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Timer的故事----Jdk源码解读
2017-01-04 | 阅:  转:  |  分享 
  
Timer的故事----Jdk源码解读



咱们今天也来说说定时器Timer



Timer是什么?



Timern.[电子]定时器;计时器;计时员



从翻译来看,我们可以知道Timer的本意是,定时定点。







而JDK中Timer类也的确是这个本意。那么接下来,我们通过JDK中的源码来学习下Timer这个类。



1privatefinalTaskQueuequeue=newTaskQueue();

2privatefinalTimerThreadthread=newTimerThread(queue);

Timer中有这样两个变量。这两个变量是Timer类中,最重要的三个变量中的两个。一个是Queue,它的作用是作为一个队列,来存放添加到Timer类中的任务,但是他不是一个简单的队列,后续我会通过代码来讲(防盗连接:本文首发自http://www.cnblogs.com/jilodream/)述他的原理,这里先提前说明下,这个Queue设计的非常巧妙。另外一个是TimerThread,他的作用是Timer的主线程,无论是循环,还是执行都与这个线程密不可分,后续我们也会说到他。



Timer三巨头







接下来是一个final引用ThreadReaper。



复制代码

1privatefinalObjectthreadReaper=newObject(){

2protectedvoidfinalize()throwsThrowable{

3synchronized(queue){

4thread.newTasksMayBeScheduled=false;

5queue.notify();//Incasequeueisempty.

6}

7}

8};

复制代码

Reaper翻译为n.收割者;收割机;收获者;死神,死







这里这个对象可以理解为线程收割者。这个引用在Timer中,没有再次使用,只是纯定义,目的就是在Timer回收之前,优先执行这个引用复写的finalize方法。方法的内容是置变量“是否能添加新任务”设定为false,同时唤醒timerthread线程,他们的作用,我后续会说。说真的,这种写法我觉得并不好,而且诸如effectivejava,等书也并不推荐这种写法。



1privatefinalstaticAtomicIntegernextSerialNumber=newAtomicInteger(0);

2privatestaticintserialNumber(){

3returnnextSerialNumber.getAndIncrement();

4}

接下来serialNumber()的方法是,生成一个依次增长的变量。比如第一次调用时,返回0,接着返回1,2,3....。这种方法我觉得要比弄一个i++来用,更安全也更优雅,有兴趣的同学查下API,看看他的使用方法。



接下来是4个构造函数:



复制代码

1publicTimer(){

2this("Timer-"+serialNumber());

3}

4publicTimer(booleanisDaemon){

5this("Timer-"+serialNumber(),isDaemon);

6}

7publicTimer(Stringname){

8thread.setName(name);

9thread.start();

10}

11

12publicTimer(Stringname,booleanisDaemon){

13thread.setName(name);

14thread.setDaemon(isDaemon);

15thread.start();

16}

复制代码

这4个构造函数没什么主要讲的,也就是如果被主动设定线程名字后,主线程timerThread是直接启动的,另外就是是否要设置isDeamon属性,他的作用是用来设置是否为守护线程的。对于服务器这种大型程序来说,作用不大,一般是脚本程序的话,有必要设定这个值。



接下来是6个很重要的公有方法:



(1)delay毫秒后,执行task任务



1publicvoidschedule(TimerTasktask,longdelay){

2if(delay<0)

3thrownew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egativedelay.");

4sched(task,System.currentTimeMillis()+delay,0);

5}

(2)在time时间点,执行task任务



1publicvoidschedule(TimerTasktask,Datetime){

2sched(task,time.getTime(),0);

3}

(3)delay毫秒时间点执行,并且以周期是period毫秒来执行



复制代码

1publicvoidschedule(TimerTasktask,longdelay,longperiod){

2if(delay<0)

3thrownew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egativedelay.");

4if(period<=0)

5thrownew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on-positiveperiod.");

6sched(task,System.currentTimeMillis()+delay,-period);

7}

复制代码

(4)firstTime时间点第一次执行该任务,并且每次以period为周期执行



1publicvoidschedule(TimerTasktask,DatefirstTime,longperiod){

2if(period<=0)

3thrownew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on-positiveperiod.");

