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言逆耳(七十四)

 江苏常熟老李 2016-12-26

日前,有一中年朋友,因工作退到二线,开始决定空余时间炒炒股了,于是也读过一些书和资料,但始终感觉“学无所用”,偶然间读到拙作,读了几篇之后,很感兴趣,于是花了近一周时间,全部读过一次,提出:虽然我还不懂炒股,但是从你的文章中,足以看出你对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都有相当的见地,能不能直接给个提醒,自学炒股重点应该注意些什么?或者说应重点防那些弯路?

一、学习的鸿沟

很多的朋友一入股市,往往有两种意识在引导着学习方式或者说思维方法。其一就是股市有风险,而且有很大的风险,风险大于虎也!其二就是股市虽赔钱容易,但是赚钱也是很快的,能一夜暴富。

第一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这是人之常情,中国人传统的居安思危,事情没行动之前,作最坏的打算,然后对应策略,这绝对是正确的明智之举。如果谈到风险,世间的任何事又何尝不是都具备风险的呢?走路不小心会摔着;喝水会呛着;吃饭会噎着……但是对于这些风险,只要我们掌握其变化的规律,风险不仅可以掌控,而且还能善加利用。例如我们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电,这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东西 ,如果不小心触电,则瞬间酿成悲剧, 但是经过掌握其性能之后,善加利用,反而看不见风险了。

所以,对于一些初入市的朋友,能够知道股市是有风险的,这是一个很正确的、良好的开端,首先知道了它的危险性,然后才能对针对去解决。那么就大可不必谈股色变,认为那不是一般人玩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了。

初入股市,偶尔的失败是很正常的,但是只要去总结失败的原因,不断改正错误,问题总是能够解决。所以不必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信心会无,甚至有的开始怨天忧人。开始骂天:尼玛,老子是不是天生不是炒股的料?

第二个问题,炒股能一夜暴富?这是很多人入股市的最初想法,有的甚至是一直的想法。之所以会这么想,通常是受旁人的影响开始的,例如,每次行情走好,都会有大批的新股民加入,这些人的加入,就是奔着一个发大财的目的来的。他们之所以认为股市里能发大财,或者说之所以在那个时候加入,是因为当行情走好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亲戚等都在里面大赚钱了,有的甚至一天赚很多很多的,各种美妙的传说,于是乎就奔股市抢钱来了。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之后,刚入市时的那种雄心壮志开始慢慢消磨殆尽,部分人也开始“折节读书”了,但是意识中仍旧抱着一种买入即涨,或大涨连涨的念头,所以读的书也是冲着这一类而来,诸如那种什么捉涨停、擒涨停之类,总之凡是带着“涨停”二字的都是必读的上选。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神作神论,实则都是一些好事者针对一部分人的需要而度身打造,若论其实用性,则根本就几近于零。同时在网络中也出现了大批的大神,声称每天都能抓到涨停板,甚至一天N个的。

一方面意识里有那种一买就涨停的思想在作怪,另一方面市面又有各种神论的著作在宣扬可以达到那种捉涨停的目标;同时网上又到处都是每天声称能做到这个目标的大神。于是乎就“吾入市十月有五,立志而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不知死活,六十而发疯癫,七十而心乱神秘,不能停药……”

一部分人心里有想,书上有说,同时又看到有人在“实践”,就认为别人能做到,自己肯定也行,自己只要努力,大不了多花点时间,就一定可以做到的,所以就立定了炒股的志向,就是要天天抓涨停,一段时间下来从不怀疑,操作中不分时势,不知死活的瞎折腾,到最后发疯发狂,人格都变得扭曲而不自知。

本周一,大概是因为入秋气燥火气大了点吧,我实在忍不住,在一个群里骂了几个天天唱双簧,相互吹捧如何牛B,如何天天抓到涨停,一天几个涨停的大神:你们少做点伤天害理的事了,多积点阴德,不要再这么吹,误导初学者了……

这些天天吹涨停的人,我前面说过多次,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是炒股的,他们只是上网满足一下自己内心那颗极度自卑和爱慕虚荣的心。从来都不会想过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误导人的。小鬼子伊藤博文说过:求名当求万世名。如果你真的有心帮人,或者说你真的要求那个名,不要求眼前的,目光应该放远大,你既然有这么牛B的神技,何不好好教教人,或者把你的神技编写成教材,分享给初学者呢?如果你能做到这个,你所需要的那个名,就会不求而自得,而且如果你的神技,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就算将来,你百年之后不在了,你的精神也会在市场人们心目中常存的,比如那些已故的经典理论的创始人,尽管那些人早已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们的技术一直在影响着后来人,所以他们就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例如:本间宗久、江恩、查尔斯·亨利·道、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

