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默默无闻到2年赚500万,我只是想通了这4件事(下)

 易良义 2016-12-27

一个小思考

在上篇当中,我们谈到了,在帅帅的财富系统,赚钱有4个阶段。

我们知道了大多数人都得脚踏实地从阶段1开始,要么提高自己时间的单价,要么让自己的一份时间卖出多份,以这两种方式来获得第一桶金,从而得到进入阶段2的门票,减少阶段1中占收入的比例,把宝贵的时间,生产力,都解放出来。

而在上篇的评论中,有一位童鞋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由原来的“不知道要干嘛”,成长至“我知道方向啦”。但是要真正地成长,就需要真正地行动,要真正地行动,就需要一个清晰可操作的目标。“如何确定第一桶金的多少”问的就是一个“目标制定”的问题。

说到目标时,我也看到了评论区中的其他一些问题,比如有人问:赚100万要多长时间呢?甚至有人已经给自己下了一半的定论:存100万,我可能要用上20年吧!?在前面的英语学习篇中,我说过,好的提问永远结果指向,因为它会把你的思考,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上。

所以不问我能不能赚到,也不问我赚到要多久,只问自己:我怎么才能赚到?

而说到,第一桶金的目标,我给大家的建议是:100万。

当看到这个目标时,肯定有不少人会有畏难情绪

- 这对我来说很难啊......

- 这对我来说要很久啊......

- 这对我来说根本不可能啊......

最无法容忍的是,这一类型的人会习惯性地为自己找出更多“合理理由”

- 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赚钱....

- 我的事情够多了,哪有时间去想......

- 这要付出很多努力吧?万一没收获怎么办?

- 钱不是一切,我还有生活啊!

每次听到这话我都不能忍,心里默默吐槽:
就你那个也好意思叫生活?你是生下来了,但你活过么?

好玩的是,当他们看到别人赚到100万居然也很羡慕,看到别人赚到200万,甚至500万他们更是垂涎欲滴。如果不羡慕的话,他们会选择“恨”,看看每次发生天灾人祸时中国各大首富的微博评论里有多少人“逼捐”你就大概能明白了。

要记住,当别人“仇富”时,你不要从众,你要“学富”,他们能富,一定有原因,你要去学。而“仇富”,永远不能增加“富”,只能增加“仇”。去学,是财富增加的第一步。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你觉得100万这个目标太高,不是你畏难,而是你不知道方法。我们并没有说要“一下赚100万”,反而应该是循序渐进,取之有道地去赚。如果要制定一个目标,必须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对于处在阶段1的你,100万必然是个大目标,你的小目标应该是:1万,5万,10万,20万......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由0到1,再由1到100,稳稳地爬楼梯。

回到刚才小哇的问题:如何确定第一桶金的多少?若是从你自身主观角度来讲,答案可能不能让你满意:视实际情况而定。什么是实际情况?它通常由以下4项组成:

- 你的自身能力
- 你的社交圈子
- 你的学习速度
- 你的调整速度

但从客观角度,若非要给第一桶金一个衡量标准,或者给第一桶金一个最小值,我们不妨用阶段2的收入方式来倒推。

假设你今天的唯一收入渠道是阶段2,意思就是,除了用自己的钱赚钱以外,你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我们按最低的生存标准计算,一日三餐,平均每餐花费20元,一共60元。所以我们看看,你需要多少本金,才能通过投资的方式,每天用钱来赚60元。

再假设你现在不懂投资,就把你的这个本金(也是你拥有的第一桶金)放在相对稳健的”余额宝“,每天生钱。现在余额宝放进去1万元,每天大概能赚0.6元。所以,如果要利用余额宝赚60元一天,放进余额宝的钱就是100万。

对大多数人而言,第一桶金是存钱与赚钱的起点。


阶段3 用别人的钱赚钱

说到这儿时,你可能慢慢会发现,赚钱处于哪个阶段,除了你对“4阶段”的认知原始资本的积累个人的实际情况外,还和你的“职业类别”密切相关——你职业的起点,也决定了你的阶段起点。

比如说,今天你是办公室文员,你赚钱方式的起点是阶段1;如果你是个富二代,或中了彩票,你的起点是阶段2;如果你是个投资经纪或是一名销售员,通常你的算薪方式是:底薪+提成。你现在用“4阶段”来思考一下什么叫“底薪+提成”?其实就是:阶段1+阶段3.

所以,我们这上下两篇所讨论的,都是围绕这2点展开:
1)如何在某个阶段中让赚钱的效果最大化?
2)如何让自己从一个阶段更快地晋级到下一个阶段?

如果在你的头脑中,“赚钱”意味着“赚快钱”,那基本上没有“快”的希望。我们关于这2个问题的讨论,最重要的目的是:让我们看到自己身上更多的可能性

这突然让我想起了,两年前我发的一个朋友圈里——加快赚钱速度的有效方法:利用多重身份来赚钱。多重身份的本质是:你有一份正职,也有一份或几份兼职,并让这些职业占有更多的类别。现在有一个词很流行,叫“斜杠青年”,描述的事实上就是“多重身份”。

多重身份和自我定位

用我自己来举例,我以前的多重身份:
英语老师,催眠师,动物行为矫正专家,情感咨询师,学习型组织的发起人,网红老师经纪,公司创始人等。(你可以用我的这些身份,去跟“4阶段”匹配)

