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活动课?

 许兴华数学 2017-01-03


龙新数学是北京特级教师齐龙新的个人公众号,获得2016年北大数学文化节最红公众号评选全国第二名。

   重点关注:①高中同步学习、自主招生;②教法研究,数学文化;④偶尔刊些与学习有关的段子。
  

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让学生体会数学乐趣,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数学课型.开展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数学活动课,使高中学生应用、验证、巩固数学知识,训练技能,提高数学素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

数学活动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和归宿.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不仅要求全体学生参加活动,而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和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培养,要体现出:

1、数学活动课要体现“活”的特点.一是课的选材内容要“活”,二是活动课的活动方式要“活”,三是活动课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要“活”.即思维活、思路活、做法活.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比如在学习了“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关系”后,可以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外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见到哪些物体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让学生出去看一看、想一想,在课堂上算一算、做一做,把数学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2、数学活动课要体现“动”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动口、劝手、动脑,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提高素质.

3、数学活动课要体现“课”的特点.活动课这个“课”字就规定了它与课外活动不同,它是一节课.所以,在活动课中,要时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4、强调一个“新”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归纳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掌握数学概念的形成,知晓数学结论的获得,并会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方法,那么学生就少了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就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办法.教师的教学创新,可以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

高中开展数学活动课,要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依据学生不同的兴趣需要、知识水平,组织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课.在活动课的开展中,让学生处于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之中,让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德.同时数学活动课的重心是学生活动过程,强调“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学生自我操作、自我创新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和新的信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如何发现问题,在遇到困难时怎样解决困难,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本文作者:裴燕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