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烈士妹妹对战争的血泪控诉——烈士父母的凄凉晚年

 潇潇燕南 2016-12-25




         


       往事不堪回首,情景历历在目。每次想起哥哥梁玉平烈士和父母凄凉的晚年。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 
       父亲是一个不多言,较内敛,传统式中国父亲,在一集体制单位工作。父亲31岁才得子,大哥系长子,独子。
      七十年代城镇居民均会配搭相对的粗粮。父母总是自己吃粗粮。把米,面之类的细粮分给我们兄妹。逢时令季节也会买点桃子之类的水果,用手帕包好,父母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看着我们兄妹分抢。一家人其乐融融,甘之如饴。1976年大哥入伍,父亲更是不辞辛劳,晚上常常加班,还带些活回家,全家都帮着干,父亲是在筹划着,盼望着大哥荣归故里,结婚生子,共享天伦。
        1979年2月18日,终生难忘的一天,大哥在中越自卫反战中光荣牺牲时22岁,三等战功。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本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父母悲痛万分,终日以泪洗面,卧病在床,父亲随之病退。我不得不放弃高考照顾父母和妹妹,承担繁重的家庭事务。父亲常常不思茶饭,更不言语。把所有得悲痛都憋在心里。脾气越老越坏,以至精神失常,时常对家人发脾气,和母亲吵架,把一切都怪罪到母亲身上,坚持说是母亲让大哥去参军,打仗,把唯一的儿子拿去送死的。就这样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小吵,把所有的痛苦和怨气都发泄到母亲身上,以至拳脚相加。闹着离婚。与原来那个勤劳善良的父亲判若两人。我们姐妹战战兢兢,强颜欢笑,如履薄冰,随时随地就会发生一场家庭战争。我们根本不敢说谁对谁错,更无法改变父亲骨子里的传统观念,否则会适得其反。
       父母多年长期吵架和多次‘家中内战’以后,双方都累了,母亲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和父亲一起生活,无奈之下,母亲只得和妹妹一起生活,父亲则一人在老式的小平房独居,我多次请求,力劝父亲与我一起生活,父亲说;”这个家到处都是大哥的影子和回忆,除非自己死了,把他抬出去。万般无奈下我们姐妹只好来回奔波,回去照顾父亲。为了让父亲开心,我们姐妹带上孩子,常给父亲买些补品添置些生活用品,衣物,而父亲只用大哥留下的军用被子,衣帽,所有与大哥有关的东西都视如珍宝。父亲白天看着大哥的遗像,军功章度日,晚上抱着大哥的衣物到天亮。那张红黄色的光荣花毛巾沾满了父亲的眼泪,盛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撕心裂肺的悲痛。父亲要我们在他死后,把大哥的所有物品随父亲一起埋葬。他要带着这些东西去找大哥,在阴间父子相认。我们现在仅有一张大哥的翻拍遗像。一本毛泽东选集,一本汉语小辞典,如果父亲识字也不会在我手中幸存。
        记得一个星期天。我们和父亲带着侄子散步,迎面遇见一邻居,邻居道:”x大爷,你外孙好乖哦。”只见父亲脸色突变,立即推倒侄子的童车。老泪纵横,一家人哭成一团,就是“外孙”二字触及了父亲的伤痛,想到常人说的“断子绝孙”。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和意义,邻居都说父亲疯了,敬而远之。父亲终日郁郁寡欢,不与人交往。在失去儿子的悲痛与思念中苦苦度日。患肺气肿、食道癌去世。
       再说母亲,1981年(大哥牺牲后第3年患糖尿病一直住在妹妹家直到父亲去世后,固执的搬回原住处。
       可怜我的父母,几十年不知道儿子,牺牲后葬于何处,一生没去烈士陵园看上一眼,带着遗憾离开人世。老夫老妻,竟成了生死不相往来的“仇人“,劳燕分飞。母亲因思念儿子,加之晚年的境遇,忧思成疾,患心肌缺血、糖尿病,并发症白内障,失明。长期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姐妹(嫁出门的女,我父亲的話)长期照顾,陪护母亲,给予经济上的全力支助,承担着赡养父母的责任。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们的大哥,作为军人毋庸置疑,是最优秀的;作为儿子是不孝的;作为兄长是不尽责任的。你让父母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悲痛,你让弱小的妹妹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和苦难,我们是否该怨你?但我们依然思念你,想你,你是我们的至亲骨肉,血浓于水。至此我以没有任何语言,唯有放声大喊,放声痛哭。哥,你好狠心,你抛下我们,还把父母带走,我们苦不堪言!我们想常常來看看你,可路途遥远,我们担心,当我们老了,你没有子女,谁來为你点一炷香,烧一点纸钱,虔诚祭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