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言逆耳(一五一)

 江苏常熟老李 2016-12-25

继续《忠言一五○》的话题:

三○二、关于你适不适合炒股

提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朋友要大吃一惊了,这是什么问题?同时会思考,命运掌握在我手中,只要我肯努力,就没有适不适合的问题,应该是肯不肯努力的问题。

世间的事物道理都是相通的,很多的时候,仅有努力还是不够的,虽然说不努力一定不成功,但努力了,就算是十分、二十分的努力,也不一定代表了就一定成功。

股市因为门槛低,再加上现在网络发达,一个人只要有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开个户就能成功的成为股民。大家都是信心满满而来,有成功时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痛苦,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想过,自己适不适干这一行?

我们先放下炒股这一行,看看社会上的其它行业,虽然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说,但是这个每一行里的状元,实际上都是这一行业的“天才”,或者天生就是干这一行的料,所以我们看历史就会发现,有些奇怪的行业,甚至被人唾骂瞧不起的行业,也有人能干出惊天的伟迹来。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如果这些成功的人士不是这方面的“天才”,纵然努力也很难成功的。再简单的工作,找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去做,但是这个人不适合做这个行业,一样也会做得一败涂地,不会做出成绩来。

我们在现实的工作中应该有同感,例如有的人适合做文职工作,你让他去搬搬抬抬,或者修修机械、电路的,一定搞不好,还会捅大娄子;那些适合搬搬抬抬、搞搞机械电子之类的人,你让他去坐在办公室里整理文件,做精细的数据统计和计算,一定搞得乱七八糟。为什么?因为不适合呀。

同理炒股这一行,可以说入行人是最多的了,但是真正大成的,也需要的是这方面的天才,普通人如果不适合在这个行业发展,要想有大成,几乎是很难的。

但是各位不要听我这么说就误解为那依你之意,我是不是现在就该去销户了?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一个行业的成功,有大成,也有中成和小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不了大成,做个中成或者小成也是可以的,那也是成功。

据我个人的经历,炒股这么多年来,高手、低手、水手;操盘手、操盘脚;大师、小师;大师的高足、矮足;敢死队、赶死队(赶着去死急着投胎的队)、赶尸队;教授(瘦)、教肥;砖家、瓦家……见过不少。同时在网上也与各界网友,东西南北中以及海内外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都有过一些接触,发现其实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人脑都差不多的,大家经常所谓的心态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观点等等实际也相差不大的。

有些人之所以能轻易成功,的确是有这方面的天赋,而有些人尽管很努力,或者说比那些成功的人士有加倍的努力。但是勤有时候并不一定能真的补拙。而且勤还得要得法,如果不得法,再怎么努力也是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无。

以下纯属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对,仅供参考,不要对号入座,更不要认为是不是要象心理学题目一样的来考核自己。没有针对谁而写,如果有人读到认为我是在针对,那就是你多心了,对于这些问题,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即可。

(一)此身无有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

这话是出自道家,道家认为,一个人没有修道的根骨,不是这个根器,没有这个身体禀赋,不能成道的,修死了也没有用。

看看这话听了多让人伤心,不是修道的这块材料,是修不成道的。但是大家也不要恢心,只有这一辈子种善根,修一切万善的功德,再投胎来,才可能培养出来这个根骨。

为什么我突然提到这一句话?是因为我在网上经常碰到一些网友在说:我要是能碰到一个真正的操盘手就好了,跟他学习一定能成功;或者说我要是有过大的资金操作经验就好了……

据我的观察,但凡说这类话的人,实际上都是缺少那种“神仙骨”的。学习技术不能把自己搞不懂、学不会的东西的责任推给没有大师的指点之上。如果你自己没有那种悟性,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算是让巴菲特、索罗斯带着你,手把手教你,你也不可能炒出个出花样的。

我们知道,孔子有三千弟子,而真正出名的只有七十二贤,如果读过史书的朋友就会发现,虽曰名为七十二贤,但是有资料、有文字可考的也没有那么多呀。孔子这个儒家的大成至圣先师,难道他的教学水平还不够吗?

他的弟子数量之多,当时“国际”人口并不多的,他就有三千弟子,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团队呀,他如果发动所有的弟子,其中军事家有子路;政治家、经济学家有子贡,还有帝王之才的冉雍等,可以说他打一个喷嚏,就当时的春秋各国,任何一个国,恐怕整个国家都要震三震的。这样的大教育家(用现代的话说,称为家实际对他降级了,方便理解),而他的弟子中同样也有不能成材的了。难道他有偏心?当然不是,当然这是个大问题,暂且点到为止,我们今天不是讨论孔子,有机会再详谈!

