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易体系之:三线死叉见顶技术,跌倒哪里,弹不动就走

 阳光充沛 2017-01-04

唯一财女 2017-01-03 22:59:55 举报
阅读数:47971

作得:阿昌


我曾经在内参报告中写过一篇叫:“迈向卓越”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主题内容是灌输一种交易理念:炒股“不靠招式靠体系”。有效的交易体系带给你的安全、可靠的交易过程,它除了“预测”,更注重“确认”。不经过确认的预测都是形而上学的。这也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的需要。机构看周线、月线、60分钟,散户喜欢看日线。

比如:我预测××××点位区域是月线级别的大底,这仅仅是一项主观预测而已,那么如何来确认这个预测的成立呢?

我把月线级别的确认点采用周线级别的大幅缩量。既:本周线的成交量与上一周成交量相比的大幅缩量,而K线实体的阴阳无所谓。

例如:2319点后的周线大幅缩量就是你的买入点或加仓点。见下图:

(日线级别高位放量卖出)。

综上所述,就是一套完整交易体系的临场应用,它不是因为预测了月线见底而贸然进场或者加仓,而是必须等到周线大幅缩量的时候才开始执行进场或者加仓的动作。这个交易体系把预测和确认、对立和统一组合的完完美美。

现在,大家是否感到“交易体系”的安全性、可靠性远比某些招式更来得高明一些。

那么,今天讲述的就是:“交易体系之:三线死叉见顶技术”。

下面就切入今天的主题内容。

    从理论上来说,当一个长期上升的股票股价在跌破长期均线,如250、120、甚至60线时,是必须清仓离场的,否则股价可能会加速下跌,你的盈利大幅减少,甚至造成亏损。

    那么,能否更早地发现头部信号呢?

    我曾经讲过“擒龙小双线与三线开花”见底技术,许多朋友用后的反应效果不错。

    既然“三线开花”是底部买入信号,那么我们可以联想一下,高位的“三线死叉”就是底部信号了。

高位“三线死叉”见顶技术,是一项提前发现股价顶部的完整、成熟的交易体系技术,与价格跌破长期均线相比,确认把发现顶部的时间提前了很多。但是,还有没有办法再提前一点呢?我说:有的。

    在这里我要介绍给大家的是一种提前发现股价顶部的极致技术,让股海风浪来临之初就让你能够顺利规避风险躲进安全的港湾。

    大家都知道股市的“60线是股价的生命线”这句名言,这是相对于日线级别而言的。

    我的“提前发现股价顶部技术”,是把“60线是生命线”的概念提前运用到60分钟分型K线图中,这样就能把提前发现股价顶部技术运用到了极致。

    60分钟分型K线图谱,就是把日K线再进一步细化。一根日K线包含着4根60分钟小时线,这就让我们有可能更加提前的发现股价的顶部信号,当股价在第一个小时跌破60分钟分型K线的60小时平均线时,就应该发现股价要出问题了。

比如下面这只股票,如果等到股价跌破日线级别的60、120均线才出货的话,损失就大了,30%的盈利已经被沫掉了。见下图:

我们再来运用60分钟分型K线图谱的“60生命线”原理来提高出货价格,试试情况如何。顺便再交代一下:任何交易体系技术的运用,都必须满足确认要求以后才是一项完整的交易体系。这也是本文“高位三线死叉见顶技术”的精髓所在。

见下图:

在60分钟分型K线图谱上,可以把“股价跌破60生命线(预测);三死叉见顶:短期均线死叉(确认)、量线死叉(确认)、DIF与DEA死叉(确认);DIF跌进MACD蓝色海洋(确认)”三个要素(既三个确认条件:均线、量线、MACD死叉)综合运用,可以使大家能够:尽早发现头部------规避风险;大幅提高卖出价格------增加盈利。

总结:提前发现股价头部技术的运用,只要掌握以上三个要素就可以了,当这三个要素在60分钟分型图谱上出现,就必须尽早出货,如果后面再涨还可以买回来的,但更多的情况下是反弹后的继续下跌,如果等到股价跌破日K线的60线、120线才醒悟过来的话,那损失可就大了。

这种见顶技术我为什么采用60分钟分型图谱,而不采用其它更小级别的图谱,这样岂不更快更早吗?

No!我为什么确定采用60分钟分型图谱?其中主要有二个原因:1、主力一般看周线、月线、60分钟这三线进行操作交易的,散户大多喜欢看日线,所以我们尽可能与主力同步;2、越小的级别安全性、可靠性越差,60分钟比较适中、适合。

另:此“三线死叉见顶技术”属于卖出技术,如果再配合我的“擒龙小双线与三线开花”底部启动买入技术,真实天与地之绝配。

交易体系之一:三线死叉见顶技术交易体系之一:三线死叉见顶技术



交易体系之二:跌到哪里会反弹?

120移动平均线之下的小平台是一个跳水平台。

当股价从高位回落,在120线之下构筑一个整理形小平台,只要小平台向下突破就会暴跌,由暴跌引起的技术性小反弹都是短暂的,反弹完毕后积聚的做空能量还会更加厉害。

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因为市场知道,上面的120线已经上不去了,120线之下的小平台底部也上不去了,下跌已经是大势所趋。股民心里也都明白市场的客观情况,只是还抱有一些微弱的侥幸心理罢了,因此,每一次反弹都是很好的出货机会。

既然破位跌下去了,问题是它究竟要跌到哪里才会反弹?今天会不会涨上去呢?

