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和阳虚是人体四虚之二,另外两个是血虚和气虚,其中血虚已经总结过了,今天只谈阴阳二虚,值得提醒的是,阴阳虚并不是特指肾阴虚,肾阳虚,不少朋友可能有误解,很容易对号入座,其实阴阳存在于整个人体中,在现实里只是肾虚比较常见!当然也会谈谈这个。
阴虚指人体体液亏损。体液不足,机体就失去相应的濡润滋养,具体比如精血或津液亏损,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体质状态。 典型症状有阴津不足,咽干舌燥,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双目干涩、耳鸣等。 阴虚体质的人表现出一派干燥不润的症象,比如消瘦,面色偏红,口干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虽然形体消瘦,但是胃火旺,消谷善饥,能吃,而且吃嘛嘛香,却又不胖。五心烦热,手心,脚心,胸中烦热,有时热的心中不安,烦躁失眠,影响工作。常常喜欢光脚踩在凉凉的地板上,觉得这样比较“好受”。突出的感受是口燥咽干、鼻干。如同土地一样,干涸,不滋润。此外还有便秘等。阴虚体质的人怕热怕燥,喜欢冬天不喜欢夏天。 阴虚体质的人如果恣意食用生痰上火或利水的饮食,如葱、姜、蒜、辣椒,或误用茶叶降火,或误食红小豆、薏苡仁等利水食物,都会加重体内阴液的耗伤。燥伤不同的脏腑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1)损伤肾阴时,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耳聋,遗精,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或低热,盗汗、颧红,尿黄便结。 2)损伤肺阴,证状较轻时反应为唇干、咽燥、口若,声音嘶哑,若调制不及时就会出现干咳无痰或痰少,严重时出现痰中带血。.伤及心阴:就会心烦、心悸、失眠; 3)伤及脾阴则不思食,或者是食后腹胀难耐; 4)伤及胃阴则表现为腹中饥饿但没有食欲,这一现象古人称之为饥不欲食。有时也表现为干呕呃逆。. 5)肝阴受损,就会出现两眼干涩、视物模糊的症状反应。 阴虚体质的人常有虚火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人体阴阳失衡,体内的阴气不能制约阳热,导致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产生内热,所以出现虚火产生造扰不宁的症候。如果严重的话,会出现炎症,如火气在肺会出现咽炎、扁桃体炎、甚至肺炎,若火气在肝就会出现结膜炎等等。 便于理解,用通俗的话讲:阴虚就是体内“水”不足了,干燥有热 。 图1 成因 1)先天不足引起,如孕期母亲体质虚弱,或母亲是高龄受孕,以及早产等。 2)后天失养引起的,如纵欲耗精、积劳成疾、饮食不节、强紫外线辐射、环境干燥等,生活节奏快,精神消耗过大,体力透支明显,加上经常熬夜、睡眠不足,嗜食辛辣刺激口味,这些都是耗损阴液很厉害的,时间一长也可能导致阴虚。要调理的话,首先要把这些坏习惯改掉,不然难以从根本上改善。 3) 与食用利尿药也有直接的关系。如:红小豆,薏苡、茶叶、荷叶、冬瓜皮等都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所以阴虚体质的人不宜吃。有很多人喜欢用这一类利水药物减肥,它们也的确也能通过减少体内的水分的原理使体重减轻,但是,用这类食物减肥,在减下肥来的同时身体也容易出现上述阴虚的症状反应。 4)在面对生活和工作时,压力过大,精力透支明显,时间久了郁结化火,阴精暗耗,就会导致阴虚。 调理原则 阴虚应补其不足,在滋补的过程中遵循“滋阴潜阳”的原则,倘若胡乱进食补阳的食物会令阳火过旺,使身体机能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的状态,消耗体内津液,加重口干喉痛、手足心热及心烦失眠等症状。阴虚者平时宜吃具有甘凉滋润、生津养阴作用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煎、炸、炒、爆及性热上火的食物。 可常吃: 枸杞子、黑芝麻、桑椹在药理学中也归于补阴药。其它常见的沙参、玉竹、百合、黄精、女贞子、龟甲、鳖甲、土茯苓、石斛等也都是补阴类的中药。另外,我们常吃的银耳、海参、猪皮也具有很好的滋阴效果。其他的还有百合、藕、莲子肉、枸杞子、番茄、绿豆、木耳、香菇、梨、绿茶、橙子、香蕉、蜂蜜、菊花、芹菜、甲鱼、鸭、牛乳、贝类、银鱼等食物宜常吃。 不宜吃温燥,辛辣,浓香发散的食物。 例如红参、鹿茸、桂圆、核桃、辣椒,花椒,胡椒,八角,茴香,韭菜,香菜,葱,姜,蒜,酒,咖啡,狗肉,羊肉,油炸,煎炒等食品正常人吃多了都容易生痰上火,阴虚火旺的人吃它更是火上浇油。