重点问题:为什么他那么多的弟子当中,有人能成材,有人却不能?这个就是常说的一句谚语——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学习老师只是带我们入门,真正的修练则在于自己,而不是全托在老师身上,没有遇上好的老师,操作不成功,就骂没有好的老师?这未免问题就太多了。

在没有遇上好的老师,即部分网友所说的没有遇上真正的操盘手之前,你又做到多少的努力呢?如果你对于传统的经典理论和技术都有过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扎实,而且有自己一定的见解。

学习的时候一个桌子四个角,老师讲了一个,你就能知道余下的三个。同时一个桌子角的原理,能自己推理出方凳、茶几等等的角的原理。

当你具备以上条件的时候,遇上了真的大师,一点即通,一通则百通,这样才能真正如上面所说的,遇上了真有水操盘手学习一下,就可以成功。如果你缺上以上的综合素质,以及自身的努力,就免谈了,大师指点你的,或为你根本听不懂;或为你根本就不知变通。

若是我们读禅宗的公案就知道,很多人从小就立志修行,但是跟了当时最著名的大师修行,有的甚至一行几十年都还没有悟道。甚至直到偶然的机会,才大彻大悟。同时佛在佛经里谈到过很多,他没人度过众生,众生也不需要他来度,都是靠自度的。这个别人帮不了。

同理无论是学习炒股还是学习其他的什么技术,师父只能告诉你原则,真正的修练还得靠自己。

接下来一个问题就是有人说如果有大的资金操作经验……。这个的确是这样的,如果没有好的老师肯指点,在那种大的资金操作环境下待过的,其水平也能进步很快。但是这也是有前提的,同样是你需要有自己的努力,各种基础打好,同时还需要有自己对于股市的见解。

很多人只是学习了一些大神吹破天的神技,例如将20天或30天均线改个参数:18212434等等,然后起个名字,曰:操盘线、生命线、工作线、机构成本线、密码线……然后分析的时候就开口闭口机构又在如何了。

实际上这类人只是用的均线的基本用法在分析趋势而已,均线的分析当然成功率是较高的,成功了几次就自认为已经看透机构、庄家了。然而他们不知道,自己被人忽悠得团团转了,改个均线参数就能神通吗?问为什么要改?答曰:必须改,不改就容易被人发现了,发现的人多了,机构操盘就要失败……这是多么幼稚可笑的观点呀,甚至有点带脑瘫晚癌的思维呀。例如20天和21天、24天,这三个参数,你设置这样三条均线放在主图上看看,是不是要拿显微镜才能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呀?就那么一丁点的不同,就能把机构给捉住?

(二)学习的问题

1.要懂得灵活变通,不要死板

我在网上曾经观过好几个网友,因为是认识多年的,相互了解,所以诚心地劝过他们:好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不适合炒股,别浪费时间了。然而尽管我是很诚心的一句真心话,但是不难看出,有些朋友是不能理解的,甚至还会想:就你是炒股的……当然更有少数人甚至以为我说这话是看不起他了,然后各种的自卑。

为什么我会直接劝他们别炒股了?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太过死板了,完全不懂得举一反三的思考问题。用我们老家的话说,这类人就是石磨,笨重、稳重、没有棱角,摆在那里不会伤到人,老好人一个,行为道德没得说。但是思维上问题严重了,就是推一下,他就转一点,你不推他马上就不转,就停在那里了。这个曾经一个宁波老板告诉我,这类人宁波称为算盘珠子,你拨一档就是一档,不拨就定格在那里,四平八稳的。

我们看股市实际上是变化很多的,有人称之为千变万化,其实一点也不过分的。例如我们看形态,无论是教科书还是各类资料的,都只能讲解一些标准的经典类型,供大家学习。然而仅学好这些经典的形态,绝对是完全不够的,诸位打开K线图看看,按教材上的形态,一模一样或者相差无几的,你能找出几个?然而各种形态的变异体到是随处可见。换言之在操作的过程中,所分析的都是变化后的形态,不是死板的按书上的那种。

有些朋友按书上的例子能学得很好,然而实盘中这种标准款式的很难见到,但是变化款的却比比皆是,如果完全不能灵活变通,只知道死板的去对号入座,要想炒好股,很难很难的了。

2.把在学校读书时的学习习惯带到了股市学习中

据我的观察,这类人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的人群中,而且多数都是理工科的。有点小聪明,但是学习的态度大有问题。

例如在学校时,可以不尊重老师,只要自己能考60分过关就行,60分万岁。所以很多人在学习炒股技术的时候,居然也有这种心理。行为上则完全不懂尊师重道,有些差不多要回炉重造才行,象这种谁会给你讲真话?

