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品回扣的实质

 私库皆书 2016-12-29
央视“回扣门”称为年底新闻大餐,痛斥者有之,痛哭者有之,干嚎、怒对者有之……面对这突入其来的旧闻,民众、新闻、娱记、医疗界大V和小鲜肉等等各方基本上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有两类相关企业和人员至今没有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一是药物研发、生产企业,二是药物流通企业及其代表(医药代表),如果哪位看到过他们的观点,请@我。
       在大众、娱记和新闻界人士的眼中,包括某些行政管理官员,认为狠狠打击回扣这股歪风,就可以把药价降下来,这也未免太肤浅了点;医疗界很多人士认为,国家发改委、物价局在定价的时候,存在巨大的腐败空间,正是他们把药价定得太高,才给药物招投标和使用中的回扣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有些医疗界从业人员认为自己收入低廉,把收受回扣当成了弥补收入的手段,说起来还理直气壮;主张市场化改革的人士则认为这是医改良机,似乎明天医生们自由执业了,药品回扣的空间就会被堵死,甚至有人还拿出了国外什么什么例子……其实,所有这些看法都是盲人摸象,揭示了药品回扣的某一局部,几乎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半调子处方。
       我感到最奇怪的是,还有个别经济学家也持上述观点。其实,药品回扣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拜我国药物在世界医药体系内自成一体的半市场经济所赐,是法律规定了黄铜可以卖出黄金价所导致的。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药品回扣与其它行业内的腐败一样,永无根治之可能,加上医疗界参与腐败的人员众多,即使是指标也非常困难。
       众所周知,药物分为原研药、仿制药和中成药等。如果不搞清楚这几种药物的成本、价格(不是价值)之间的区别和关系,药品回扣就无法根除。
       药物的最大成本是什么?是研发。生产一个化学药并不难,难的是鉴定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以及前期的推广、介绍。建国以来,我国的原研药屈指可数,几乎所有的有效药物都是仿制药。仿制药的成本比起原研药来,不及原研药的10%甚至更低,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原研药与仿制药在同一市场中竞争,按照不同的价格进行销售时,理论上应该是便宜的仿制药取胜。但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当原研药与仿制药放在一起售卖,医保都可以报销时,几乎没有人会购买便宜的仿制药。仿制药企业为了生存,会使出什么手段来推销,这是不言而喻的。
       除了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区别外,我国不同于其它国家的还有一个中成药。中成药在疗效、毒副作用的考量上目前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这里不展开讨论,但有三个问题这里也难以回避。第一,中成药是目前回扣额最高、品种最多的药物,管理当局对此心知肚明,据我所致至少有部分高、中层人士对此是心知肚明的;第二,这些药物在国外是没有的。同样一个病,国外不使用中成药,国内凡是药物说明书上写了可以使用的,都会有医生处方、推销给患者。第三,中成药的研发成本很低。与治疗同样一个疾病的化学药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跟仿制药差不多甚至更低。
       正是由于研发和生产成本上有着巨大的差别,成本低廉的药企,甚至还有质量不合格的药企,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推销自己的产品,他们在市场上也更具有竞争性。这才是一切药企愿意行贿的根源。这是经济学原理决定的,一点都不难理解。国内药物由于质量管理与国际药企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除了极少数药物原料用于出口外,国内的仿制药和中成药几乎没有出口通道。有限的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行贿政府官员、招投标成员,直至使用处方药物的医生,是这类药企能够生存下来的法宝。否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除了破产,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也正因为如此,仿制药、中成药才成为回扣的最大金主。
       这次回扣门出来之后,呼吁用法律整治的基本上都是吃瓜群众,至今我没有见到任何司法界人士对此发表过看法,这是因为他们很清楚,法律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我也没有见到卫计委官员出面为医生们喊冤叫屈或者一针见血的,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是他们有苦说不出,只能按照上面的调子叫喊几句,他们自身能否过关也还是未知数;骂央视和记者的也该停歇一下,这么大的新闻事件,根本就不是央视、中宣部能决定的事;叫喊工资低廉的医界小鲜肉们,没有经历过什么叫运动,什么叫伤筋动骨的反腐,嚷嚷几句也就算了,如果在工作中不识抬举,那天反腐的利剑落到自己头上,会妥妥的流血、牺牲,但国家太大,涉及面过广,漏网的总是绝大部分;叫喊医生整体转为自由执业,以为私有化之后药品回扣就可以消失的经济学家也好,医改专家也好,跃跃欲试的医生们也好,真的是图样图森破。德国是自由执业的国家,不是也有数以百计的医生被法律界界定为收受药品回扣么?目前国内药物回扣之所以还没有在私立医院流行,并非这些医院的医生医德高尚或收入高到可以忽视这个问题,而是因为国内几乎所有的私立医院都没有形成规模,病人极少,人家药代到你那里去推广一次药物,连路费都赚不回来,怎么可能给你回扣呢?真是想得挺美。但哪天满大街都是私立医院、私立诊所的时候,等私立医院的病人数量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药品回扣不到这些医院去,那才叫怪!即使医生们成为一个一个的个体户,医药彻底分家,但只要有同一种药物具有不同的生产(研发)成本,就一定会有药企或药物销售企业的代表去推广、去行贿。
       这次(包括以后的N次)运动式反腐到底能成功多少,我设立一个很有意思的指标:死亡指数。这里不是指医生会阵亡多少,而是有多少药企会在这场反腐的过程中死去。如果没有一大批靠行贿的药企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反腐大潮中死去,运动一过,依旧会死灰复燃。但我真的是希望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倒逼药企加大研发成本,早日在我国做几个原研药出来,在市场竞争的世界里,活出一点人样来,而不是总是依靠行贿这种偷鸡摸狗的手段,苟延残喘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