膝关节离开地面,双手放在身后支撑身体,保持平衡。



被动牵拉


被牵拉者仰卧,收缩小腿使踝关节跖屈,把胫骨前肌拉伸到最长。搭档一手握住足背部,一手拖住足跟部。配合呼吸,呼气时被牵拉者收缩小腿三头肌增强跖屈,加强对胫骨前肌的牵拉。

  


注意:在被动牵拉中,牵拉者和被牵拉者两个人之间要有反馈和交流,牵拉过程中牵拉者要注意被牵拉者的反应,如果出现疼痛要停止牵拉,被牵拉的肌肉出现抽搐的现象要减小拉伸的力度。所有的牵拉应该在没有疼痛感的前提下进行,以免肌肉拉伤。

 

主动和被动拉伸都建议每个动作的拉伸时间为15~30秒,重复2~3组。


作者:路|转载前请与跑步圣经联系[微信号:runningbibl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