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总是以神话和宗教为题材?

 茂林之家 2017-01-05
其实初中历史书上刚好有学习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内容。文艺复兴是欧洲掀起的一场以人文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反对中世纪宗教侄桔的进步革命运动。由于当时宗教势力还十分强大,教皇掌握着极大的权力,艺术家不得不借助宗教的合法外衣来进行艺术创作,从中表达他们对人生的肯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禁欲主义的反抗。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一生创作的油画作品除了《蒙娜·丽莎》等少数几幅肖像画外,几乎都以宗教为题材。他在《岩间圣母》、《哺乳圣母》、《拈花圣母》、《圣母子和圣安娜》等画中创造了一个个富有人情味的女性典型形象,完全区别于中世纪的那种冷冰冰的没有人性的令人生畏的圣像。他在圣马利亚修道院里画的大幅壁画《最后的晚餐》,突破了前人叙述化地描绘《圣经》中这一事件的做法,而是通过对耶稣和12门徒深入细致地刻画以及戏剧性的安排,暗喻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与达·芬奇齐名的拉斐尔只活了37岁,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画了近300幅画。其中大部分是圣母像。他本着自己的审美理想描绘了圣母的年轻、秀美和母性的慈爱。他说:“我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女子形象,不得不观察许多美丽的妇女,然后选出那最美的一个作为我的模特儿。”他在那幅著名的《西斯廷圣母》中,还毫不客气地画出了教皇西斯图老奸巨猾的虚伪面目。在文艺复兴三杰中,米开朗基罗是最富有革新精神的,虽然他也不能摆脱教皇的支配,但是他常常利用宗教艺术品来反对教皇。在罗马西斯廷教堂里,他用4年多时间画了一幅近800 平方米的弯顶画《创世纪》,用健美的裸体人物来描述《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传说。后来,又用了整整5年时间画了一幅167平方米的祭坛壁画(最后的审判)。画中有400多个各种姿势的裸体人物,以表示他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教皇看了不甚满意,对他说:“这画倒是适合放在旅馆里,不适合放在教堂里。”要求米开朗基罗给裸体人物穿上衣服。但是米开朗基罗拒绝修改,他回答教皇说:“请陛下去照料人的灵魂,让我来照料人的肉体吧!”为这事情。祭坛画封闭了2年未能开放。后来教皇命人找来一位末流画家,给这幅画中的裸体人物身上添画布条,修改成现在所见到的这个样子。米开朗基罗还在这幅画中把教皇和为教皇效忠的官员们作为恶人而画入地狱,以致克雷门八世要把这幅壁画全部毁掉,只是由于美术学院画家们的极力谏阻,才把壁画保留了下来。正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把宗教内容仅仅是作为表达自己思想的一个媒介体而不是目的,突破了宗教艺术说教的模式,他们着眼于现实生活,歌颂世俗的人生和人的自然美,所以作品常常显得生动感人,名作不断涌现。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名作多以宗教为题材的真正原因。这有几个不同的因素导致的
第一 ,文艺复兴的本质以及特点。
文艺复兴也就是当时的艺术家古典的复兴运动当中艺术家不仅仅对于古典完全的复制,他们更励志于寻求生命与生活的意义。在15世纪,对于物体的透视画法以及真正的油画刚刚被发明发现使用,且当时生物学的发展,天文学的新发现,各方面都体现出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旨【对于真实的追求】。所以在当时艺术家不仅仅只是为了宗教因素而去作宗教绘画,而是想方设法使其对于现世有所益处。可以这么说。
第二,历史因素。
15世纪之前,欧洲经历了黑死病,经历了十字军东征以及各种各样的灾难,而且到了中世纪中后期天主教会其内部腐化非常之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对于天主教还是那么虔诚,还是那么单纯地敬仰吗?想必不会的。所以在之后文艺复兴当中,虽然许多艺术家还是天主教徒,但是他们不再使用以前单纯赞颂的方式来作宗教画,而是有所隐喻发人深省的方式,而将现实与宗教故事结合是个相当有效率的方式。分享几张文艺复兴时期比较有名的作品。
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总是以神话和宗教为题材?
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总是以神话和宗教为题材?其实这些在历史书上都有回答的 大家回去翻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