另一类的就是读了一本半本技术类的书,自认为若按书中出试题,可以考个高分,至少60分是没有问题的,从此就以为自己炒股这门功课结业了,不肯再学,有的甚至认为已经学满了。我在网上见过很多这种2B青年,不仅自认为自己已经学满了,而且还会影响别的肯学的人,说起来好象什么都懂,实际上狗屁不通,炒股门都没入。

世间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永远也毕不了业的呀,正所谓学无止境,你在学校那所谓的毕业、结业,只是完成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已,不代表你这个专业就学成精了。炒股这一行如果不肯努力向前学习,过早认为自己可以毕业了,这个想要炒好,是不可能的了。

3.见解太过肤浅

我常劝一些朋友,需要多读读各类书,无论炒不炒股,不能离开书本太久了,离开书本太久了,人的思想和认知就会被时代的洪流给淹没了,思想就会落伍,甚至跟不上节奏。所谓的炒,实际是一个天大的忽悠,如果一个人的认知上都存在了局限性的问题,那么你抗忽悠的能力就会明显不足,就会被人忽悠。被人忽悠了,你还想炒得好吗?你尽管很努力,但是你努和的方向错了,你再努力、再勤奋有用吗?

这类人我碰到过特别的多,不分年龄段也不分层次更不分男女,小的有二十几岁的,老的有六七十岁的,这种毛病都有。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打个比方说吧,免得有朋友对号入座,伤自尊心。

青蛙住在井底,每天看着井口的天,井口天的变化,有多少云、有几支鸟飞过,有没有下雨……它都看得很仔细,也的确很有经验。然而你告诉它,井的东面今天下过雨了,它就会以它每天看着井口的经验来认为你这是扯淡,说胡话,不会相信你所说的。

如果你告诉它,今天有一只鸟在井口停了一会,它会说你这是真话。但是如果你告诉它,这只鸟是从东面避雨时飞过来的,飞累了才在井口停一会的,它一定会认为,你说一半对的,一半又是在扯淡……

当你告诉它你说的是事实时,它只会说: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所看到了事实,因为这是它多年来的人生经验……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说了,因为那只青蛙不知道天外还有天,眼界狭隘了,所以犯了很低级的错误,而且用自己狭隘的知见,即所谓的经验否定了真理。同时也不能接受真理。

回到股市之中,很多人因为生活圈子或者生活环境的关系,离开书本太久了,对于眼前的事物,仍停留在以前的观点之中,于是乎所谓的经验就来了,以自己所谓的人生经验来看,看得懂的就能接受,就视为真理,看不懂的就不能接受,自然就会认为那是扯淡,管你是真理还是假理的。

很多的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这个问题,然而他们不知道,我实在看不下去的人,我会提醒他们一声,但是很可惜,还是那一句,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

例如有些人整天在找什么强势特征,因为他们认为所谓的大牛股就是几个强势特征的综合体,然后机械化地寻找来对号入座,最好是拿着某个公式来。我劝他们别机械化,这个就理解不了,甚至认为我是在扯淡;

例如有些人整天收集转载各种网上的神技,最好是图文并茂的那种,我劝他们这些其实都是入门级的东西,入门看看可以,那有绝招可言,没用的,同样地这个也理解不了,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只要都学好了,才能炒好股;

例如有些人喜欢每天盯着一些大神的微博、博客看他们神分析、神策略,我劝他们不要看,看了对你没有帮助,反而还会误导你,让你在分析上先入为主了。然而他们认为不看他们就没有了方向感,那么多人都在看的,一定错不了;

例如有些人迷信软件、指标,我劝他们这个是条弯路,然而有人会直接回复我,在迷茫的时候用用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看到这样的回复,我无语,你在迷茫的时候还操作个毛线呀?这时不休息还要依靠神软件?

