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国国家美术》,原文标题:周尚仪教授的金属艺术创作与理念)
周尚仪教授
金属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艺术取得辉煌成就,四川广汉出土的蜀地三星堆金面具、金杖,汉代的铜镜,唐代的金银器,灿烂夺目。金属工艺品,由于其材料珍贵和制作精良,给人以神圣永恒、华美珍贵的高尚的审美享受。金属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奇葩。金属工艺在当代科技、材料、观念与形式新的文化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金工艺术家为金工艺术发展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金属艺术专业负责人周尚仪教授,就是当下我国金属艺术创作的代表艺术家之一,她在金属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及组织策划国际金属艺术大展等方面,均做出突出贡献,取得可喜成绩。
《传奇》系列,银、乌木
《传奇》系列,银、乌木
1985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金属艺术专业成立,至今已整整三十年。这是我国高校建立的第一个金属工艺美术专业。三十年来,培养了众多金属艺术家和教师,并影响其他艺术院校建立金属艺术专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金属艺术专业的建立,得益于著名艺术家郑可先生的谋划和组织实施。郑可曾在法国国立美术学院和巴黎工艺美术学院求学。五十年代初,他受廖承志同志邀请,从香港回到内陆,带回欧洲先进的造币设备和金属工艺技术。他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执教,经他多年提倡和努力,1985年成立了金属艺术专业和金属艺术工作室,三十年来不断得到发展。周尚仪是郑可先生的得意门生,得益于郑先生“通才”教育和“一专多能”的培养,打下扎实的造型基础,了解和掌握各种材料及工艺的基础,奠定了她以后教学和创作的全面能力和丰厚的素养。
特艺系78级与郑可先生的合影(后排左一为周尚仪教授)
周尚仪1982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从事雕塑教学与创作,她对石、木、铜等材料掌握已很熟悉,并对雕塑立体造型、空间形式、体量表现等雕塑语言的认识、运用能力很强,创作了不少优秀雕塑作品。1998年,她从雕塑转到金工,这出于她受郑可先生的影响,对金工艺术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由于她有雕塑创作的经验,可以将雕塑和金工艺术进行比较研究,更能洞悉金工的特点。周尚仪认为应将金属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学科保留下来,让它发展壮大。她思考雕塑艺术和金属艺术的异同,体悟雕塑与金工的差别,认为在雕塑创作中,所用金属材料如青铜等只是雕塑造型的一种成型方式和手段,而在金属艺术中,无论从金银、铜、铁、锡之金属材料,还是从制作技巧、工艺流程,或创作主题、功能诉求,都有其特殊性,如手工锻造浮雕与器型、景泰蓝、花丝工艺等,是有别于雕塑艺术的另一个金属艺术独立学科。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到清华美院后成立了金属艺术实验室,周尚仪担任实验室主任,通过引进外资极大地改造了工作室的空间,购置了金工锻打、焊接、成型的各种设备和工具,编写教学大纲,分析研究金属工艺的各种属性、特质和规律,花费巨大心血,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金属艺术专业教学体系,形成以手工锻造、小型铸造和以设计与工艺结合为特点的特色课程,在教学中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开放式、平台化及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她既关注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传承,同时也关注国外金属艺术新的理念与方法,曾应邀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进行金属艺术教学和专业考察,请日本、韩国、挪威、英国等学院的教授来授课,她主讲的《当代金属艺术》课程,将荷兰、丹麦、英国、瑞典、挪威、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的最新金属工艺作品介绍给学生。
周尚仪在《当代金属艺术》课程中强调:“当代金属艺术打破了贵金属材料作为财富价值的约束,更加凸显强调材料自身的属性特征和审美价值,工业化的过于理性机械、坚硬冷峻、简洁单一的艺术定式,已经被更加注重和体现人性化的感受、体验和表达所迅速解构、改变。艺术家个性的表达在更加自由的创作中得到尊重和体现,艺术性加强,随机性加大,个性有了更为充分的表达”。她关于当代金属艺术特征的理解是很精辟的,深深影响了她的学生们。近二十年来,她培养了众多金属艺术专业人才,为中国金属艺术专业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受邀赴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银器&首饰系讲学
受邀赴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银器&首饰系讲学
1997年1月,香港即将回归祖国,原中央工艺美院接到中央政府赠香港特区大型雕塑礼品的设计任务,应邀参加设计方案的共有七家单位几十位雕塑家。周尚仪和有关领导、同事们到香港实地考察,香港和深圳街头到处是紫荆树,开满紫罗兰色的花朵,给周尚仪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回到北京后,她以紫荆花为主体进行方案设计,作为主创者之一,她创作了紫荆花的立体模型,并克服了造型和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最终《紫荆花》雕塑被中央政府选定,安置在香港湾仔维多利亚港海边的会展中心。受到社会高度赞扬,成为香港标志性的金属艺术品。
《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紫铜、金、石
人民大会堂仪仗厅装饰浮雕《四季花》,大理石