所以,不要整天满口仁义道德,实则是满足那颗可悲的灵魂,整天说是在帮初学者,实际是在误导人心,把初学者带进沟里了。也许你们不知道,当然或许你们生活条件比较好,不知道人间疾苦,你随口吹吹当儿戏,殊不知要是不一个经济方面很困难的人,受你的影响而误入歧途,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二年前有一个山西的女孩,20岁,一头长发,很漂亮的的一个女孩,她告诉我因为上高中时生过一场病,后来就一直在养病,小腿的肌肉开始萎缩,下肢已经行动不便。但是她很坚强,为了分担家里的负担,自学电脑,开始是学着弄淘宝网店,但是半年多下来,发现这钱不好赚,淘不出个什么花样;于是乎开始转向学炒股,自己先读了一些书,然后加入一些网络的QQ群和一些聊天室,开始就感觉到这个世界好人真多呀,热心助人的人那么多,感觉到了世界的温暖。因为她只要一不懂上网问问,那些QQ群里的高人就会抢着回答,以受伤的心灵来说,这是多么的安慰呀。但是很可惜,一段时间下来,跟着这些高人学习操作,每天只是听到他们在说又大赚了,自己却赔得很惨。本来本钱就不丰的,几次赔下来,感觉很失望,甚至有悲观的念头……

大神们,象这个女孩子这种情况在社会上其实很多的,古人说一钱压倒英雄汉,那是事实,有钱人赚钱赔钱都无所谓,但是当一个经济困难,自身条件也不诸多不允许的人,那是赔不起的。

所以,劝大神们一句,少做伤天害理的事了,多为自己积点阴德!不要再胡吹乱盖,那样子只会害人害己害街坊。如果你真的想在网络人群中找回一些自我,方法不是没有的,并不一定要出来吹股票,其它的途径一样可行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或者说最爱的一件事物,而那个事物也是我们最容易学习和接受的,那么你只要找到你最爱的那处事物,花点时间去努力一下,很快你在这个领域里就会有相当的成就,甚至有卓越不凡的成就,那么在有真才实学的情况下,就不会那么容易误导人了,出来讲讲是可以帮到人的。对于股票,你根本就不通,自己也不炒股的,居然要出来瞎吹乱盖一通,象上面我说的那种生活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人,你误导他们,害了他们,你其心何忍?良心何安?

回到前面的话题,对于一个初学者,面临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一开始就被这种神论神人给误导了,所以学习一定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我们知道这句原文是出自《中庸》,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大意为: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 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 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别人学一次就会,我要学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我要学一千次。果真能够实行这种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会聪明起来,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会坚强起来。

之前我一直在劝一些朋友,要多读读各方面的书,基础要打好,不要只读“一家之言”,多读读不同作者的,首先不要按部就班去依葫芦画瓢操作,先看看他们在说些什么,最后才能综合他们之所见,来认识这个市场。特别是经典的理论,一定要掌握,只有掌握了经典的理论,再去学一些所谓的新兴的理论,就有一个坚实的基础,那么就会事半功倍。

就我个人而言,因自感愚钝,不及那些高人那么聪慧,所以我曾经花了很长一段时间,阅读各类证券书籍,在2011年前后,差不多市面上有的证券类书籍我都读过了,平均每天1-2册的在翻阅,或许有些朋友认为我这是在夸张地说,但这的确是事实。所以后来我看到别人的新理论,基本上很快就能明其原理,甚至这个理论有没有问题,是不是谬论神论,一看便知,这些都缘于我打好了传统经典理论的基础。

有些朋友跟我讲,你推荐的经典理论的书,如道氏理论、K线理论、波浪理论、江恩法则等,好象都过时了,特别是道氏理论,似乎不是讲股票的。我问:为什么你会觉得它是过时的呢?答曰:没有现在的新兴理论实在……

我说,你所谓的实在是指那些书没有讲分时上怎么追?涨停怎么抓?量柱如何的牛B?均线指标如何的叉叉?更重要的是书中插图太少了是吧?

当然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所谓大师们,为了宣扬自己的神论,就会开始批评一些经典的理论,是落伍过时的,只有自己的神论才是最科学的,你们只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例如在分时上去追一下,收盘时可能是一根阳线,这就有着立竿见影的感觉了,就觉得这才是最实用的,再回头看经典的理论,几乎都没提及这方面的,所以就认为,经典的已经落伍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现在社会的一个通病,不仅仅有股市里了,其它各行各业皆如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读经典的东西,而是喜欢听一些大神的忽悠。例如我常谈到的某个育儿读经的国学神论组织一样的。

他们声称自己在《易经》和《道德经》里发现了育儿的智慧,所以就大批特批古人的读经方法不对,自己的才是最科学,一些不明就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年轻家长,就因为看到这些人都是冠以国学大师、教育家的大帽子,就发晕了,就不会去怀疑他们所说的有有没有问题。

