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谋圣鬼谷子:38 一直被历史误读的纵横家

 彩票大仙王 2017-01-04

谋圣鬼谷子:38 一直被历史误读的纵横家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

鬼谷子说:“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万物。”圣人建立功业,都是以上面所说的方法,做到事先观察了解真情,从而确定万物的内楗,以把握万物。那么如何运用内楗的原则去游说他人呢?

鬼谷子说:“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也就是说,要从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着手,可以先引《诗经》、《尚书》等经典理论做依据,然后混合以利害分析,最后评议政策措施的取舍。

“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想要和对方一致,就用内情相合的方法;想要分离,就用不符合其内心的话。“外内者,必明道数”,不论想一致还是想离开,都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规律和气数,这样才能“揣策来事,见疑决之”。如果策略没有错误,就能建立功勋、积累德政,治理百姓各就其业。这就叫做“楗而内合”。

我们学习鬼谷子,要特别注意上面这段话。鬼谷子说:“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这是把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这五个方面,当作圣人立身处事的原则来看。我们知道,《鬼谷子》是纵横家的经典著作,但这段话和我们现在对历史上纵横家的了解大不一样。以我们现在对纵横家的了解,以及历史上对纵横家的评价,纵横家并没有一定的价值标准,除了势利营求之外,没有道德束缚。他们那些纵横天下的计谋策略怎么会从道德、仁义、礼乐、忠信来呢?

这里我们必须清楚,我们现在讲的纵横家的这些坏处,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我们在苏秦身上,张仪身上,主父偃身上,都可以清楚的看到。但从《鬼谷子》的义理来讲,这不是鬼谷子纵横学说的应有之义。从鬼谷子的义理说,一个真正的辩士、纵横家,他的去就离合并不是无原则的。这就是鬼谷子所说的“外内者,必明道数”。这是圣人立身处事的大原则,“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违背了这种“立事”的原则,游说者就会陷入丧家之犬一样的可怜境地。所以,鬼谷子的游说之术虽灵活多变,但却象演奏一曲音乐,不管技法怎么变换,总不离开琴弦。谋圣鬼谷子:38 一直被历史误读的纵横家

为什么游说时,要“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论去就”呢?“混说损益”,是指对事物的利害分析。利害是两个方面,有利是“益”,有害是“损”。这两个方面都要分析透彻、分析周到,这才叫“混说”。如果单说有利的一面,或单说有害的一面,那不是“混说”,那是片面的或者欺骗的说法。

“议论去就”,这里可以做广义的理解,也可以做狭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去就”是指纵横家个人的去就离合。广义的理解则不止如此,它还包涵着在策略措施方面的取舍抉择。

那么为什么要引用“诗书”来分析和决策呢?这里诗是指《诗经》,书是指《尚书》。这两本书,都是那个时代的重要经典,其中包含着鬼谷子所说的“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我们现在看《诗经》,是把它当作文学作品来阅读。其实从我们中国人最初的文化精神来说,并没有纯粹的文学作品。古人讲“文以载道”,“文”是形式,“道”才是内容。以《关雎》这首诗说,我们现在看它是一首爱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很美,很情调。但这是形式的“文”。这首诗里所反映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精神才是“道”。孔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是说我们的情思出于“道”。不是从道发出的思,都是“邪”。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从“思无邪”、从人情事理这个角度去理解和研究《诗经》了。

鬼谷子说“先取诗书”,诗、书,这里只是代称,代表了那个时代大家公认的经典。从《战国策》记录的那些精彩论辩看,那个时代的经典,至少还包括《易》和《春秋》。《战国策》里,援引诗、书、易、春秋的地方很多,这说明这些著作里包含着许多处理人事的智慧,而且这些智慧在那个时代是受到普遍认同的。

下面再引用鲁仲连的故事,来说明“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名入产业,曰楗而内合”的涵义。

田单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馀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丘。”

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立则丈插,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之矣!云白尚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之奉,西有甾上之虞,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

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及,援枹鼓之,狄人乃下。《战国策·齐六》

这个故事里,田单曾以区区即墨五里之城,七里之郭,带领残兵败将,打败了拥有万乘大军的燕国,收复了齐国失地。为什么进攻一个小小的狄城,却久攻不下呢?谋圣鬼谷子:38 一直被历史误读的纵横家

一般人考虑这个问题,都会从兵力的对比、进攻策略方面去考虑。但鲁仲连在田单未攻城之前,已经断言田单攻不下狄邑。这说明这个问题的内楗不在兵力和策略方面。

鬼谷子说“揣策来事,见疑决之”,一定是对着问题的内楗说。田单攻狄不能下的内楗,也就是鲁仲连说他不能攻下的根据是什么呢?

鲁仲连告诉田单,过去在即墨时是“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而现在呢,随着地位、境遇的变化,田单“黄金横带”,只顾养尊处优,“有生之乐,无死之心”,不再身先士卒,不再不怕牺牲了,所以小小狄邑会成为“拦路虎”,久攻不下。

鲁仲连的分析可谓“楗而内合”,切中要害。田单听后,恍然大悟,回去亲临战阵,挥旗擂鼓,结果一举就攻克了狄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