4sched(task,firstTime.getTime(),-period);

5}

(5)delay毫秒后执行任务,然后周期是period



复制代码

1publicvoidscheduleAtFixedRate(TimerTasktask,longdelay,longperiod){

2if(delay<0)

3thrownew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egativedelay.");

4if(period<=0)

5thrownew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on-positiveperiod.");

6sched(task,System.currentTimeMillis()+delay,period);

7}

复制代码

(6)firstTime时间点第一次执行该任务,并且每次以period为周期



1publicvoidscheduleAtFixedRate(TimerTasktask,DatefirstTime,

2longperiod){

3if(period<=0)

4thrownew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on-positiveperiod.");

5sched(task,firstTime.getTime(),period);

6}

前两个方法是不反复执行的,没什么讲的,中间两个方法是反复执行,但是名字没有加atFixedRate(以固定频率)的,最后两个加了atFixedRate。3、4和5、的区别是在处理period时,前者传入了相反数(也就是负数)后者传入了正数。(看源代码的时候,我才突然在记忆的深刻想起,java中相反数直接加负号就可以了。然后想起了这种很萌的形式o-=-o;)



复制代码

1privatevoidsched(TimerTasktask,longtime,longperiod){

2if(time<0)

3thrownew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executiontime.");

4

5//Constrainvalueofperiodsufficientlytopreventnumeric

6//overflowwhilestillbeingeffectivelyinfinitelylarge.

7if(Math.abs(period)>(Long.MAX_VALUE>>1))

8period>>=1;

9

10synchronized(queue){

11if(!thread.newTasksMayBeScheduled)

12thrownewIllegalStateException("Timeralreadycancelled.");

13

14synchronized(task.lock){

15if(task.state!=TimerTask.VIRGIN)

16thrownewIllegalStateException(

17"Taskalreadyscheduledorcancelled");

18task.nextExecutionTime=time;

19task.period=period;

20task.state=TimerTask.SCHEDULED;

21}

22

23queue.add(task);

24if(queue.getMin()==task)

25queue.notify();

26}

27}

复制代码

这个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将任务添加到任务队列中。并且设置



在方法开始的地方,判断周期是否小于long的最大值,如(防盗连接:本文首发自http://www.cnblogs.com/jilodream/)果超过的话,那么就对周期除以2,防止后续使用周期的地方,出现运算溢出。



紧接着锁定任务队列,并且开始判断当前主线程是否还计划执行新任务。注意这个变量是在被回收,以及下文任务被取消掉的时候被改变的。接着锁定这个新任务,将下次执行的时间和周期以及状态赋值到这个上。状态标识为“计划中-TimerTask.SCHEDULED”,接下来将任务添加到任务队列中。同时获取任务队列中的最近时间点的任务,如果发现这个任务就是新添加的任务的话,那么就唤醒当前队列上等待wait的线程。



这里需要先说明一下,队列的添加,和获取最近时间点的方法,非常巧妙,会在后续的方法中详细讲述。



接着是取消方法:



复制代码

1publicvoidcancel(){

2synchronized(queue){

3thread.newTasksMayBeScheduled=false;

4queue.clear();

5queue.notify();//Incasequeuewasalreadyempty.

6}

7}

复制代码

这个方法的作用的是,取消当前的定时器,他的核心内容是前文中回收timer调用的析构的内容是一样的。这几个变量的使用在上一个方法:sched()已经被使用到。也就是设定主线程不允许增加新任务。同时清除队列的所有任务。接着唤醒队列上所有等待的线程。



复制代码

1publicintpurge(){

2intresult=0;

3

4synchronized(queue){

5for(inti=queue.size();i>0;i--){

6if(queue.get(i).state==TimerTask.CANCELLED){

7queue.quickRemove(i);

8result++;

9}

10}

11

12if(result!=0)

13queue.heapify();

14}

15

16returnresult;

