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貴州黔東南黎平地坪風雨橋【圖文】

 還舊樓主. 2017-01-01

    地坪风雨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俗称花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历史上曾多次修葺。这座远近驰名的风雨桥又称花桥,将上寨、下寨、甘龙三个寨子连成一体。桥全长56米,桥面宽4.5米,桥底距日常水位近10米。桥上建有长廊和桥楼,青瓦覆盖,可挡风蔽雨,故名风雨桥。2004年毁于水灾,2008年8月18日重新建成。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地坪风雨桥是众多风雨桥中工艺最为精美,侗族历史上建筑最早的一座。该桥横跨南江河之上,桥身距正常水位10.75米,河中立一青石桥墩支撑木梁结构的桥身,其下部有两排各为八根粗大的杉木穿榫连成一体,架通两岸。杉木大梁上平铺杉木桥板,二十多排圆柱,用枋木交织,压排穿榫连接成一体,形成长廊,桥廊两侧设1米高的梳齿栏杆。栏杆下面有一层外挑1.4米的大桃檐,既美化了桥身,又可保护下面木构件免于雨淋。桥廊内设有长凳,即可便利行人通往,又可供行人小憩避雨、乘凉、会友、迎宾送客和观赏风景,是一种多功能的侗族建筑。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桥上建三座桥楼,中楼形似鼓楼,五重檐四角攒尖顶,被称为桥上鼓楼,高10.2米,两端桥楼为三重檐四角歇山顶,高5.8米,桥廊屋脊上泥塑熬鱼、双龙抢宝、双凤朝阳,中楼四柱绘青龙和凤凰,栩栩如生,壁板穿枋上绘有民族风情、历史人物故事彩画和卷草花纹、楹联等。整座花桥结构巧妙,运用杠杆力学原理,大小柱、枋、檩、凳、栏杆,全部用杉木穿榫构成,不用一钉一铆。建筑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工艺精湛,雄伟壮观,造型结构居全国之首,展示了侗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侗族有三大民族民间文化特色:风雨桥(花桥)、鼓楼和大歌。其中,风雨桥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奇葩。走入侗寨,几乎有水的地方就有风雨桥,桥身有短长,但都是楼檐叠加,彩塑纷呈,不仅为行人挡风雨,还是当地人议事娱乐的地方。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贵州黎平地坪风雨桥(清.国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