但千万不要以为“多重身份=赚很多钱”。为什么?我渐渐地意识到,把“4阶段”用作思考方针或行动指南,能帮助我们最大的除了“赚钱”,还有“节省时间”。而后者的意义会更大,因为从某重意义来讲,钱是无限的,而时间是有限且一去不复返的

“4阶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你腾出时间,拥有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所以,如果你用我以前的身份以及这些身份的算薪方式,去跟“4阶段”匹配,你会发现,它会跟最终目的背道而驰。因为,我的大多数多重身份,都是处于阶段1的赚钱模式:用更多的时间,换更多的钱。从职业的角度上,没错它确实能丰富你的经历;但从赚钱的效率的角度讲,既然都是用更多时间换更多钱,那倒不如把时间放在同一个身份上,厚积薄发,滴水石穿——把自己变为这个身份,这个领域中的专家

所以,基于上面的分析和考虑,现在我的多重身份精简为了双重身份:

1)英语老师 (算薪方式:时薪,匹配阶段1)
2)创意/营销顾问(算薪方式:顾问费+提成,匹配“阶段1+阶段3”)

也许你会问如何找到自己双重身份呢?我给你一个模型,在我课上,这个叫做“用互联网思维提升自己”。比如说,互联网中有toB(to business 对公司)和to C(to customer 对客户)的概念。

把它迁移到自我定位上,这个模型用一句话就能表述出来:你至少需要一个to B的身份,也要有一个to C的身份,然后用O2O的方式来经营(这个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后面的文章会提到)。

那为什么你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提升自己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它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的大潮,它精准地描述了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它也代表了世界正在发生着怎么样的改变。你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思维刷新自己的大脑,就能与世界同步,和时代共舞。

你看看我现在的2个身份与我自己提出的模型如何匹配:

1)to C的身份:英语老师
2)to B的身份:创意/营销顾问

据我的分析和统计,大多数人都是有to B身份的,比如说你是公司的员工。所以对大多数而言,要找的只是一个to C的身份。现在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人有一份正职的工作,下班以后就去做微商做代购了吧。这里的微商和代购,就是一个to C的身份。【在评论中告诉我,你现在to B的身份是什么?你理想中的to C身份是什么?】

而由于我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累积,如果硬要加上另外一个身份,我算是一个理性的理财者/投资者。

现在回到阶段3的问题上来,刚才我们分析了,“4阶段”所描述的:可能是你目前职业类别中的算薪方式,也有可能是你对财产的支配方式,简称理财。在理财的角度,其实阶段2和阶段3在目的上来看是相同的,都是“用钱赚钱”,但手段上会略有不同

比如今年的第二个季度,我做了个实验。我问了我的10个朋友,向他们每人无利息地借10万块,合共100万,然后投资了10支高风险资金,我预算10支基金的年回报率是35%。结果是,三个月过去了,我用这100万,赚了将近18万。

有的人看了肯定会觉得:啊,这是个“人品+运气”的游戏啊,臣妾做不到啊!——能用别人的钱是人品,能用别人的钱赚钱是运气。而事实上,我是理解透了游戏规则,才有资格赚到这个钱

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阶段,不一定要逐步上升,如果某些阶段对于你的实际情况来讲还是太难,可以跳过。比方式你觉得4个阶段当中,阶段3对你来说最难,那我们就把直接从阶段2,跳到阶段4。

阶段 4  用别人的时间赚钱

这无疑是赚钱中的最高段位,终极大招。在上一篇中我曾提到:因为时间有限,如果你用时间来换钱,能换来的,也必将是有限的。但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的时间是有限,但如果你能用别人的时间来帮你赚钱,那很可能是无限的。

在写时间管理的篇目中,我说过:也许你羡慕马云,巴菲特,比尔盖茨,你羡慕他们的成就,他们的财富,但别忘了,他们跟你一样,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在时间这笔财富上,我们每个人同样富有。(如果你对时间管理感兴趣,欢迎阅读: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每人在时间上同样富有,但在财富上并不是呢?我们和富豪们的去区别到底在哪?其实,关键就在此:你能不能把你有限的时间,延展为无限的时间。

有限的时间延展为无限的时间,关键动作就是:用别人的时间。你就想一下,俞敏洪是怎么赚钱的?新东方共有3.6万名员工,其中老师有1.9万名,这3.6万名员工只要一天在新东方上班,就会为新东方贡献时间和价值;假设平均每人每天工作10小时,3.6万名员工,合共36万小时。从这个角度来看,俞敏洪的一天确实不是24个小时,他的一天至少有36万个小时。再假设每一名员工每小时在新东方创造的价值,都以1块钱计算在俞敏洪的头上,俞敏洪一天就能赚36万RMB。

你能想象这种赚钱方式是多么性感和疯狂吗?如果一个人20岁开始工作,60岁退休,他工作的时间是40年,约为14600天,按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算,约为12万个小时。一个人的一辈子能工作12万个小时,俞敏洪一天有36万个小时,他工作一天=你工作3辈子=3个人工作一辈子,你看到疯狂之处了吗?

所以,我们总是在谈论一个人有没有成就,有没有影响力,不同的专家发表过很多的观点。而在我看来,一个人有影响力和成就的标准只有一条:有足够多的人愿意为他工作,有足够多的人愿意为他付出时间。

现在大家都热血沸腾,可先冷静一下,真正的问题来了:我们怎么才能用别人的时间赚钱?别人怎么才愿意为我们工作呢?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以及自身的经验,我总结了3条:

1)精神领袖
2)同道同谋
3)价值交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