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沟通时,尽量把肯定句换成疑问句 比如: “吃完饭了,赶紧去写作业。”换成“我们现在吃完饭了,接下来该做什么?” “先去写语文,写完语文再写数学。”换成:“你想先写什么?” “快点写啊,别磨蹭。”、“认真点啊。”换成“写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由被动接受转换成主动思考。 2.给予孩子充分思考以上问题的时间,并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答 将简单的一句话分成三五句来讲,这样转换说话方式,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很累,可能会认为等待孩子自己回答比你直接告诉他答案要节省时间。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经过自己思考,从嘴巴里说出来的话,要比听到的话有用的多。 还结合自身来说,“你要努力”和“我一定要努力!”哪个更能激励你? 对孩子来说,亦是如此。 3.和孩子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选择一个宽裕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沟通,制定一份学习计划。 对于计划的每一部分,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认真聆听孩子这样制定的原因。 如果孩子有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吝啬你的鼓励! 制定计划算是前期统筹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于自我意识的激发和参与感的培养。 4.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和奖惩规则 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的好处是,孩子会更有参与感,而且当他们完成任务时,他们会更有成就感。 目标的制定可以从短期目标开始,比如认真完成作业、不磨蹭、作业正确率高等等;也可以从中期目标开始,比如期中考试成绩、一个月内做作业的认真度;也可以从长期目标开始,比如学期末的进步、成绩等等。 不管孩子制定什么目标,充分尊重并帮助他执行即可。 自己制定奖惩规则不仅有利于孩子培养参与意识,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5.做温和坚定的执行者 家长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奖惩规则,严格执行。 当孩子进步时,不要吝啬给他的鼓励。 当他没有完成目标,需要承担的责任也绝不能姑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