我们知道孔子不谈天道,而直接从形而下来谈人生,如最经典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就是从形而下的观点来看人生,人生在世头等大事就两桩,一是吃饭的问题,二是康乐的问题,人活着就要吃饭,长大了就要思男女之情,这是都是人之常情,圣人不是会违背人之常理的。

中国文化中家庭教育方面的全面论著,最早莫过于《礼记》,例如里面谈到,童子六岁入学,先从洒扫应对开始学习。洒扫是基本的生活劳动教育,这是培养整洁、清洁的习惯;应对是指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换言之,它的教育精神是注重人格的修养和礼仪的规范,并非是先以知识的灌输。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法久弊深的,这套教育思想到了宋代,由于宋儒理学的兴起,对儒家思想很多都开始曲解,元代不说了,是外族统治之下;到了明代,朱家的皇帝为了标榜祖上之高明,山寨了唐代李氏王朝的方法,唐代是搬出老子,因为老子姓李;而明代则继续捧朱熹,因为这位朱夫子姓朱了,与朱和尚同姓的了。所以就造成至清末七八百余年的读书人,其思想都笼卓在这个朱夫子的思想里头了。

后世由于时代的变迁,古人的那种读书求学问的精神逐渐没有了,我们知道古人,尤其读唐诗就会发现,有很多的隐士、处士,这些人学问道德都相当的高,但是终生不仕,这些人是为学问而读书的。

后世的读书人,其目的和现代的读书人严格来讲,没什么两样,现代人读书,拿文凭,无外乎能有一个好的工作,能赚大钱,所以读的目的说简单通俗一点就是为了生活,为了能幸福、赚大钱。而近代的古人读书的目的则是为了求官,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知,一朝成名天下知。换言之过去读书人的出路除了做官,就不能谋生,就不能谋生,更不能养亲。所以可以说近代的古人读书目和现代人的读书目的,其本质没什么两样,已不再是为学问而读书了。

尤其是自隋唐开始的科举取士开始,而演变至宋、元、明、清的科举考试制度,经义试士,从宋代的王安石开始,至明初的八股文体定式,尊其体为孔孟之言,严其格为清真雅正,严禁不得用秦汉以后之书,不得谈秦汉以后之事,所以当时的读书人,只知道有八股,甚至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为何人都不知道。

为此到了清末就有康有为等人上书要求废八股,其后又以梁启超等人的“公车上书”等,清廷才开始诏废八股,改为试策论。

我们简单了解了一下历史,就知道,这不是孔孟之教的问题,而是后世时代的变迁产生的诟病,尤其是八股文的兴起,更是流弊丛生,读书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读书已完全变质。

同时我们反观这段历史,一个左手拿着钢刀——你不按皇家制定的要求读书,纵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轻则永不录用,重则小命不保;右手拿着官爵——你按这个去办,给你官做,满足你的人生梦想。在这么一个环境下,读书人要想有出路,别无选择了。

所以,不要轻言孔孟之教的不对,自己的才是科学的,不从形而下着手,而直接从形而上去搞所谓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读经教育,然后追求什么实用性,这同样是回到了一个老路上去了,读书就是为了将来有好工作能赚大钱,而并非做学问,实质换汤不换药。不从基础人格培养开始,就直接追求这些,那是很有问题的,那是在建空中楼阁。国学大师们、教育家们,你们不是在说从《道德经》里发现了育儿的智慧吗?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等等,你们又是作何解呢?

古人的从形而下培养人格开始不对,你们的从形而上乱吹乱盖乱解经,这样子就对了吗?从另一个方面看,那种形而上的道,你们就真的懂了吗?或者换个角度孔孟之道你们就完全通了吗?如果没通就说人家的不对,这又是何出此言?如果你们真懂得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何物,就不会整天要教一些年轻的夫妇,为了摆平家庭中的小矛盾,就天天搞什么分享家人的21条优点了。要知道“齐家”古人读持家、治家,这个家不是现代的学西方的三口或三代五口之家,而是一个宗族社会的大家族,所谓齐家之道,齐的是这么一个大家族,你们连一个三口或五口之家的小矛盾都无法解决,还要借用传销的经验,分享家人的21条优点来治标不治本的,这又是那门子的国学?

罢了吧!对此只能感叹:现在所谓的国学大师、教育家、学者们读书太少,实在太可怕了!

