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系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诗词格律与写作》课程的基本要点,网易公开课上可观其授课视频,虽偶有小误,仍不失为入门应选的材料。---小序 第一讲 韵及四声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种形式,韵文又包括诗词曲赋等,散文包括散文(狭义)、小说、戏剧等。本教程单讲韵文中的一小部分——格律诗(即隋唐以来日益形成的近体诗),其格律严谨,故名!现从基本概念说起。 1、 韵: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例:强Qiang,iang就是韵,其中i是韵头,an是韵腹,g是韵尾。每个韵必须有韵腹(含元音),不一定有韵头和韵尾。 2、 韵脚:指押韵的字。例:流(liu)、楼(lou)韵头不同,韵腹相同。 3、韵书:可考的第一部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编著的《切韵》,今已流失,唐以后陆续出现了《唐韵》、《集韵》、《广韵》、《中原音韵》、《词林正韵》、《佩文诗韵》、《中华新韵》等。 4、押韵的本质:利用相同的韵在诗歌中造成周期性的重复,在吟诵者和聆听者听觉上造成一种回环的美感。 5、四声:现代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四声:平、上、去、入。 据考: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发生在宋末元初。 入声:带有塞音韵尾[p]、[t]、[k],发音短促、突然停止,不能延长。 平上去:带有鼻音[m]、[n]、[ng]或元音韵尾[i]、[u]或直接以元音结尾。 6、从现代汉语中辨别入声字 ①声母b、d、g、j、zh、z与全部韵母相拼的阳平声字是古入声字。 ②fa与fo的全声调字均为古入声字。 ③d、t、n、l、z、c、s拼e的全声调字(实际只有阳平、去声)均为古入声字。 ④卷舌音声母zh、ch、sh、r拼uo的全声调字均为古入声字。 ⑤b、p、m、d、t、n、l拼ie的全声调字(“爹”除外)均为古入声字。 ⑥n、l、j、q、x拼ue的全声调字(除瘸、靴外)均为古入声字。 ⑦g、h、z拼ei的全声调字均为古入声字。 ⑧形声字若声旁是入声字,则该字常常也是入声字。(如:白、柏、珀) 第二讲 一些基本概念 1、平仄:格律诗与古体诗最大的区别就是讲究平仄,一般来讲,平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声。 2、律句:指构成格律诗的句式。 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准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唐末宋初逐渐被应用) 3、粘对:粘: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即这两句的偶数字的平仄必须相同)。 对:同一联中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对立的。(指的是同一联的两个句子) 4、孤平:孤平概念历来有争议,今取认同度比较广的,王力先生的观点。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句中第一字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的第三字必须用平声,若用了仄声,就是犯孤平。(孤平只出现在押韵句中) 5、拗救:犯了孤平要在本句中救(五言用第三字救,七言用第五字救)。 凡是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大量的唐诗不是按四种基本律句作成的,但基本合律。 6、对仗:两个并列,结构相同的修辞单位,成为对偶。讲究平仄的对偶叫做对仗。 对仗要求:①字数、句数相等;②平仄相对,上联以仄声结尾,下联以平声首尾;③意思相对或相反;④出句与对句的字一般不得重复。 第三讲 格律诗(五言)八病 1、平头: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2、上尾: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押韵者除外)。 3、蜂腰: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 4、鹤膝: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 5、大韵:重叠相犯(邻部的韵)[一联中有与韵同音者]。 6、小韵:除本韵外九字不得有两字同韵。 7、正纽:两句中不能杂用声母及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如:一联中不能出现人、壬、忍、任) 8、旁纽:一联中不能出现同韵母且同声调者。(例:一联中不能出现田、延、连) 第四讲对联介绍 对联的基本要求 出句原则:①平平仄仄双双交替出现,不许孤平、孤仄。②不许三平尾、三仄尾。③二、四、六……出交替平仄。 对句原则:标准韵律标准对应。对出律的出句,一三五可以不管,二四六必对。 1、工对:句式结构完全一致,词类相同,义类相同。七个字的对子有五个工对就算工对,七个字全是工对,叫做全工对。 2、宽对:一联中相对的两句诗,句式结构虽然相同,但相对位置上的字词不能用同类活邻类的词语构成对偶,义类相隔较远,甚至连句式结构也有些差异。宽对较难,初学者应从工对入手。 3、邻对:用词义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 4、正对:又叫“的名对”“正名对”“名正对”“名切对”,正正相对。如:天对地,山对谷,东对西,远对近等。 5、反对:出句、对句意思相反并立,具有强烈对比、映衬作用。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短联的基本平仄: 一字联:仄——平(如:古——今,是——非) 二字联:平仄——仄平(如:红玉——绿珠,汉瓦——秦砖) 三字联: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 四字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五字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字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联(上下联各含三个以上句子的对联为长联)的平仄:同短联规则。 6、流水对:上下两句的意思是延续的,两句只可连贯起来理解,不可分割,次序不可颠倒,像水顺流而下,故名。(如: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7、扇面对:又叫扇对,隔句对,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多出现在对联、赋、骈文中,诗中不多见。 8、句中对: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如:“桂酒椒浆”、“斫冰积雪”)王勃《滕王阁序》全篇皆然。 9、借对:又称双关对、假对,主要分为借义、借音两种。(如:鸡黍——杨梅,“杨”谐“羊”音。) 第五讲 格律诗的平仄 一般认为绝句产生于律诗之前,一句称句,两句称联,二联即一绝。 1、五言绝句的平仄:就是由四种基本律句不同方式的组合。不妨像解方程组一样把四种基本律句标上标号。 