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皇帝与长白山

 惊涛拍岸849 2016-12-27
                 康熙皇帝与长白山
  
   康熙16年(1677年),大臣武默纳和一等侍卫兼御前侍卫费耀色接受康熙的命令,开始了可能是中国历史第一次对长白山的考察。虽然说不上是现代意义的科学考察,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探险活动。
   那时节,整个东北仍是歌林莽时节,山深林密、居民寥寥、冰雪在途、道路险阻,去长白山谈何容易!5月初5,他们从北京出发,8月20日才回到北京。100多天,他们攀山涉水,历尽艰辛。从他们给康熙皇帝的奏章中,现代人可以体味一下大臣们面对恶劣的大自然,在长白山中的种种心境和感受。
   “十六日黎明,闻鹤鸣六七声,十七日云雾弥漫,不见山在何处,因向鹤鸣处寻路而行,适遇鹿蹊,由此前进,直至长白山角下,见一处周围林密,中央地平而圆,有草无木,前面有水,其林离驻扎处半里方尽。自林尽处有白桦木,宛如栽植,香木丛生,黄花灿烂。臣等随移于彼处驻扎,步出林外,远望云雾迷山,毫无所见。臣等近前,跪诵纶音,礼拜甫毕,云雾散开,长白山历历分明。臣等不胜骇异,又正值一路可以跻攀,中间有平坦胜地,如筑成台基,遥望山形长阔,近观地势颇圆,近见片片白光,皆冰雪也。山高约有百里,山顶有池,五峰围绕,临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纹荡漾,池畔无草木。臣等所立山峰,去池水约有五十余丈,周围宽阔,约有三四十里,池北岸有立熊,望之甚小。其绕池诸峰势若倾颓,颇骇。瞻视正南一峰较诸峰稍低,宛然如门,池水不流。山间处处有水,由左流者则为松阿里乌拉;右流者则为大納阴河、小納阴河。绕山皆平林,远望诸山低。相祝毕,礼拜。下山之际,岩头有鹿一群,他鹿皆奔,独有七鹿如人推状,自山岸陆续滚到山下闲散章京等驻立之处。臣等不胜骇异,因思正在乏食,此山灵赐与者,随望山叩谢。臣等上山之时,原有七人也。自得鹿之处退至二三步,回首仰望,又忽然云雾迷山。臣等因清净胜地,不宜久留,于十八日言旋。回望云雾朦胧,不得复见山光矣。
   在这短短的奏章中,有天池、云雾、溪流;有桦林、花草、冰雪;有鹤唳、野鹿、黑熊……一派神奇,探险家们的敬畏跃然纸上。
   正是这奏章起了作用,康熙皇帝当年御批武默纳题奏:
   “长白山发祥圣地,奇迹甚多,山灵宜加封号,永著祀典。”同年又批:“请封为长白山之神,初次往峰,遣大臣诣山择地,设帐幄,立碑致祭。”
   第二年,康熙十七年正月,“敇封长白山之神礼典如五岳。”并下令封禁圣山。
   康熙21年(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率众东巡,来到吉林乌拉,跪在松花江畔,向“生祥灵地”遥拜。
  
  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与长白山
   雍正皇帝于公元1733年,钦定在吉林乌拉城西南的温德亨山(小白山)建望祭殿,祭祀长白山神。
   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东巡时,亲到吉林小白山,在望祭殿中祭祀长白山。并下令封禁长白山,保护发祥圣山。
  本文转自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