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笙箫叹 2016-12-23

中学时期学习过的文章,今年父亲节时专门查找出来读的文章,今夜再读,对于作者对其父亲的情感体验一次比一次强烈,父爱一次比一次厚重。

   文章中,作者的父亲"顺路"送其北京念书,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报到时,我的父亲也是送我来校,但不是顺路而是专程。犹记当时父亲将装满书的行李箱扛上了六楼,我现在所躺的床当初也是父亲为我抹去堆积的灰尘。转眼已过去三年即将四年,我依旧躺在那张曾被父亲抹过的床上放任思绪汹涌。那句"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和"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无处不在的懊恼让我羞愧不已,我也曾嫌弃过父亲,尤其是在小学不懂事的时候。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体型与我父亲体型相差甚远,为作者买橘子的场景与我父亲扛行李上六楼的场景没有瑕疵地重合,他们都是为子女默默地付出。平日回家返校,车站与家这段路程,都是由父亲接送。10分钟左右的车程,步行大约20分钟,因为有父亲在身边那时极少步行或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回家。自从父亲去外地工作后,从车站回家几乎都是一个人步行回家,因为晕车比较厉害,宁愿步行都不愿意搭公交车,厚重的行李压在背上,感恩与思念愈演愈烈。

   前几次的阅读,均都像是一个听者,听作者笔下的"我",一个儿子在讲述关于他的父亲还有期间"我"的情感的变化。很多侧重都是在于"我"身上,于是对于"我",因为同为人子女,经历相似,父爱昭著,有更强的情感共鸣。当站在一名作者的态度时,其实更加动人的是父亲的一系列行为,简单的言语,默默的行为,是厚重父爱的最好的诠释。父亲总是寡言少语,默默无闻,用尽心血地爱着子女。于子女面前,父爱是固执的,但越是固执越是爱得深刻。我们总是不大了解和理解父亲,父亲也习惯寡言少语,虽然父亲偶尔很小孩。余生,希望父亲更加幸福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