……

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一一列举了,那么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或者说提高抗忽悠的功力。方法其实很简单,其一多读读各类书,我一直推荐朋友们读一读《四大名著》,体会一下《大学》中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提升个人人生体悟的最佳法门。

身不修、家不齐的纵然此生事业有成,其家庭也是问题多多,甚至二代之内事业必亡;至于名与利,谁不喜欢呢?但是求各求利也是有方的。一谓求名的人,所得的只是一个虚名罢了,而且有的根本驾驭不了,看那些心灵空虚的明星就知道一二了;若是能先求事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为事功,当功成时,名自然而来了,即功成名遂,此时的名则是实至名归,也能留芳千古;同理求财的,一心只为求财,要么难求得,要么是不义之才,难长守;若是先求事业,事业有成之时,财自然滚滚而来,同时名也来了;人的努力方向是事业,就不会被钱牵着鼻子转,不会因钱而纠结。

炒股亦然,你若是努力的方向是把这个行业做好,而不是整主为了赚几分几毛钱的抠门操作,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心态不好的问题来干扰你,同时你因为是一心想做好这个行业,所以你才有更大的动力去学习和研究它,更不会因为钱的问题而搞得各种压力山大。

见解太过肤浅的人,有时候实在是让人无语,我在网上算是见识过很多了,对牛弹琴的感觉差不多是随时而来,你说真话他的不懂,认为你是在扯淡;而忽悠的因为通俗易懂,易接受,所以铁了心的认为那才是真话。

我说过很多次,人为什么容易被洗脑?不是被洗脑的人笨,而是这类人知道自己知识缺乏了,想及时补充,然而他们对于高深的东西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对于低级的读物易于理解,所就容易被洗脑。君不见数年前那些被邪教洗脑的多数都是离退休的知识分子?而一些平民又有几人?因为一般的大众,每天都要忙事业家庭,没有那个闲情去整那个东西。那些离退休的人,整天无所事事,空虚急着想学点东西,对于一个新鲜的事物又了解不够,于是乎就正中下怀,洗脑都洗到骨髓了。

(三)以下问题为几种典型的情况

1.技术类的书看不懂

其实技术类的书是很容易懂的,按理说有个初中文化水平就应该能读懂的,的确是不难,如果说金融学、投资学那一类的隔行如隔山读不懂,还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连图表类技术分析的书都读不懂,那问题就严重了。

其一、可能是想得太多了,有些人很容易把简单的事情想得异常复杂,最后自己在那里纠结,又找不到答案;

其二、对于归纳性的东西不懂得深层思考,据我的观察,有些人在学习的时候,一定需要奶瓶级的教材,要不然根本学不了。

其三、记忆力差,又不记笔记,前面看后面忘,翻来翻去不知道在说什么;

忠告:此类情况需要改变学习方法,其实不是你读不懂,而是你方法不对。

2.除了炒股的,其它的内容有人谈就反感

这类人很多,在网上尤其是一些QQ群中,这些人他们认为炒股的除了炒股其他的话题都是无用的,甚至反感,例如有些群里群主禁止人谈非股以外的话题。

忠告:炒股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仅学技术是不够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体悟才是正道,不然你怎么去“炒”。

对于这类情况的人,实际上属于炒股刚刚入门的人,因为他们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学习股市的大门,所以才能很专心,所以才会觉得别人谈与股无关的话题是无聊的。

3.很喜欢听人谈股,但凡不是谈股的就反感

这类人也多,不对应该说是很多很多。在网上只要有人谈股就兴趣来了,没人谈股时就魂都丢了,有人出来吹股了,就马上回魂。

忠告:此类人属于炒股还没有找到门的人,还在深夜的山林中晃悠,所以这类人很喜欢听人忽悠,比刚入门的人还要低一个档次,无论你炒了多少年,如果还是这样的,就是属于还没有找到门。

3.很喜欢谈股的,开口闭口就是股的

这类人网上也多,QQ 一上线就开始吹股,尤其是在盘中,从开盘吹到收盘,忙得不亦乐乎,有时累得跟个孙子一样的。

忠告:这类人实际上比刚入门的稍好一点,属于半桶水。这个就象练拳的,刚学的人筋骨发胀,见人都想比划比划,真正的高手则不是这样的;

4.喜欢显示自己又买到好股了

这类人网上的也多,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喜欢显摆就不仅仅是炒股技术还是半桶水那么简单,而且是个人修养的问题了。

忠告:要深知骄兵必败的道理,要虚心做人,不要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而成为众矢之的。只有虚心才能更好的学习提升自己,一个人自满了,再要学什么都不可能了,因为装不进去了,