17}

复制代码

purgevt.净化;清洗;通便



方法名字的意思是清理,清除。



方法的处理逻辑是:锁定任务队列,判断队列中的子任务状态,如果发现任务状态被取消了,那么就在队列中快速移除掉该任务,同时记录移除子任务的个数。如果发现有子任务被移除,最后会把队列再重新堆化。同时返回删除的子任务个数。这个方法(防盗连接:本文首发自http://www.cnblogs.com/jilodream/)是Timer中的最后一个方法。回顾前文中的所有方法,我们发现Timer中并没有定义删除子任务的方法。而唯一可以删除的形式,就是设定子任务状态,然后调用purge()方法进行一次洗牌。这种做法和JVMGC中标记回收有点异曲同工之处。倘若将回收的方法,公开出来,则Timer内部需要提供很健壮的任务管理机制,防止在高并发的情况下,队列维持的堆不会出现数据错误,或性能问题(想一下如果有大量的移除操作,那么每个移除操作都需要同步队列,然后重新堆化)。



讲完了Timer类之后,我们来讲讲TimerThread。



这个类是定时器的主执行线程,所有的的子任务执行都是由这个线程来操刀的,形象一点就是,他才是幕后的“大boss”







这个类继承自Thread



在类的内部定义了两个全局变量



1booleannewTasksMayBeScheduled=true;

2privateTaskQueuequeue;

定义的作用,不再赘述,后续方法也会用到。



接下来是TimerThread的构造方法:



1TimerThread(TaskQueuequeue){

2this.queue=queue;

3}

由于TimerThread继承自Thread,因此TimerThread中也肯定有实现run方法:



复制代码

1publicvoidrun(){

2try{

3mainLoop();

4}finally{

5//SomeonekilledthisThread,behaveasifTimercancelled

6synchronized(queue){

7newTasksMayBeScheduled=false;

8queue.clear();//Eliminateobsoletereferences

9}

10}

11}

复制代码

在run方法中,会调用另外一个mainLoop()的主循环方法。



并且在调用后(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捕捉到异常后),会置允许新增子任务变量为false.同时清空子任务队列。注意run()方法被调用的时机,是在Timer被创建时就启动的。



接下来是主循环方法,这个方法是Timer方法中非常核心的一个方法。同时由于方法比较长,我直接在方法中添加注释,来解释方法。



复制代码

1/

2Themaintimerloop.(Seeclasscomment.)

3/

4privatevoidmainLoop(){

5while(true){//不断循环获取下一个任务

6try{

7TimerTasktask;

8booleantaskFired;

9synchronized(queue){//锁定队列

10//Waitforqueuetobecomenon-empty

11while(queue.isEmpty()&&newTasksMayBeScheduled)//如果队列为空,并且还允许添加子任务的话

12queue.wait();//当前线程(timerThread)进入等待,等待队列中添加对象,或timer被取消时,唤醒

13if(queue.isEmpty())//唤醒之后,如果队列为空,那么就退出主循环了,一般这时候timer都是被取消了

14break;//Queueisemptyandwillforeverremain;die

15

16//Queuenonempty;lookatfirstevtanddotherightthing

17longcurrentTime,executionTime;//可以运行到这里,说明队列中包含子任务,需要开始考虑执行了

18task=queue.getMin();//获取队列中,执行时间最靠前的子任务

19synchronized(task.lock){

20if(task.state==TimerTask.CANCELLED){

21queue.removeMin();//如果发现最靠前的子任务已经被取消了,那么从队列中移除掉他,并且进入到下次循环中。

22continue;//Noactionrequired,pollqueueagain

23}

24currentTime=System.currentTimeMillis();//获取当前执行时间

25executionTime=task.nextExecutionTime;//获取子任务的下一次执行时间(其实就是本次要执行的时间点,因为还没有执行)

26if(taskFired=(executionTime<=currentTime)){//如果子任务的下次执行时间点,小于当前时间

27if(task.period==0){//Non-repeating,remove

28//如果当前任务没有循环周期的话

29queue.removeMin();//队列中移除最前子任务(其实就是当前任务)

30task.state=TimerTask.EXECUTED;//将任务状态设定为已执行

31}else{//Repeatingtask,reschedule

32//如果当前任务,是需要循环执行的

33queue.rescheduleMin(//队列重新设定最前任务,并且当前子任务的执行时间发生变化,变化规则如下:如果周期是负值(添加子任务采用的无fixed后缀的方法),那么下次执行时间是当前时间点+周期时间。换句话说就是等待时间为(所有)任务执行时间+等待周期。而如果周期为正值(添加子任务采用的有fixed后缀的方法),代表的是固定频率。则下次执行时间是,上次预计的执行时间+周期时间(注意这个时间点可能还是小于当前时间,仍然会被快速执行到)

