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泔水

 云中公子 2017-01-01
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心灵鸡汤“,这酸爽顿时让我想起了现代“鸡汤”鼻祖:于丹老师。在此特地也摘取两段请各位品尝:

    一段路,走了很久,依然看不到希望,那就改变方向; 一件事,想了很久,依然纠结于心,那就选择放下;一些人,交了很久,却感觉不到真诚,那就选择离开。一种活法,坚持了很久,依然感觉不到快乐,那就选择改变。放下过去,让心归零!” --前面如果没有路,你可以拐弯,别太执。

    教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笑话,大家都笑了。半个小时后,教授又把这个笑话讲了一遍,只有一半人略带笑容。当教授第三次讲这个笑话时,没有人再笑了。最后,教授说:"是啊,既然你们从不因为同一个笑话一次又一次的感到快乐,为何总因为同一个理由持续悲伤呢?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你读完以后觉得还挺有道理,那么你距离弱智就不远了。心灵鸡汤本质其实是中看不中用的废话,是一个人在无能失败时自己取悦自己的麻醉剂。这种麻醉除了带给你心灵上短暂的快感之外,对改变你生活现状没有丝毫作用。

    既然说了:“心灵鸡汤” ,就不能忘了它的孪生兄弟:“励志语录”。

    关于励志语录我倒没有特地去网上搜索几句尝尝鲜,因为打开几个被我屏蔽的朋友圈,轻而易举就能读到这些东西。在我看来,努力奋斗其实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天天喊着要努力的人,多半是废物。“励志语录”永远阴魂不散,有艰苦的地方必有“励志语录”的身影。 从上学时中考高考、到上班工作后的企业文化,时时刻刻玩弄着你的智商。

    犹记我中考前夕,化学老师“灵光一现”舞文弄墨,在全班同学晚自习间隙往教室后面黑板上写下了一句他这辈子认为最经典的话:“想过成功、想过失败、但从没想过放弃”。掷笔,令全班同学向后看,一同欣赏这旷世之作。以我当时的文化水平,这句话在我眼中都是幼儿级,本以为化学老师只能孤芳自赏,未曾想到第二天语文老师上课时看到后大赞:这是谁写的,竟如此精辟有理。

    对于有些公司来说,励志语录就是他们的公司文化,在他们的微信群中,每天群里必有一则“励志小语录”导致着群里员工智商退步走。如果说“心灵鸡汤”是把一只鸡炖了吃,那么“励志语录”就是把鸡血抽出来往身上打。

    遇到挫折是生活常态, 努力奋斗又是非常私人的事情,把这两件事挂在嘴边,那一定是认知水平有了把问题。问题的根本源于他们自身对这些语录无法识别。自己每天鸡血爆棚,看见一个认识的人就想从自己身上抽出一些打在别人身上。然而生活中面对的是一个个真实存在的问题,真正的能力体现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励志语录中毒的人往往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却天天给别人喊着加油。

    喜欢这些东西的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心灵鸡汤和励志语录下掩盖的是一颗功利无知的心,他们经常喜欢用这些东西教育教育年轻人,鼓励鼓励后辈,但在我看来他们就是想竭尽自己仅存的文化水平在年轻人面前刷刷存在感,提升提升自己倚老卖老的发言权。

    我心里现在就有这么一个非常敏感的探测器,坚决让自己与这些语录远离。第一它会浪费你的时间,第二它会让你变得庸俗一事无成。没有这种识别能力的人会被这种语录潜移默化的改变,让你变得庸俗,并且无法独立思考。

    “心灵鸡汤”加上“励志语录”就是传说中的心灵泔水。要想建立起一套抵御猪食的方法,在这里我分享两点心得:“多读历史、多读人物传记。” 把理性当成精神食粮,别吃猪食拉低你的智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