究竟跌到哪里才会反弹?我们不妨打个比方:如果一只皮球从桌面上掉下去,掉到哪里会反弹?首先,半空中是不会反弹的,必须跌到地板上才能反弹,这是肯定的;其次,即使皮球掉到地板上弹起来了,它也不会再弹回到桌面上,只能弹到哪里算哪里,最后再自由落体。

股票市场也是这个道理,股价跌倒地板上自然会反弹,弹不动了还是要继续掉下去。因此,抓住反弹机会的减仓出货动作,反弹之后还得要“自由落体”。

既然跌到地板上会反弹,那么地板在哪里?这个问题已经切入到本文的主题了。

第一个判断就是:地板可以认定是前期那个密集成交区,把它辐射过来。也就是说,跌到前期密集成交区有可能会发生反弹。因为在前期密集成交区的人会认为,我上一次在这里买进,在上面我不怕下跌,现在又跌到我上次买进的位置上了。因此,有一批市场交易人士会在这里进场,毕竟从120线下小平台跌到现在,已经有一段空间了。所以跌到前期密集成交区或者下档筹码峰附近可能会产生反弹。

第二个判断就是:跌到跌势减速,直至走平的地方可能会产生反弹。

第三个判断就是缩量:跌到实在没有量了,把最后该抛的人都吓出去了,可能会产生反弹。

下图的例子是通过下筹码峰来分析可能产生反弹的区间。见下图所示:

接下图:

通过上面案例,我们知道,当下方有筹码峰时,我们可以借助于筹码峰来大致判断可能的反弹区间。如果下面已经没有筹码峰的情况又如何研判呢?

第二个判断就是,跌到跌势减速,直至走平的地方,可能会产生反弹。见下图: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下会容易产生反弹之外,还有一种平时最常见的情况。

第三个判断就是缩量,跌到实在没有量了,把最后该抛的人都吓出去了,可能会发生反弹,见下图:

但上面图列中的这种反弹风险极大,如果把握不好,往往会再度套牢。

    总结:

    反弹容易产生在下筹码峰有支撑处;

    反弹容易产生在跌势逐渐趋缓直至走平处;

    反弹容易产生在成交量极度萎缩后、股价同步收敛振幅处;

    反弹容易产生在已经缩量后却再度加速下跌后的逐渐放量处。

既然是反弹,对于前期没有清仓离场的人,那就要抓住反弹机会,在反弹完毕时坚决清仓。而对于已经成功逃顶的人,则最好不要随意进场抄底。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股价长期下跌,使所有的人都套牢了,且成交量也已经严重萎缩了,但所对应的股价并不是止跌或者振幅收敛,却是加速下跌,这叫加速赶底,至于赶到的是最终的大底还是一个阶段性的低点,不在本节讨论之列,在以后的章节中作专门研究讨论。

随着股价加速下跌之后,成交量却又开始逐渐放大了,那么这种情况很容易产生反弹。这里仅仅是预测,我说过:任何预测必须确认以后才能生效。所以,产生反弹必须等待一个见底信号出现的确认,比如:一根放量阳线或者一根长下影线的锤头线、十字星等等。

后记:

通过本章节:“跌到哪里会反弹?”的研究和讨论,大家是否感到触目惊心?

那么,在破位的时候就及时的、毫不犹豫的清仓离场,岂不就能够避免掉这种惨烈的下跌了吗?

交易体系之三:弹不动就走

当一只庄股在构筑头部以后,股价开始下跌,如果在前期它形成头部的过程中成交量不太大的话,那么庄家会利用指数的条件制造反弹,产生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庄家出货区间没有量,无法顺利出货,只好在指数反弹时顺势把股价再拉一把。快速拉升股价所谓目的就是吸引追风盘的介入,让庄家有一个再次出货的机会。

因此,反弹就是庄家为了提高出货空间、延长出货时间的一个举措,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操作技术。

那么,既然是反弹,就一定有一个反弹的高度,它到底要弹到什么位置才是反弹的高度呢?

我们知道,股价下跌到最近的筹码峰时就有可能产生反弹,它会反弹到上面的第一个筹码峰结束。当股价反弹到上面的筹码峰时,能量就容易被消耗掉,它就会慢慢减速运行。如果股价再打上去的话,筹码峰里面的套牢盘就要解套,因此再反弹上去会很乏力。

由此我们确定了一个宗旨:反弹就是反弹,它不会制造一个大的行情,弹不动时就走人。

因为,当股价经过反弹以后的再次下跌速度将会加快。通过反弹,才能使高位套牢盘割肉,才能吸引新的跟风盘。也就是说,股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弹,让一批又一批的套牢者割肉,再把一批又一批冲进去的新股民套牢,从而造就了新的下跌动能。

接上图


总结:股价一旦筑顶后进入下跌通道,任何的反弹均是出货良机,一般股价反弹到前头部筹码峰下沿处就会遇到压力,压力来自于前头部套牢盘,只要股价在筹码峰下反弹乏力,就要出货了。如果此时你还抱有幻想的话,那当股价跌到5线之下总该及时醒悟了吧?如果错过最后清仓的末班车,就将参与漫长的下跌行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