仄仄平平仄① 平平仄仄平② 平平平仄仄③ 仄仄仄平平④ 五绝的四种平仄: <1>①②③④ <2>③④①② <3>④②③④ <4>②④①② 其中<1>、<2>首句不入韵,<3>、<4>首句入韵。五绝和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常见。 2、七言绝句的平仄:同五言一样,只是七言以首句入韵为常见。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 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 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七绝的四种平仄: <1>①②③④ <2>③④①② <3>④②③④ <4>②④①② 其中<1>、<2>首句不入韵,<3>、<4>首句入韵。 3、五言律诗的平仄:仿佛两首五绝相叠加。 仄仄平平仄① 平平仄仄平② 平平平仄仄③ 仄仄仄平平④ 仄仄平平仄① 平平仄仄平② 平平平仄仄③ 仄仄仄平平④ 五律的四种平仄: <1>①②③④①②③④(仿佛五绝1+1) <2>③④①②③④①②(2+2) <3>④②③④①②③④(3+1) <4>②④①②③④①②(4+2) 4、七言律诗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 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 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 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 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五律的四种平仄: <1>①②③④①②③④(仿佛七绝1+1) <2>③④①②③④①②(2+2) <3>④②③④①②③④(3+1) <4>②④①②③④①②(4+2) 五言:沉静、深远、细嫩 七言:声响、雄浑、铿锵、伟健、高远 5、格律诗的章法 ①起承转合法 诗例: 岑参《见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起) 何时到雍州?(承) 凭添两行泪,(转) 寄向故国流。(合) ②起承继转合法 诗例: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起)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承)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继)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转合) ③起承展转合法 诗例: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起承)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轻松。(展)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转合) ④跳跃式布局法 6、格律诗的句法 诗句节奏:二二一、二二二一、二二一二 散文节凑:二一二、一四(一一三、一三一)、二三、三二、四一 第六讲 词介绍 词,又称小词。称其小,原因有二:其一,篇幅短小,最少的《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最长的《莺啼序》也只有240字,不像诗那样可以写上千字;其二,词,即唱词,源于市井,不像诗言志那样高雅,不被文人看重。 1、词的概念:有固定的字数、律化的平仄,长短句,合乐可歌。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有固定字数的诗。 2、词谱: ①韵:凡词谱中注有“韵”字者,即押韵之处。 ②叶:谓与上句所押之韵同韵部,而不变换他韵。 ③句:凡词谱中注有“句”字者,即不押韵之句。 ④豆:凡词谱中注有“豆”字者,即一句中短暂停顿处,用顿号、冒号。 ⑤换:凡词谱中注有换平者,其上句必押仄韵,至此仄换平韵;或上句皆平韵,此处换其他平韵。反之亦然。 ⑥叠:凡词谱中注有“叠”字者,有四种可能: a) 叠句:如《如梦令》:“依旧,依旧” b) 叠字:如《忆秦娥》叠前句之后三字 c) 倒叠字:如《调笑令》叠倒前两句后二字 d) 叠韵:如《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 3、名词解释 ①令:词牌通称,许多词牌可加“令”或以之为异名。 ②引:凡题有“引”字者,乃引申之义,字必多于前。 ③近:又称近拍,均无短调。 ④慢:慢词,节奏舒缓,字数增加。 ⑤摊破:摊开、破裂,将一句破为两句,字数增加。 ⑥减字或偷声:比本调减少字数。 ⑦促拍:促节短拍,但事实却增字延长节拍。 4、词的押韵 唐无词韵,凡词韵皆与诗韵相同,其法密于宋,渐有以入代平。 ① 不仅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专押入声韵。 ② 平仄韵还可以换韵。 ③ 还可以平仄通押。 ④ 还可以用“交韵”(一三句押一种韵,二四句押另一种韵)、“抱韵”(一四句押一种韵,二三句押另一种韵)。 5、词的句法 ①一字句:如:《十六字令》第一字;《哨遍》下片开头,噫!;《钗头凤》错!错!错! ②一字豆:往往附于四字句上,凑成五字句。 如: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叹-年来踪迹。 ③二字句:多用于叠句或后阕起句。 ④三字句:五言、七言律句的三字尾,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常见。 ⑤ 四字句:七言律句的前四字,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最常见。 ⑥ 五字句:五言“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常见;平平平仄仄少见,平平仄仄平罕见;常见拗句“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 ⑦ 六字句:四字句的扩展,而非五字句的扩展。 ⑧ 七字句: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最常见。 ⑨ 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也有上四下四,上一下七,上二下六。 ⑩ 九字句: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其次是上五下四,上四下五。 十字句:前阕第六句,后阕第七句。 十一字句:上四下七,上六下五。只有《水调歌头》里用它。 6、词的对仗 ①不要求平仄相对。 ②多用于四、六句。 ③不同字数的句子的一部分也可以对仗。 7、词调 ①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宜为慷概激昂之词;小令浪淘沙音调尤为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 ②浣溪沙、蝶恋花:音节和婉,作者最多,宜写情,也宜写景。 ③临江仙、凄清道上:最宜用于写情,对句两两作结,句法更见挺拔。 ④洞仙歌:婉转缠绵,可以写情,可以记事,一叠不足,作若干叠更妙。 ⑤祝英台近:顿挫得神,用于记事,亦甚佳妙。 ⑥齐天乐:音调高隽,宜用于写秋景之词。 ⑦金缕曲:宜用于写抑郁之情。 ⑧沁园春:多四字对句,宜于咏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