34task.period<0?currentTime-task.period

35:executionTime+task.period);

36}

37}

38}

39//跳出子任务同步代码块

40if(!taskFired)//Taskhasn''tyetfired;wait

41//如果最前子任务还没到被执行的时间点,那么主线程就等待中间的时间差。注意在前边的方法中有写过,添加子任务等方法是会重新唤醒主线程的

42queue.wait(executionTime-currentTime);

43}

44if(taskFired)//Taskfired;runit,holdingnolocks

45task.run();//如果子任务的时间已经到了,那么就会执行这个子任务的run()方法。这里特别要注意两点:1直接运行run()方法的,说明是主线程全权负责执行,所以出现一个子任务挂了,整个定时器可能搁浅。2这里的标识为使用的值,还是旧值,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主线程等待,那么他必须要再循环一次,才可以执行子任务。这是由于在等待期间,可能有更新的子任务添加进来,任务队列发生了变化,所以需要重新计算

46}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e){

47}

48}

49}

复制代码

接下来要介绍的类是TaskQueue



这个类的作用非常简单,就是维护一个很好的最小堆。什么是最小堆呢?你可以理解为就是父节点都小于子节点的这样一棵树。而根节点就是下次运行时间最小的任务。下面我们来看看代码,来看看这个Queue内部的设计。



1privateTimerTask[]queue=newTimerTask[128];



这个是维护堆的一个数据结构,长度为128的一个数组。(话说,为什么定义这么大的,比hashMap之类的大多了)



复制代码

1/

2Thenumberoftasksinthepriorityqueue.(Thetasksarestoredin

3queue[1]uptoqueue[size]).

4/

5privateintsize=0;

6

7/

8Returnsthenumberoftaskscurrentlyonthequeue.

9/

10intsize(){

11returnsize;

12}

复制代码

接下来是长度size,因为queue变量只是一个堆,具体有多少个可用元素,还是需要其他变量来表示的。



接下来是add方法,我们在Timer类中的sched()方法曾经见过这个方法被调用。



方法的内部逻辑是:



1>如果queue已经被塞满了(之所以加1,是因为数组(防盗连接:本文首发自http://www.cnblogs.com/jilodream/)的第一个元素是从未被使用的,这样是为了方便使用索引计算出堆中的位置),那么queue进行一次扩容。



2>然后把新任务放到堆的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注意size的作用是堆中元素的个数,而不是堆的容积)



3>然后进行一次堆的上推,也就是把新增任务的位置,按照堆的设计,依次上推到属于他的位置。



复制代码

1voidadd(TimerTasktask){

2//Growbackingstoreifnecessary

3if(size+1==queue.length)

4queue=Arrays.copyOf(queue,2queue.length);

5

6queue[++size]=task;

7fixUp(size);

8}

复制代码

接下来是返回最小堆的根元素,timerTask会调用这个方法,准备执行优先级最高的任务。



1TimerTaskgetMin(){

2returnqueue[1];

3}

取出任意的堆中元素,清理定时器废弃任务的时候(purge()),会调用这个方法。



1TimerTaskget(inti){

2returnqueue[i];

3}

移除最小元素,这个方法会在以下两种情况被调用:

1、在执行周期为0(也就是不会再次执行)的子任务时,在取出该子任务后会调用该方法;

2、在主循环取出最近子任务时,发现该任务当前的装备已经被置为取消了,也会调用该方法,然后再次进行循环取出下一个子任务。



1voidremoveMin(){

2queue[1]=queue[size];

3queue[size--]=null;//Dropextrareferencetopreventmemoryleak

4fixDown(1);

5}

方法实现主要逻辑是,移除掉min任务,然后把下边的子任务依次往最小堆的根部推。但是采用的方法却非常巧妙:将最后一个元素赋值到根元素的位置上,然后将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设置为null,接着将根元素依次向下推送到合适的位置,以保证最小堆的结构仍然正常。