回到股市中,我们学习技术,同样地也要脚踏实地,不要企图建空中楼阁,同时一些专家大师们对经典理论的批评,也要慎思、明辨,换言之如果你没有读过那些书,就不要盲目地认同,那样子很危险,轻则被误导,重则被洗脑了。

所以,我们在学习技术的时候,不能仅限于一家之言,有很多朋友不知道是太忙了还是太懒了,总希望别人推荐一本书读读,这本来无可厚非的。但是当他们开始读了这后,就会以这本书上的内容,先入为主了,其它的书再看看不出进去,甚至再根本不会看,因为这本书上说了,某某理论已过时,某某技术无用等等,他们就铁定地认为是这么一回事了。

这种情况很可怕,如果这本书真的是市场理论的精华,到没什么的,不再读糟粕之书那也是可以理解。如果这本书内容就是很垃圾的,则会后患无穷。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多读书,各类书多读读,时间久了,自然可以融会贯通。

例如现在的大神们整得最多的莫过于修改一些指标的参数和重新搞一些K线组合的名称出来,美其名曰:这是自己多年的研究结果,比其它的都高大上。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懂得K线的基本理论,就很容易辩明这所谓的发明到底是真的发明还是忽悠了。同理例如现在新出版的书里,最多的就是修改均线参数,搞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参数出来,然后说这是什么机构线、主力线、生命线、工作线……等等。如果懂得基本的均线理论,如果这套新的理论是行得通的,那么一看就会明白,不用去跟着人家屁股后面学什么细节的神论;如果这套神论是忽悠的,同样地一看就明白了。

所以,学习技术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步地来,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再到实践,这中间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要看到那些在分时上追、或者指标上追就好象立竿见影,其它的经典技术就远不及了,那些只是表现现象,实质的操作那一套则问题多多。

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这出自《易经》里《系传》,大意是说人类的语言不能表达全部人类的想要表达思想意思。

最近我发现有些朋友的回馈中,读过一些经典的书,当然也包括读过我的日志后,提出的问题老是给人一种奇奇怪怪的感觉。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到了他们那里,居然就变得异常复杂,要么是想得太多,要么就是想偏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当然这可能跟每个人的学历、经历、环境等等各方面有关,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有些东西语言文字无法完全表达,所以接受的人就容易有理解上的歧义。例如我们看网络中的聊天,都是文字对文字,看不到对面的人,这中间就很多容易产生矛盾,同样一句话,准确说应该是同样一段文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方式,所以很多的时候,在网络中无论是很要好的网友,还是一些异地的恋人,往往会无缘无故的吵起架来。

再例如我们看电视剧,因为是有画面人物表情,听到对白,是很容易随着故事情节去理解。我昨天就做了一个试验,闭上眼听里面的对白,我持续听了约二十分钟,最后我发现,我对这个剧情的理解,完完全全搞错了方向。

同时我今天查了一些资料,有资料显示国外有学者也做过一些试验,例如录下一些话,然后播放给不同的人听。播放的同时,再加上一些动作表情,听众都各自有不同的理解。

再例如,我曾经跟几个学佛的朋友解释咒语为什么不译一样的,比方说走在大街上,对面过来一美女,眼神相撞,虽不是眉目传情,但是你咳咳两声,对方也回一个咳咳,那么你们之间就情意互通了。你说这个咳咳要不要解释?你去解释吧,会越解越晕,但是仅一咳咳两方就都懂了,情意就传达了,这个就是咒子了。

同样地,如果看不到对面的人,只用声音来传递,你咳咳一声,对方也咳咳一声,这种感觉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人类的语言并不能完全表达人类要完全表达的思想意思,而由语言转化为文字的,其思想则又隔了一层了。那么对于我们学习技术,啃书本的就一定要注意了,一方面有些知识需要我们去“修练实证”,不然很难理解。另一方面我们在读书学习时,一定要心平气静,不要有主观的思想念头,例如心情不佳或者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书本身就有很多问题,那你读下去,自然就会是一个大问题,更不用说能学到里面的精华了。

另一方面,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比如书信交往,网往中的交往等等,多数都是以文字表达,或者只用声音在表达的,只闻声而不见其人的表情、状态等等。特别是文字的对话,同样一段文字,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和用不同的声音读出来都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据我在网络中与一些网友的交流发现,一些年轻的如8590后的,很多人说好听一点是少不更事,任性冲动。说难听一点还属于不懂事、幼稚的那一种,看问题往往会以自己当时的心情去看,或者稍有不顺意的字眼,火气马上就上来了,结果好好一件事,好好一句话,硬是给搞成坏的结局,不到吵架不收场,何苦矣!

由于时间的关系,待续!

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论谬论,望高人不吝赐教!

祝君成功!

 

 

 

 

 

 

 

 

 

×××××××××××××××××××××

最近有网友告诉我,有些个别朋友做法很不应该,复制我的日志,当自己的发表,这种做法,是对原创作者的极度不尊重,属一种侵权行为,也属于人格上的一种恬不知耻的行为。若转载不反对,或者复制后注明原创作者及出处,也无异议。直接复制过去,直接当自己的原创发表,或者改个名字再发表。相信这是所有原创作者最深恶痛绝的事。凡有复制当自己发表的,请尽快注明原创作者和出处或者尽快删除!不要再做这种无耻下流的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