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啐语(第0120则)

 昵称233496 2016-12-23
  语文啐语(第0120则)

  苏联小说与中国小说不同,区别在于前者有思想为底里,爱在作品里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进行探讨,后者则苍白极了——这不奇怪,现代中国人凡事“言必西化”,“鹦鹉学舌”,“哈佛学步”,没有自己的输出货,也就谈不上思想的独立性。拿凤凰网近日推荐的《生存与命运》来说:
  “在集中营的棚屋里,一场关于善与恶的争论,一场关于人的价值、关于生命的价值的争论,使老布尔什维克莫斯托夫斯基对托尔斯泰主义者伊孔尼科夫厌恶不已……”
  以上是该书故事梗概。别的内容从略,拿这几句来讲,就足够令我惊诧了:集中营,环境何其恶劣矣!那种地方苟活着,俄罗斯人还执着于探究这些问题?换成中国的“牛棚”吧,那么多中国知识分子入住,何曾听说他们讨论过这些呢?钱钟书、季羡林、巴金、何其芳、聂绀弩、丁玲……他们讨论过这些问题么?
  倘若他们不讨论,作家难以就此虚构,即便虚构也绝对是虚假的,苍白地虚假。因此,中国小说读来忒没劲,除了《燕园梦》和《人啊人!》等少数几部小说对于生命价值、启蒙意义……做出严肃思考,其他作品均苍白乏力,例如《创业史》《平凡的世界》……文学垃圾一堆罢了。讲一些故事,可是故事里尽是苍白的国人,苟活着,麻木着,读来还有什么劲?譬如讲,《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孙少平,动辄讲什么:“我不挖煤谁挖煤?”呓言呓语的,仿佛高烧42度了。
  难怪官方热捧这种小说,就像曾经热捧《创业史》的梁生宝、《金光大道》的高大泉……病梅馆里歪长的一株株病梅,无疑的。
  可悲的中国文学啊,你好不争气哟!何时才告别幼稚,成长得意气风发、钢骨铮铮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