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智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塔坊中学) 每个班级都有少数学生,他们有的是基础没打牢,学习吃力困难;有的是学习态度不好,成绩难以提高;有的总是违纪,难以管教……这部分学生叫 “学困生”,也叫“后进生”,是“差生”的代名词,他们令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头痛,有些班主任抱怨:我在这一个学生身上花的时间占据了班级管理的大部分时间。因为班级这块土壤不适合这少数学生的成长,于是,这少数学生就有可能完成不了学业,早早进入社会。 进入瑞园这所私立学校任教,三年下来,当全校出现大面积流生的时候,我的班级无一流生。有人问我,你是怎样管理的?我只做到了一点:善待每一个“学困生”。 瑞园学校刚刚创建的时候,老师们是千家万户、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终于招到几百个学生,一所新学校的雏形形成。 学习阶段开始,这是见证一所新学校真正实力的阶段,每个学生的缺点在这个阶段也暴露无遗,这是考验教师爱心、耐心、细心的时候,可是一些班主任走捷径,把学生的违纪情况一一登记在册,家长来校的时候,再把这登记册放在家长面前,在家长面前一条条的清算。我很反感班主任的这种做法:你在招生的时候,你有没有说过学生有这些缺点就不招,为了完成招生名额,即使知道这学生有许多缺点还是把他招来,当家长把几千块钱的学费交了,把孩子充满希望的交给你了,你却把孩子违纪的记录册摆在家长面前,这是什么行为?这是有悖师德的行为!你让家长一肚子委屈却无处诉说,而孩子也就此被人贴上了一个标签:无药可救。这有可能毁了这孩子一生。 虽然作为家长应该承担首席教育官的责任,但是作为教师更应该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而不仅仅是把它当作一个普通职业。 只是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一些教师从不将矛头指向自己,总是在外部找借口和理由,这不是教育。 “教育就是改变”,没有改变就没有教育,学校没有改变学生什么,反而让学生带着耻辱离开,这是教育吗? 这些学生真的无药可救吗?其实药有很多,只是你是否愿意付出。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 心理学家说,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得到解释,所有的表现都有合理的理由,只要我们愿意进入他的世界,多了解多解读,读懂他,你就有了改变他的钥匙。 对待“学困生”,对待叛逆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改变,班主任一定要弄清楚“学困”、“ 叛逆”、“差”的原因,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还是诉求没得到回应,还有,你和他的对话是不是真正的平等,只有平等的交流才有长远的疏导效果。 “人有一长处,即有一短处,其短处即在所长之中。”教师如能从学生所长之处入手,放下师道尊严,多给学生以尊重,多给自己以耐心,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趣味,多找学生聊聊天,多俯下身子关注他们的眼神,多与家长沟通……用这么的“多”去疏导培养,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精神的污染,消除对立,学生的短处也不是什么铜墙铁壁不可攻破。 为痛苦的孩子说句安慰的话,为孤独的孩子说句温暖的话,为自卑的孩子说句自豪的话,为受困的孩子说句解围的话,为迷惘的孩子说句开导的话,为沮丧的孩子说句鼓励的话,为受冷遇的学生说句公道的话……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困生”,用宽容的心态面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辩论,少一些评判;多一些灵活,少一些教条……你会发现,“学困生” 不知不觉就有了变化,有些变化还会让你吃惊。 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面明镜,他们从班主任对待“学困生”的态度上看到了班主任的付出,看到了班主任对待自己的影子,他们感受到班主任是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是爱每一个学生的,于是他们也会积极主动的加入到班级管理上来,出点子,出力气,班级就有了凝聚力。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是会创造很多奇迹的。 而一旦采用让“学困生”离开的方法来减少班级的烦恼,这是饮鸩止渴,走了一个,又会出现一个,也许比第一个走的更让你头痛,你的班级管理有可能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因为你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本文为金智华老师原创投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