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奖杯设计
中国网球公开赛男女奖杯、纪念盘设计
中国网球公开赛女双奖杯设计
周尚仪对金属艺术倾注心血,研究金属艺术铸造、锻造、镶嵌各种技术,并对金属艺术形式进行新的创造,特别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中吸收创作养料,并对西方现代艺术形式与观念加以借鉴,创造出新的金属艺术形式,取得多项创作成果。形成了她的作品凸显时代特征的鲜明风格,注重综合材料的混搭使用,强调对新工艺、新技术的大胆试验,使其作品始终保持在当代创新的前沿,具有研究性、实验性的学术品质。
《大宋风尚》系列作品用不锈钢、紫铜、镀银、玻璃材料进行创作,从宋代哥窑开片裂线形式中受到启示,强调线的功能,用线进行联结、转折,既变化丰富又多样统一,结构成网状的几何造型,作品中央嵌置蓝色玻璃器皿。另一件《大宋风尚》系列作品将高底碗和梅瓶用不锈钢线条构成外形,再镶嵌古青花瓷片点缀,形成现代材料和传统瓷片的对比。《大宋风尚》是传统意念与现代形式的对立统一,整个造型整体大方,成方形、圆柱形、半圆形,富有抽象几何美感,同时又具有梅瓶、碗、方盒的意象。这组系列作品内涵古典与现代、抽象与具象、形式与材料、多样与简洁,是金属艺术从传统到现代的形式转换创造性试验佳品,该系列二组作品分别于2009年、2011年在北京参加国际金属艺术大展,获得国内外同行专家和观众好评。
《大宋风尚》系列,不锈钢、陶瓷
《大宋风尚》系列,银、玻璃
《大宋风尚》系列,银、玻璃
其后,周尚仪又从汉代画像石上连理树图案上得到启示,将连理树意念作为创作主题,不锈钢为材料,使用激光切割新工艺,创作出金属艺术新作《大汉风尚》系列。这个系列之一作品,用紫铜制作出相互缠绕的树枝和树叶,外形恰似一棵立体的树,同时又是一件四方体的器皿,可谓别出心裁。
《大汉风尚》系列,不锈钢、木
《大汉风尚》系列,不锈钢、木
《大汉风尚》系列中的不锈钢材料作品,创造性地或将连理树平面展开为树状圆形、或平面椭圆形、或立体圆筒形,用双枝缠绕作为造型主体结构,用叶片构成基本造型语言,既有植物图案意象,又高度抽象成现代形式,观众仿佛看到从汉代画像石的连理树图案穿过时空,在当代新材料中生长为崭新的金属艺术连理树!《大汉风尚》是运用现代材料与观念,借鉴我国古代艺术和民族文化元素,创造出的当代艺术精品。这组作品在国际金属艺术展展上展出后,受到高度评价。由《大汉风尚》系列作品所衍生的《连里盘》在2014APCE会议国家领导人礼品评审过程中获得很高的评价。
《大汉风尚》系列,不锈钢、木
《连里盘》,银、珐琅、木
周尚仪擅长用不锈钢球创作作品,《浅水湾》、《珍珠湖》、《亚马逊》和《鹤语》系列的等作品,均以不锈钢球为基本语言,积点成面,造型新颖别致,极富视觉的炫动冲击。周尚仪还用这种珍珠般圆球做成《大宝罐》一对作品。《大宝罐》顶盖为童男童女,这对《童男》《童女》用抽真空工艺铸成,取意中国神话传说,他们身带羽毛、手握大弓,脚踏异兽,是古代童话的现代新生。这些作品说明,周尚仪金属艺术创作观念丰富多样,其形式语言变化新颖,艺术思维活跃前行。
《浅水湾》,不锈钢、铁
《珍珠湖》,不锈钢、铁
《鹤语》,不锈钢
《太平洋》,黄铜
《太平洋》,不锈钢
《大宝罐》系列,不锈钢、黄铜
《大宝罐》系列,不锈钢、黄铜
《传奇》系列,青铜
《传奇》系列,青铜
周尚仪教授还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分会秘书长。她为此做了大量工作。2009年她策划由清华美院、东京艺术大学、首尔国立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了《互动倾向:2009当代国际金属艺术展》,后于2011年、2013年又策划了第二届、第三届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分别在清华大学和中华世纪坛展出,策划南通1895《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和国家大剧院展出,并主编展览作品集出版,社会反响热烈。周尚仪教授不仅在金属艺术教学、创作中取得重要成果,而且在策划展览,组织国际金属艺术交流,推动当代金属艺术发展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作者:陈池瑜,清华美院史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来源于清华美院工艺美术系公众号)
2013“跨界 创新”北京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现场
2013“跨界 创新”北京国际当代金属艺术展研讨会现场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现场
周尚仪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金属艺术专业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
当代金属艺术研究
学术主张
立足金属工艺研究、关注现代金属艺术发展,重点围绕金属饰品设计,进行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的探索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结合,技术与艺术并重,理论与实践互动。
学术兼职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委员
北京工艺美术协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主要学术成果
1997年作为主创者之一设计和制作中央人民政府赠香港特别行政区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
2000年参与中华世纪坛大型浮雕群像,主创《孙中山、祖冲之浮雕像》
2006年获得中国首届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学术奖
2007年获得第二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学术奖
2008年作为主创者之一设计和制作人民大会堂仪仗厅装饰浮雕《四季花》
2010年主编出版《世界金属艺术》
2010年完成中国网球公开赛全套奖杯设计
2009年~2013年担任《互动﹒倾向2009当代国际金属艺术展》、《互动﹒创新2011当代国际金属艺术展》、《跨界﹒实验2013当代国际金属艺术展》、《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 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