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园里也有“霸凌”吗?

 THY7655 2017-01-01


一位家长留言说,幼儿园里有同学个性强,对宝宝大吼,她眼泪都快出来了,也没有还击,宝贝说她的心都碎了!

爸妈总是担心自己的宝贝在幼儿园会不会遭遇霸凌。听说宝贝被欺负,看到宝贝这么难过,爸爸妈妈的心可能也要碎了吧。


陈博士微课堂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与儿童发展专家陈学锋博士

助力父母智慧育儿

暂时不方便收听,以及想要复习的家长们

请看:


课程小贴士

霸凌和一般攻击行为的区别

爸爸妈妈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因为幼儿园确实存在霸凌,也可以说是欺负行为,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欺负行为是孩子攻击行为的一种特殊表现,它和一般的攻击行为不同,具有三个很明显的特征:一是有意性,也就是孩子故意为之;二是重复发生,也就是这种攻击行为往往是持续针对某一个孩子进行的;三是欺负者和被欺负者之间力量的不均衡性。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认知和道德发展有限,他们不太可能产生持续伤害某个人的想法。就像我们前两天介绍过的,幼儿园孩子打人、骂人往往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争抢物品、防卫报复,等等。他们不会针对某一个同伴,持续地恶意伤害他/她。所以,幼儿园里的绝大多数攻击行为都不能算是霸凌或者欺负。我们把这样的情况定性为同伴冲突更妥当。


《幼儿画报》1月“红袋鼠的自我保护故事”中,大熊对别的小朋友特别凶,其实只是为了争抢玩具。


同伴冲突可能会演变为“霸凌”

但是同伴冲突并不仅仅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也不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地好转。很多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已经表明,一个在幼儿园阶段就频繁欺负别人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还是如此,而且犯罪率也比没有过欺负行为的孩子高37%。被欺负的孩子则会形成较低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变得焦虑、不安,甚至绝望。

所以,当孩子和同伴发生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不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儿童期的“皮大王”就容易变成日后校园里的“小霸王”,而幼儿园里单纯的同伴冲突就可能演变成恶性的校园霸凌。

如果孩子真的遇到幼儿园欺凌行为了怎么办?明天我们接着聊。




留言互动有奖

本期话题——欺负人VS被欺负

校园霸凌事件频频出现,你家宝贝有没有遇到?受到欺负时,你鼓励孩子还手还是采用其他方式呢?如果自己的宝宝就是事件的焦点,你如何教育他不要暴力行事?


赶快“写留言”给我们,分享你的育儿高招吧!

每个话题将选出最佳留言,获得商城礼券一份





《幼儿画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强强联合,专注儿童多领域发展

解决家长育儿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