阳虚是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 其他症状有精神疲惫,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口淡无味,面色发白,四肢不温,乏力短气,虚汗自出,舌质淡嫩,舌体胖大且有齿痕,苔白滑润, 脉细弱无力等。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是阳虚者最主要症状,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就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女性阳虚者可见白带偏多、清稀透明,每当受寒或疲劳时白带就增多。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阳虚者还会经常腹泻,尤其是清晨起床时最为明显,阳气虚没有火力劲,水谷转化不彻底,就会经常拉肚子,而且完谷不化,吃进去的东西根本没有消化又出去了,小便又稀又长。 在饮食上喜热饮,恶寒凉,胃得热则舒。 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悲哀,因此必须加强精神调养。 图2 成因 1)先天因素:孕妇生活及饮食习惯影响胎儿体质。 2)长期居住在地下室等潮湿环境里或工作在冷库房里的工人;常喝菊花茶、苦丁茶或经常服用清热解毒药、抗生素等药品的人群易患阳虚体质; 3)经常吃一些高油、高糖的食物,产生了胃火,用苦寒的食物药物消火,极易伤脾胃,长此以往也变成了阳虚体质。 调理 1)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驱散忧思,谨防惊恐和大害大悲等不良情绪的影响。阳虚体质者应特别重视环境调摄,提高身体抵抗力,冬季要避寒就温,春夏要培补阳气,多晒太阳可大大提高耐寒能力。 2)阳虚者宜吃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食物。 鹿肉、羊肉、狗肉、牛肉、牛奶、羊奶、童子鸡、鹅肉,麻雀、虾、鳗鱼、鱼鳔、辣椒、韭菜、大蒜、生姜、糯米、黑米、薏米、甘薯、山药、芡实、扁豆、麦芽糖、桂圆、红枣、栗子、银杏、胡桃、荔枝、菠萝、桃、杏、樱桃、杨梅、黑砂糖、桂皮、胡椒等。 3)忌吃性寒生冷食物。 绿豆、百合、苦瓜、甲鱼、梨、藕、香蕉、柿子、栗、蟹等食物忌吃。
既有阴虚又有阳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中医说“阴”,是身体的物质基础,“阳”是这个物质基础产生的功能。 我们身体的维持需要活力,中医称之为“阳气”,但“阳气”的产生基础是“阴”。所以“阴”的强弱决定了“阳气”的格局大小,“阴虚”了,这人的活力就不可能真的旺盛,就算是怕热,也不是身体壮实表现,而是“阳气”的“虚假繁荣”。 中医的“阴”是有限度的,比如我们出生就确定了的脂肪细胞数量,甚至每个细胞的质量都是有定数的。如果“阴”本身就薄弱,出生时候身体就不好,后天再失去调养,“物质基础”就可能过早被消耗,人就会“阴虚”。“阴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代谢率过高,人因此感到热,过高的代谢反过来会加重物质基础的消耗,加重“阴虚”,等到“阴”的格局被消耗小了,由它产生的功能也就会受损,阳就不足了,这个时候,这个人就会由“阴虚”时候的怕 热,变成了“阳虚”时候的怕冷,而且这种怕冷和怕热交替出现,也就是阴不断被消耗,阳不断变弱的过程。 很多人问自己到底是肾阳虚还是阴虚呢? 其实这两个是互相转化的,如上面所说,无论你是其中哪一个,如果持续虚下去最后必然会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虚中带阳,阳中带虚,那在调理的时候,也包括开方吃药的时候,一般也会多多少少的都顾忌下,虽然可能会有所偏重,这正是中医的精髓之一:系统性整体性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