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中篇小说的写作方法

 江山携手 2016-12-22
昨晚,看2003年第6期《收获》杂志上笛安写的《姐姐的丛林》。看后我有些感想,觉得这个中篇小说非常不错,无论是故事立意,还是语言描写,以及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都绝对是最近我看到的不可多得的佳作。但在这里,我并不打算对该小说的思想性再进行论述,我只想简单地记录一下我看这篇小说之后所得到的一些关于写作方法方面的感受。

  1.用故事里的人物名字来当每一小节的标题。

  这样的写法比较少见,颇让我觉得新颖。是的,用故事当中的人物来当小节标题,可以让读者把阅读的兴趣集中在该故事人物上,让读者能够很轻易地抓住故事的节奏,的确对于塑造该故事人物非常有效,而且这并不是该人物的“小传”,故事情节依旧按部就班的发展着,只不过在某一章节某一人物会显得特别突出而已。

  2.描写故事人物的举止形态要抓住细节,但不要铺张笔墨。

  在这篇小说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几个主人公在说话时、吃饭时和从事各自活动时的那些别具个性特色的举止形态。作者往往是用一句两句话,二三十个字就把人物的举止形态写出来,而且都是那些人物在该场景下必然会有的动作形态,总之是写的非常恰到好处,与那些人物的身份、性格都能吻合,所有人物都显得是那么立体丰满,栩栩如生,好象就站在读者面前,可见作者的观察力之锐利和语言表达能力之精妙。

  3.用简单的句子,用排比的形式来记录同一时间内不同人物的活动情况。

  这样的写法好象是在记流水帐。在故事发展阶段很少见,但在接近故事尾声的时候,为了交代故事人物最后各自的命运,或者当故事情节发展到平缓阶段的时候,在记录群体人物在某个特定时间和特定场景的活动情况时,这样写故事就是一种比较经济实惠、且能迅速扩展故事发展节奏的好方法。

  4.以叙事为主,根据故事需要夹议论夹抒情,议论或抒情在叙事时分段描写。

  写小说,议论和抒情是必不可少的,但写小说又最忌讳连篇累牍的写议论和搞抒情。往往在以第一人称写的小说里,最有优势的地方是比较适合人物心理刻画,但如果写的不够技巧的话,那些野草一样到处都是的议论和抒情也会反过来害了小说的性命。在写作过程中,议论或者抒情一定要精练而准确,而且最好是同叙述分开段落来写,我觉得这样或许会让读者读的轻松,而作者也会写的更洒脱吧。

  5.大段大段的人物独白,用于倾诉、反驳或者反思。

  除上面的之外,往往人物对话都应堆砌在叙事当中来写,除了大段大段的独白,在一般对话描写时,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最有个性的语言,最能表达人物感受的语言来写。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词句,干脆就不写人物对话。而且,在写搞笑小说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广泛引用古诗词、古人写的古文和他们的逸事,还可以大量引用名人名言,并可以根据文章需要进行篡改、引申和恶搞。

  但必须切记:鲜明的人物个性主要是靠故事情节,而不是单靠语言来刻画的。在写作时,要首先从故事整体情节需要来选择人物语言,而不要为了人物对话而硬写对话,这样做会显得南辕北辙、画蛇添足。

  6.把事情拆解成零碎的发展着的一点又一点的片段,不直接一次写完。

  往往不要把故事一口气写完写绝,要学会拆解故事,使之成为无数的片段。作者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片段按照时间先后或者事情发展的需要,有机地安插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就好象溪水一样欢快地流淌着,不经意地被山石分成很多道水流,却又会在某个地方偶然而必然的流到一起。用更粗俗的话来说,写中篇和长篇小说,就要象小朋友对积木,无论怎么写,最后都要挺立起来,要让那些一个一个故事片段都能分散、又能完整的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才行。

  7.平缓的故事发展,忽然平地起波澜。

  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往往有很多平缓、甚至看似多余的情节描写,但除了为更立体、更全面地塑造人物之外,往往是为了由量变到质变,当故事发展到一定阶段,水到渠成的就会有一些尖锐的矛盾出现,甚至是很快就写到故事的结局。任何经典小说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在安排矛盾冲突上都无一例外的是用悠长的故事铺垫来完成的,直接写矛盾冲突会显得突兀,而且让读者莫名其妙。

  8.幻想。想象中的风景描写和特定冲突画面。

  写小说最可贵的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我读的这篇小说中,有很多是女主人公安琪想象出来的风景描写,还有很多是她想象的某些特定画面。这些描写随着人物的心情而在不断变化出现,尤其表现在她对某些事件的认识,可以清晰的看出那些跳跃性思维的,大胆和绝望的,压抑和不断抗争下的心理情绪。或许那些美妙绝伦的场景未必一定发生,但在荒诞不经的外表下,又都显得是那么的合情合理。这样写小说,不但会增加文章的张力,能够拓展故事情节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并能使读者得到一种无比奇妙的震撼享受。

  9.温柔而尖酸的人性,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喜悦和悲伤交替左右着的命运,以及那些忽然出现又忽然消失的红尘过客。

  写中篇和长篇小说,最能刻画复杂的人物性格和人际关系,但这并不是写作的主要目的。小说毕竟是讲故事,是为了告诉读者在某时某地有某人做某事,一切写作技巧无不为之服务。经典小说往往是依靠情节来打动读者,而这种所谓的“打动”是依靠作者写的小说所讲述的人物命运来实现的。或者简单的说,就是作者在讲述一个又一个人物的人生悲喜,让读者产生了共鸣,使得读者在唏嘘不已之际,最后对自己本身的命运遭遇有所感受罢了。

  其实,在这些篇幅漫长的小说里,不单单要努力刻画主要人物,一些次要人物或者一些非常不起眼、只出现一两次、甚至只出现过一两次名字、却未见其人的小人物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比较喜欢《姐姐的丛林》中一些小角色,或许他们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但他们对故事情节的推动是有很大作用的。偶尔想到他们的某句话、某个动作,又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有趣啊!!

  10.勇敢地用一句话来当作一个段落来写。这点我要特别注意,我习惯长篇大论,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其实最简单的或许也是最精彩的!

  11.不直接写复杂的大场面,用写旁观者的感受或者干脆跳过大场面不写,直接就写事情造成的影响和后果。这样的做法比较偷懒,但对于写自己不擅长描述的事件和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是比较有用,而且往往这样更能揭示该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12.善于利用故事当中的各种小道具。切记:写小说要物尽其用,千万不要浪费笔墨,要善于把一些重要的小道具,比如男女之间的信物,某些特别的生活用具,某些贵重的金银首饰,等等,用它们来当作故事发展的线索,这样做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我本人却要注意了,我好象写作的时候经常丢三落四,把文章中曾经出现的一些重要道具最后都写丢了,呵呵!!~~

  暂时写到这里,写的很零散,但确实是我本人一些小小的心得,希望大家读完之后也能有所收获,那在下就非常荣幸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