接下来是快速移除方法,将i位置的元素,设置为堆元素的最后一个值,然后将最后的位置设置为null。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下:



1>这里有涉及到assert关键字,不明白的话,看我的另外一篇博客,点击这里。(防盗连接:本文首发自http://www.cnblogs.com/jilodream/)



2>同时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方法的内部没有进行同步保护。可能存在线程不安全的地方,调用这个方法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在前文中的purge()方法。在调用之前,已经锁住queue变量,所以线程不安全的担心是多余的。



3>快速移除后,最小堆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在purge()调用后,又重新对queue继续堆化。以保证queue的使用不会再出现问题。最后才解除queue锁定。所以无论怎样,该方法都不会对定时器的使用造成空引用或触发错误。当然前提是包中的其他jdk源码不出现错误的使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代码,很多时候,可以从整理逻辑上保持代码的安全和简洁,而不是将控制的粒度放到非常小,导致代码的性能和逻辑的可读性非常差。



1voidquickRemove(inti){

2asserti<=size;

3

4queue[i]=queue[size];

5queue[size--]=null;//Dropextrareftopreventmemoryleak

6}

这个方法的功能是重行规划queue中根元素的位置,用于执行需要重复运行的子任务时。



1voidrescheduleMin(longnewTime){

2queue[1].nextExecwww.tt951.comutionTime=newTime;

3fixDown(1);

4}

判断queue中,是否还包含有子任务,size的含义前文中提到过。



1booleanisEmpty(){

2returnsize==0;

3}

清除当前的queue,并且置size为0;



这个方法在两个地方会被调用



1>主循环时捕捉到了异常,注意这个特性,也就是说子任务的run方法中,要自己做好异常的保护,否则一旦出现异常,那么Timer即可会退出。所以这时候是不需要线程保护的。



2>当任务被取消的时候,cancel()会调用该方法。cancel()想要clear掉整个堆,需要首先(防盗连接:本文首发自http://www.cnblogs.com/jilodream/)抢到锁。而cancel后,重新唤起queue上等待的线程,但是注意主循环上的等待线程,此时都不会直接获取堆中的元素。所以不会出现空引用异常:



有两处wait(),第一处无限等待,被唤醒后会判断queue是否为空,然后才继续执行。第二处等待若干秒后,时间没有到即被唤醒的话,当次循环并不会执行queue,需要至少在等待一个循环。这个在主循环的最后部分有讲到。



复制代码

1voidclear(){

2//Nullouttaskreferencestopreventmemoryleak

3for(inti=1;i<=size;i++)

4queue[i]=null;

5

6size=0;

7}

复制代码

下边是维持堆化时,非常重要的两个方法:



fixup是将元素从底部往根的位置向上推送



复制代码

1privatevoidfixUp(intk){

2while(k>1){

3intj=k>>1;

4if(queue[j].nextExecutionTime<=queue[k].nextExecutionTime)

5break;

6TimerTasktmp=queue[j];queue[j]=queue[k];queue[k]=tmp;

7k=j;

8}

9}

复制代码

fixdown是将根位置的元素,向底部推送



复制代码

1privatevoidfixDown(intk){

2intj;

3while((j=k<<1)<=size&&j>0){

4if(j
5queue[j].nextExecutionTime>queue[j+1].nextExecutionTime)

6j++;//jindexessmallestkid

7if(queue[k].nextExecutionTime<=queue[j].nextExecutionTime)

8break;

9TimerTasktmp=queue[j];queue[j]=queue[k];queue[k]=tmp;

10k=j;

11}

12}

复制代码

这两个方法没什么好讲的,只是需要强调一下,在需要大量整形的乘2或者除以2的运算,都可以通过<<1、>>1的形式来表达。



堆化的方法,i从size的一半的位置,向前取出每个元素,然后依次向下推送元素。因为1/2位置的元素是最小堆叶子节点的父节点(即倒数第二层),依次向前遍历时,每一层的元素都会进行一个fixdown的操作,所以整体来说,耗费的时间非常短暂。



1voidheapify(){

2for(inti=size/2;i>=1;i--)

