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横的孩子是怎么养出来的?》 编者的话: 一位妈妈问:
我问,这个孩子主要谁带? 妈妈说,爷爷奶奶。 我又问,是不是特别宠着惯着? 她说,对对对。 我们在“积木育儿”后台,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况。 这是一个仍处于“terrible two”阶段的小孩。俗称第一叛逆期。从这个时候起,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希望有意志地去决定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父母一方面需要开始给孩子立规矩了。如果此时过于放任孩子,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在家中过于自我为中心,走出家庭走上社会也容易遭遇人际困境; 另一方面,父母还要恰当地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不能把孩子给管得太死。如果过度限制或过当惩罚,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影响他们自主感、意志力的正常建构。 这中间的“度”,当然不好把握。那么,父母到底如何做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发展心理学专家王利刚怎么说。 在给孩子立规矩的问题上,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冲突。跟孩子的冲突是一方面,家庭成员之间的教养观点冲突是另一方面。 比如说来自成都的一个妈妈跟我说,平时都是下班的时候她来带孩子,但是,平常白天的时候,由婆婆来带。其他什么都好,但是,就是经常在给孩子吃的东西上产生分歧。比如说,奶奶经常会喂孩子零食,总是担心孩子饿,甚至有时候给孩子喂药,等等,这是她无法容忍的。 还有来自太原的一个妈妈,也说到,父母看到孩子有很多毛病,但是长辈不允许纠正。长辈们会说,孩子还小,等他们大了以后自然就懂了。这就导致,孩子会利用大人之间的这种矛盾,去对抗我们给孩子设立的一些规矩。 这个时候,我建议,一定要跟老人在这个问题上说清楚,去确立家庭中的第一抚养人。同时,父母也需要掌握一些恰当的教养技巧,以确保通过恰当的沟通,更好地让孩子既满足了需要,同时又能够按照我们所说的规则来执行。
上面这张图片,我给大家展示的是:当我们的孩子有某种情绪,或者是他被某种需要所掌控的时候,他的大脑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我们会看到有3个圆圈,我们假设这是他的大脑里面的一种反应,红色代表他的情感反应,绿色代表他理性的控制,那么每一个人心里面都会有理性的一部分,也会有感性的一部分。 当我们的孩子,他内心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需要,比如我上一张图片里面这个小女孩,她心心念念想的就是“我要站到这个台面上,我要上去,我要上去,我要上去……”这个时候她的需要就占了上风,所以她的整个大脑都会被她的需要所控制,就进入了第二个圆圈里的情绪状态。这个时候,她的整个大脑都被她的需要和情绪所控制,完全丧失了理性分析的能力。 这个社会,很多妈妈爱给孩子讲道理。你看图片左边的对话框。妈妈说,“宝宝,你的鞋子很脏,会把厨房的台面弄脏”,这是劝阻。还会说,“宝宝你快走,我们去看看爸爸在哪里。”这是转移注意力。但是你会看到,当孩子两岁的时候,这两种方法特别的不好使,它反而会使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加急躁,整个的控制感会变得更弱。 那么,真正有效的沟通是什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对孩子的内心需要给予响应。就像上图中,右边对话框里的这个妈妈所说的话,一定要把宝宝的这种需要用语言给它表达出来,比如问:“你是不是特别特别想上去看看,上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对不对?” 当你这样去说的时候,孩子会立即把脸转过来,对你点头,说是是是。这个时候我们就建立了一种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沟通才会更加有效。因为,孩子的大脑开始走向恢复,理性的那一部分逐渐恢复了。这才能够腾出空间听见你的话。否则你说的任何话对他来说都是噪音。 所以我会建议,各位家长要养成一种习惯,在面对孩子的不合理需求,或者是一种非常强烈的需求时,一定一定要首先对他的需要进行回应。 比如,如果孩子特别特别想吃零食,可是马上就要吃饭了,我们需要拒绝孩子,那么应该怎么去沟通呢?我们首先要去确认孩子的需要,问他,你是不是特别想吃零食?然后你再跟孩子说,我们今天已经吃了很多啦,对不对?马上就要吃饭了,饭后我们再吃一点吧。等等。我称这个办法为“先跟后带”的原则,即,一定要先把孩子的需要说出来,然后再讲道理。 当然,父母们平日里也需要留意自己的教养方式、态度是否妥当。 比如,刚才我说的先跟后带的原则,其实在教养方式上就反映了两种类型的家长。看下上面这张图,我画了两个轴,一个是响应轴,所谓响应,就是对孩子内心的需要你是不是有回应。另外一个,这个轴我称为管控轴,也就是你对孩子的规则是不是足够坚持。
一个权威型的家长,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家长,应该是既能够对孩子的需要给予响应,同时也要对于他的行为进行管控,这两者都要做到。 现实生活当中,可能我们很多父亲属于第二象限,专制型。他很少会想一个孩子的需要,他总是单一地在强调孩子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比如说一个孩子哭了,一个专制型爸爸会非常威严地跟他说,不许哭,停止。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管控,但是他没有蹲下来去详细问一下:为什么哭,你怎么啦,等等,这个过程这就叫做对内心的一个响应过程。 如果说我们长期对孩子的内心没有响应,而只是在给孩子建立规则,那么这种专制型家长,会培养出来两种类型的孩子:第一种,有可能特别的恪守规矩,也就是特别的固执和刻板;第二种,就是那种视规矩如粪土,从来不把规矩当回事儿。你说怎么样,刚好跟你反着来,跟你对着干。 很多时候,我们的爷爷奶奶可能会更多地响应孩子的需要,而在规则的坚持上做得不够好,也就是响应很高,但是管控很低,这就是在第四象限,这属于放任型家长。 如果家长的类型是放任型,那么他们的孩子长大之后可能的表现是什么样呢?他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非常的自恋,总是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围绕着他来转,一切以他的需要为中心,他不会考虑别人,缺乏爱心。这就是放任型的孩子,他也没有规则意识。 还有最差的一种,可能就是又没有响应孩子的需要,同时也没有给孩子建立规则,我们把这种类型称为冷漠型的家长。 冷漠型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有很多反社会的行为。我坚信,这种类型的家长应该是比较少数的。这类型是严重失职的父母。 所以,在给孩子立规矩的过程当中,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向权威型的家长去靠拢,都能够做一个权威型的家长。我们的爷爷奶奶在关注孩子需要的同时,也要适当地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一下管控,这是调整的方向。 而很多时候,我们的爸爸或者很严厉的妈妈,你要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同时,也要相应的考虑一下孩子的需要,这两者都做到了,我们就成为权威型的家长。 当我们做到了既响应孩子需要,又给孩子立规则,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会变得更加富有弹性。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也会变得更强。他们会懂得妥协,会懂得如何跟别人进行有效的交往,有爱心,负责任。 本期特邀育儿专家 更多育儿问题,请看以下视频: 《暴脾气妈妈与优雅妈妈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谁是森林之王》 本期达人秀是由积木宝贝国际早教邢台中心的Maggie老师带来的。 Maggie老师要给我们讲一个小狼、小狮子、小猴子比吼叫声,争当森林之王的故事。小朋友们是不是都很喜欢模仿动物们的叫声啊?Maggie老师的狼叫声可是模仿得非常真切哦。 那还等什么呢?快打开视频看看吧!
今日互动话题 INTERACTIVE TOPIC ﹀ ﹀ ﹀ 聊聊你是哪一种类型的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