5.到处搜寻神器软件

这类人也多,一看到有人在说软件多牛B时,就兴趣来了,甚至要想方设法弄到手。

忠告:软件指标是条弯路,如果真的那么实用,他们还会冒着被板块拍死、口水淹死的危险出来吆喝叫卖?还不抓紧时间去“提款”去了,思考问题要多想一个层次。

6.到处寻绝招

这类人相当的多,很努力,想尽一切办法要收集一些绝招,然而拿到手了,却得无所用,或为看不懂,或者认为太平常,于是乎再去追下一个绝招。

忠告:技术是技术、知识是知识,你所追到的绝招只是知识,技术是需要知识来修练的,这之间有一个过程,你用知识去当绝招应用,当然会绝不起来了。同时真正的绝招是大道至简的,没有那么多夸张的内容,更不会异常的复杂。

7.收集了很多方法、指标却一无所用

这类人其实很勤奋,收集了很多的方法、指标等,也努力学习过,花过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过,然而却不用成功,也不用应用。

忠告:多学点技术本来是对的,但是有些人驾驭不了那么多的技术,在临盘操作时,各种信号一上来,就搞晕了,若是单一的信号,反而容易把握,所以这是一种犯了多而不专的毛病引起的错误。

这个问题在拙作《炒之道,贵以专》中有详述,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四)结语

要炒好股,有几个问题是一定要注意的:

其一、个人的努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经典的理论和技术必须学习;

其二、需要多读读各类书,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抗忽悠的能力,提高自己对事物真伪的辩别能力;

其三、要明确自身的情况,针对自己的情况来作相应的投资。

例如缺少那种创造性发明思维的人,就不要去搞什么高难度的研究,踏踏实实学好经典的理论技术就行了;

例如难以在应用中变通的人,要尽量设法放开自己的思维,向灵活化方向发展;实在不行,你就只找符合条件的操作,不符合的就别做,因为看不懂,那就是在冒险或者赌了;

例如缺少综合的能力,不能驾驭那么多的技术信号、指标信号的,就用单一的技术或者单一的技术指标来操作,不听人忽悠,杜绝看网上大神的神策略,做到专精,也能成功的;

例如炒股多年了,还是很喜欢听人忽悠股的,属于炒股还没有找到门的人,此时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多读读相关的书籍,少在网上听人有头没尾的吹牛扯淡;

例如学习上的障碍问题,需要冷静地做个自我分析,找出原因,然后整改,要不然你会一直这么下去的;

例如炒股刚入门的人,此时不要因大势向好而被蒙蔽了,需要冷静下来,继续努力,而不能真以为自己成精了;

例如好显摆得瑟的人,喜欢当大师的人,这个需要注重人格方面的修养了,要成大师人格修养不好,也成不了的。《天龙八部》中扫地僧说鸠摩智的那句:你要学少林七十二绝技,光练功是不够的,还需要多修佛。这是相同的道理,你要当大师就得多读读做人处世的的书才行。

三○三、无题卅二

41、关于偏方与秘方(续廿二)

关于食物的相克

所谓食物相克,其实是由于混食两种或两种以上性状相畏、相反的食物所产生的一种肠胃道不良反应症状。

关于食物间的相克,最早的记录即见于东汉时的大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提到有48对食物不能放在一起吃,如螃蟹与柿子、葱与蜂蜜、甲鱼与苋菜等。

这些说法的依据是两种食物的寒、温等性来定的,比如说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食物,要是二者同食,双倍的寒凉易损伤脾胃,尤以素质虚寒者反应明显。从医学营养学来说,螃蟹中的蛋白质是比较多的,而柿子中的鞣酸(所含的涩味)也很多。当蛋白质碰到鞣酸就会凝固变成鞣酸蛋白,不易被机体消化并且使食物滞留于肠内发酵,继而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现象,古人即根据这种现象作出了螃蟹与柿子相克的结论。

前面我们谈到过药物配伍间的十八反、十九畏,其中的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忌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但是现在营养学专家认为,食物间并不存在相克一说,所谓的食物相克只是医学食疗里的一种说法。中医食疗理论认为,食物也与中药一样具有寒、凉、温、热四气和咸、酸、甘、苦、辛五味等食性;而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之分。如果将食性完全相反的两种食物同时食用可能会相互抵消其食疗效果。例如温、热性的狗、羊肉就不能与寒、凉性的绿豆、西瓜同食;不同体质的人吃不同食性的食物也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脾胃虚寒的人吃苦瓜、西瓜、绿豆等寒凉性食物时可能引起腹泻拉稀;相反,体质偏热者若进食生姜、胡椒、酒等温热性食物,则无异于火上浇油;此外,不同疾病患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食物也有一定讲究。这些都是中医食疗配方中应特别注重的原则,与中药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是同一个道理。

