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第一次观看生产纪录片,仔细想想,国内外都看过不少,生产并非一个神秘的课题,但总能惹人注意,很多人曾经形容,观看一个女人生产,刺激和恐惧感,不亚于看一部恐怖片,甚至比后者更甚。 因为生产无比真实。 去年深圳卫视推出过一部生产真人秀,我看完一集,写了篇文章把这节目骂得狗血喷头。这里面的母亲,起码我看到的几位,都是你我一般的普通妇女,有良好的生产条件,还有充裕的经济条件。我实在想不通,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现代女性,为什么还要把生产,搞得跟上一辈女人一样恐怖?你有无数方法,可以让自己在孕期和产房,过得不那么悲惨。 几年前我怀孕时去泰国住了一个月,在私立医院产检,最羡慕的就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孕妇,当时我虽然看起来也不差,但内心全是恐慌,怕这个怕那个,从小到大听过的恐怖生产故事在心里排列成一排,怕小孩停育,怕我得上什么妊娠高血压。有天在妇产科外,看到一个白人孕妇,气定神闲走过,捧着一个六七个月大的肚子,四肢一点没有发胖浮肿,她依然很漂亮,重要的是,她脸上丝毫没有恐惧的样子。 生产不是生病,作为一个健康人,我们不就该这样这样接受人类孕育的自然过程吗? 而在深圳卫视的真人秀里,显然,产妇都还是被吓坏的一代,觉得自己会九死一生,进而觉得做妈妈无比伟大,忠贞地承袭着上一辈女人的骄傲和愚昧,把生产当成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奉献。 当一个女人有选择的时候,她仍然选择了最传统的那种活法,做个大补特补的孕妇,再做个月子里一碗碗喝汤和酒糟的产妇,把自己因为愚昧吃的苦转化成伟大,恕我没办法有什么敬意。 但《生门》并不是一部关于普通产妇的纪录片,在一开始的几个生产场景后,镜头一转,中年产科男医生,进了危重病人床号。 他对那个躺在病床上的产妇说:你啊,就像一个定时炸弹。 片中所有的案例,都是这种凶险类型。 陈小凤,瘦得要命颧骨高突的农村女人,双胎,前置胎盘,糖尿病,对现代医学技术来说,这些其实都不算什么,这个病人最大的毛病是穷,穷,又有这么多凶险,才是让人揪心的地方。 势必要早产的双胎儿,意味着一大笔医疗费用,每个早产儿,都需要大约十万左右的救命钱。妈妈身体太差,也需要大笔钱做手术。 医生告诉女人的丈夫:快去筹钱吧,知道你没钱,可是你想想,五万块能买三条人命。 人命说贱也贱,说贵也贵。我想一定会有人说,这么穷的家庭,为什么还要生孩子?连产科女医生都为没钱的丈夫担忧:你以后可怎么办? 农村人无奈又坚定地说:慢慢来,总会有办法。 他没钱,还需要在医院陪护,钱的事,全是亲哥回农村,一家一户去借,有人拿出十天后儿子结婚的钱,还借了一分利的高利贷,活命要紧,先救人再说吧。 做个置身事外的批判者很容易,当初不要怀不就好了,你穷你自生自灭不行吗,干嘛还要延续后代,干嘛还要生那么多? 当哥哥跑断腿,拿着五万块终于赶到医院时,弟弟露出笑脸说:兄弟姐妹多到底好,就算没钱,需要人跑的时候,他总能帮帮我。 在农村,生就是唯一的希望。多生几个,或许最惨的那个,能让稍微好一点的兄弟帮扶。所以他怎么会不要孩子呢?即使日子再惨,两个活下来的生命,是悲惨人生中的希望,人有希望,比没希望要好。 导演在一部讲述生产的纪录片里,花了不少篇幅,拍摄哥哥是怎么一家一家去借钱的,想展现的,就是这家人为了两条生命的希望,付出的努力。他家真的很穷,可对着生命的这份尊敬,让我有点肃然起敬,在所能选择的生活中,到底走了最高尚的一条路。 很多人只是看了《生门》的简介,就说不想看,不想看这种被放大的苦难,到底有什么意义?还不是自找的。 夏锦菊是另一个危重案例,胎盘直接长在剖腹产的刀口上,把子宫弄穿了。她想要再生一个小孩时,只是觉得,不会那么惨吧?毕竟很多人平平安安生了第二个。 这个脸上一直带着笑意的女人,就这样把自己推到了鬼门关,有时候不幸从天而降,全无道理。第二次剖腹产很顺利,小孩瞬间被取出,她的子宫却开始大出血,医生说,保不住了。夏锦菊哀求:医生,如果我四十多岁就算了,可是我今年只有32岁,再试试好吗? 医生试了试,带来两次心脏骤停,再停一次,她就死了。她的子宫被拿出来,我看到那个切除部位,像一个破掉的袋子。