3fixDown(i);

4}

最后一个类是TimerTask



这个类是一个继承自接口Runnable的抽象类,需要实现类自己去补充run方法。



接下来直接看代码



首先是内部保证同步逻辑的一个锁变量。



1finalObjectlock=newObject();



接着是状态变量,初始状态为virgin。只有这个状态的任务才可以添加到queue中,sched(),子任务添加后,会改变子任务的状态,所以子任务不会被反复多次添加到queue中。



1intstate=VIRGIN;



接下来是4个状态变量



1staticfinalintVIRGIN=0;//初始化

2staticfinalintSCHEDULED=1;//任务被添加到queue中即会设置该状态

3staticfinalintEXECUTED=2;//被执行过,只有不反复循环的子任务会被设置该状态

4staticfinalintCANCELLED=3;//被取消

下次被执行的时间(维持最小堆的判断标准)



1longnextExecutionTime;



周期,初始是0毫秒,即不被反复执行。



1longperiod=0;



构造方法(抽象类的)



1protectedTimerTask(){

2}

抽象run方法



1publicabstractvoidrun();



取消任务时调用的方法,这个方法jdk源码没有调用,是供外部调用的



复制代码

1publicbooleancancel(){

2synchronized(lock){

3booleanresult=(state==SCHEDULED);

4state=CANCELLED;

5returnresult;

6}

7}

复制代码

下一次计划执行时间:当前计划执行时间加周期时间。注意这个方法的返回值,可能是一个过去时间。



这个方法jdk源码也没有调用,是供外部调用的。



1publiclongscheduledExecutionTime(){

2synchronized(lock){

3return(period<0?nextExecutionTime+period

4:nextExecutionTime-period);

5}

6}





最后的最后,来谈谈Timer类的定位:



(1)前Timer时代。



Timer是jdk1.3的时候,添加进源码的。这个时候大概是2000年左右。具体java被推出,才仅仅过去5年,所以1.3的主要改进,表现在新增的大量类库上。而在此之前,想拥有一个如Timer般的定时功能,是非常麻烦的,基本都要手动去实现。



(2)后Timer时代



查看了Timer的源代码之后,我们发现Timer在使用中存在这么问题:



1、定时任务是顺序执行的,也就是说后续的任务,一定要等到前边的任务执行完毕后,才会执行,否则将会一直等待。(其实这一点说不上来好还是坏,因为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希望尽管是定时任务,但是执行时是有顺序完成和开始的,是要保证先后顺序的)



2、对系统时间非常敏感,通过代码我们知道,在每次子任务被取出后(执行run前),都会计算一遍执行时间,同时在判定子任务的执行时间是否已经到来时,都是直接获取到系统时间。倘若系统时间发生了修改,而使用的计划时间仍然是使用上次修改前的时间段时,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如计划是5秒后执行,主线程wait5秒钟后,被唤醒,在这5秒钟内,系统时间向后推迟了1天,那么主任务,仍然会执行该子任务(其他的也都会依次迅速执行,因为时间已经过了)。而倘若向前调整一天,那么主线程判断的时间仍然是,调整时间前的时间点,所以需要再等待一天。因此会出(防盗连接:本文首发自http://www.cnblogs.com/jilodream/)现很多人以为Timer在调整时间后,被挂起,但是查看线程状态,发现还存在的奇怪场景。



3、子任务之间存在依赖。其实子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并不强,无非就是前边的子任务执行完后,后边的子任务才可以开始执行。但是倘若在执行某个子任务时,捕捉到了异常,那么线程会立刻结束执行,后续的子任务都不会执行了,这个问题有时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以上种种在jdk1.5中提供了ScheduledExecutorService接口以供开发者使用。



这个接口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线程池的形式,解决了上述遇到的问题(线程池也是jdk1.5时才推出的),很多人因此认为Timer已经过时了,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认为,通过自己对比Timer的原理和ScheduledExecutorService的改进之后。我们发现很多地方Timer仍然是有自己存在的必要的,只是占用场景不如ScheduledExecutorService多罢了。关于ScheduledExecutorService的学习,此处不再罗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学习。



献花(0)
+1
(本文系thedust7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