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介寒士著方志

 汐钰文艺范 2016-12-27

  十二石山堂(姜 毅) 秦明生 篆刻


  浙江海宁人谈迁,家境贫寒,明亡后,以一己之力著《国榷》,两年后全稿被窃,乃发愤重写,又多方搜集遗闻,加以订正,为私家所修编年体史书之典范。清乾嘉时天津有位叫蒋玉虹的贫苦人,致力于天津方志,历尽艰辛,撰写《天津志稿》,亦为史界一大奇迹。《大清畿辅先哲传》的《高士传》专门载有蒋玉虹的事,说他“每叹天津自乾隆初设县以来,无志乘可稽,乃躬为采辑”,“积二十年成志稿数十卷”。玉虹一介寒士,力不能多致书卷,又不能征收官牍,但凭耳目所及,随手录存,实难能可贵。

  《大清畿辅先哲传》里说:“蒋玉虹,字雄甫,天津人。家赤贫,好学。”五岁时,闻听临近书塾中传出读书声,羡慕至极。没钱买笔墨,他以灶煤灰当墨,用别人丢下的破笔写字。“七岁,其父令就市,而朝夕读不辍”,“其父每日给两钱,不肯食,蓄以鬻书。久之,博通古今,号称绩学。”他曾请业于同里之进士高喆,高喆对他大为称赏,补以县学生员。

  蒋玉虹生平留心文献,因《天津县志》自乾隆四年阙而未修,他立志修补。凡故家谱牒、前贤著述,他都想方设法搜求。荐绅诵说之言、父老传闻之事,一一记载,多年始终不断。他每每裹粮操笔砚,遍行荒郊败寺中,遇有残碑断碣,便从土中将其挖出,洗去灰土苔藓,摩挲辨识,且读且录,积年既久,褎然成帙。这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那部《天津志稿》。嘉庆年间天津知县任衔蕙,打算就其稿删润成书,惜未能完成。同治年间续修县志,乃从其家购得这部《天津志稿》,据此为底本,修成《续天津县志》。《天津县新志》评价:“是以乾、嘉之际乡邦掌故尚不至于全湮者,实赖玉虹之力。”

  玉虹其人,诙谐风趣,衣冠补缀而昂首阔步,襟怀洒然。喜欢谈忠孝及鬼神果报之事,能令听者色动。“所至人环座而听,妇人、孺子皆以先生呼之。”《大清畿辅先哲传》说“其所居僻巷,近狭邪,斗室暗翳,或就门外置矮几著书”,“撰述极宏富”,所著又有《河工摘要》《幽冥录》《雄甫诗草》及杂文等。《先哲传》还记有这样一件事:“一日邻家火起,势将延其屋,玉虹大呼曰:屋毁不足惜,所可惜者数百年名贤事迹,一旦尽耳。已而,风返火息,书得无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