她还是在生死边缘,直接被送进icu重症监护病房。 这个女人在面对生死攸关的生产时,老公还在千里之外照顾生意。直到大出血,亲戚打电话:你现在放下手上所有的事,赶紧回来,真的很危险。 这是我为什么打出标题的原因,很多中国男人,总觉得生产是一件平常事,是一件并不需要他有多少参与的事,是不比赚钱更重要的事。现在的情况是,健康女人对生产的恐惧性太高,总觉得很痛可能会死,希望老公赚钱去找个代孕。而普通男人对生产的可怕了解得太少,觉得大家都能生,你为什么不能生? 恐惧来源于无知,无畏也来自于无知。只能说,在发展中国家,生产还是像一个可怕的怪物,女人诚惶诚恐,男人因为不经历,完全不相信它存在。 看《生门》,好歹会让男人知道,女人面对生产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好命。 这部片子,忠实地记录了一群,没有多少选择的女人。这些女人,并不像你我,即便在今天,选择不生育也不会觉得人生多么不完整。 生是她们唯一的希望,唯一的生存价值。一个农村女人,生了两个女儿后,执意要再生个儿子,跟夏锦菊一样,她的胎盘直接长出剖腹产刀口,相当凶险。手术时,老公在外边哭:真的不想让她再生了,女人太苦太累。她为什么一定要生?手术完,这女人带着九死一生的侥幸说:没办法,农村没个男孩就是所有人看不起你,骂你。为了活得有尊严,她才拼死一搏。 你不可能对这样的女人说,嗨,其实你跟你老公移民去国外不就好了?就像你不可能对一百年前的小脚女人,或者因为束胸连喘气都不顺畅的欧洲女人说:愚昧啊,你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生活? 因为她们没得选择,所以即便是死路,也要冒险走一走。对这类活得很辛苦很忍耐的女人云淡风轻地评价说你活该,我做不到。 整个片子里我看得最揪心的,并不是这几个危重病例。而是一个很年轻的小姑娘,叫李双双。她的孩子被优生科判定不属于优生范畴,一家人执意要引产。 医生不同意,怀孕三十周,如果孩子是好的,你不是杀了一条人命吗? 李双双从来没有在孩子的去留问题上说过一句话,反复说话的,是同样年轻的丈夫,看着经济条件还行的婆婆和公公。 他们一遍遍问医生:你到底能不能担保这孩子是健康的?婆婆说话更直接:万一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发病了怎么办? 最后有个医生忍不住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健康人都可能出门车祸,我怎么能保证你孩子一辈子健康? 年轻爸爸反复传达不想要的意思,因为他们想要个健康的,好好的孩子,不想要残疾的,有残缺的,一辈子都是拖累的后代。那样的话,我们一家说不定就完了。 孩子早产出来,一个医生拿着单子说,你们救不救,救就去交一万。丈夫和公公还是在反复犹豫:是健康的吗?万一人财两空怎么办?医生反复说,先抢救吧,你妻子现在剖腹产,几年里也要不了小孩。 男人还是犹豫,话外音大概就是那句致命的:既然这个女人不好生,换一个总行吧? 纠缠来纠缠去,医生终于气急了:给一条人命一点希望不行吗?至少你曾经为他努力过啊。 交钱的男人不懂啊,完全不懂为什么别人不怎么花钱就能有的健康小孩,我却要花钱来拥有,还不能确保百分百健康。 气得要命的医生撂下句狠话:当你回望你这一生,你至少不会后悔自己没有尽力过。 这家人心不甘情不愿地交了钱,他们的经济情况比那个双胞胎妈妈陈小双要好得多,公公手上带着两只晃眼的金戒指,为什么这么介意? 大概就跟上次募捐的罗尔一样吧,当你的经济情况刚刚开始好转,变得越来越好时,谁也不想一无所有从头开始。 陈小凤的老公,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但他到底欢天喜地地,把一对小小的双胞胎接回了家。 他有希望。 而有些人,对金钱的欲望,已经掩埋了对生命的希望。 我推荐所有人看《生门》,因为这部片,我想再次感激自己拥有的生活,想好好回家,想多陪陪小朋友,因为生命来之不易,更值得用心呵护。 我更推荐男人去看一看《生门》,很多人太需要普及对生产的认知。至于女人,如果你看过夏锦菊的九死一生,其实没必要对自己普通的生产过程充满矫情的呻吟,一个新生命,真的值得所有付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