同时另有专家认为,此食物相克甚至食物可以杀人都是以讹传讹的,他们认为尽管食物相克有其理论基础,但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和缺乏可靠研究方法的远古时代,并不能保证其每一种说法或经验都准确无误,因而就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食物本身毒素、食物污染、食物变质、食物过敏、暴饮暴食及过度偏食等饮食失节及某些偶然巧合所发生的饮食问题,都有可能错误地认为是食物相克。食物过敏是饮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食物过敏系免疫变态反应,但在中医食疗养生中,也属广义上的食物相克。

他们指出民间有很多饮食禁忌传说,如鸡蛋、糖精同食中毒、死亡;豆腐、蜂蜜同食致耳聋;土豆、香蕉同食生雀斑;牛肉、红糖同食胀死人;狗肉、黄鳝同食则死;鲤鱼、甘草同食则死亡;狗肉、绿豆同食则涨破肚……其实这都是误传,倘若真会产生传说的那些结果,中国也不知有多少冤死鬼。

更有专家认为有些食物的营养成份在吸收时会相互影响。不同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或化学成分在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确实存在相互影响,其结果是影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如茶叶中的鞣质可干扰食物铁的吸收,菠菜中的草酸可降低食物中钙的吸收,钙、磷、铁、锌等元素之间在消化道的吸收相互间也会存在一个适宜比例等等。

但是,某种营养素偶然增多或减少,打破了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只是暂时的,机体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动用储备、减少排泄、增加代谢效率来保证器官功能的正常。所以,健康的人在平衡膳食的原则下,各种食物的相互搭配可以随心所欲。

如果是健康本身有问题特别是存在营养缺乏或患有营养相关性疾病的病人,则应有目的和针对性注意避免一些不合理的食物搭配和选择,否则不利健康的恢复,但也不至于导致中毒或死亡。

以上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传统的中医对于食物的禁忌以及现代营养学、医学专家的观点,不难发现,中医的的立论点是很鲜明的,我们知道中药其实大部分都是取自日常的饮食五谷杂粮之中,例如萝卜,是日常常见的蔬菜,同时它也可以入药。换言之我们在日常饮食的五谷杂粮,更多的时候只是我们对其称谓的不同,即当菜吃还是当药服而已。

现代营养学、医学专家不能说他们的观点毫无道理,其实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为了健康,尽管古书中记载的同食会导致疾病或者死亡之类的没有必要去拿生命作试验,但是毕竟古之有提出,就必是事出有因的,至于是什么原因,就留给专家们去折腾了。而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对于那些食用禁忌的,以及吃下去对健康无益的东西,无论是否是真的以讹传讹,我们都应该要引起重视,没必要真的去试一下,求证吃了会不会死。就算真如专家说的吃了不会死,但是会对身体无益,那也是有害呀。

至于专家说的吃了会死人是误传,或许是他们没有见过,或许只是他们拿小白鼠作过试验,但是人与老鼠还是有区别的。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当地有一家外来的人,就是用我们当地的一种很香的野生菇同鸡肉煮食,然后全家暴毙,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或许有人会说肯定是那菇有毒。这个就好说了,因为那种菇每年春和季都有,很多人都会上山采摘,千百年来我们当地人都知道,这种菇很好吃,就是不要同鸡肉同食,吃了会死人。而那一家人是外来的,不知道才误食的。

关于食物间的禁忌内容有很多,以下摘录于文献中的专于烹调药膳时,应当加以注意中药与食物的配伍禁忌。

中药与食物的配伍禁忌

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合苍术食,令人动风;合荞麦食,令人落毛发,患风病;合鸽肉、鲫鱼、黄豆食,令人滞气。

猪血:忌地黄、何首乌;合黄豆食,令人气滞。

猪心:忌吴茱萸。

猪肝:同荞麦、豆酱食,令人发痼疾;合鲤鱼肠子食,令人伤神;合鱼肉食,令人生痈疽。

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和醋。

狗肉:反商陆;忌杏仁。

鲫鱼:反厚朴;忌麦门冬、芥菜、猪肝。

鲤鱼:忌朱砂、狗肉。

龟肉:忌酒、果、苋菜。

鳝鱼:忌狗肉、狗血。

雀肉:忌白术、李子、猪肝。

鸭蛋:忌李子、桑椹子。

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

由于时间的关系,待续!

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论谬论,望高人不吝赐教!

祝君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