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向尚瞰,真名曾春生,网名淡泊老头,一九三八年二月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当时名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以写蕴涵人生的哲理杂文见长,江西省杂文学会对他的杂文曾作出这样的评价:“向尚瞰标举哲理杂文。以丰富的学养,智慧人生取胜。”
曾出版杂文集《学海泛舟》、《俯读仰思集》、《喻世新语》、《笑对人生》、《哲思随笔》,散文集《佳山·丽水·名城》,传记文学《两代瓷工》、《瓷坛瑰宝——王锡良传》等。
《微信录》内容简介
这是一份深含人情、哲理的文化快餐。农历丙申年366天,作者的366篇微信,谈论的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妙悟人生,解语世事,谈情淳厚清纯,说理简明扼要。让人在轻松之中领悟人生的真情、真谛,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精神愉悦,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文章虽短,思想却似天马行空,纵横驰骋;说理又如行云流水,亲切自然。许多日常工作生活中难处之事,难解之惑,一览这些短文,让人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快感。
《微 信 录》前 言
我生性愚鲁,加之年至耄耋,对新东西接受能力很差,手机原先只知打打电话,其它功能一无所知,一无所用。直到二〇一五年四月间才经年轻朋友调教,学会发个微信,与朋友交流些信息,仅此而已。论使用手机的水平,还不及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后在发微信之中,爱写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三言两语的短文,不料,有限朋友圈中几个好友,竟大加鼓励,把它视之为每天必看的心灵鸡汤,有的甚至高看为每天的餐饮。而且经这有限朋友圈朋友的转发传播,爱看我微信的朋友也日益增多。这一下却搞得我血脉喷张,倒把每天写一微信短文,作为义不容辞的一种责任了。好在自己一辈子都是从事文字工作,也怕长时间的不动脑,不动手,会得老年痴呆,多写点东西也是好事。于是乎,黎明即起,坚持每天写一篇三、四百字,最长六、七百字的文章,内容多为头天读书、阅报、看电视、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和事的所悟所感。
因为自己自幼受传统教育,长大之后又经受了新中国的雨露阳光培养,加之长期从事的是新闻工作,耳濡目染,多爱谈论社会正能量的东西。所以,行诸文字,也多为历经世事沧桑的一些做人做事的切身体会与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之类,拿过去的话说,属于敦民风,宣教化的东西。之所以这样写,非自视高洁,更非好为人师,乃自警、自省、自励、自勉也,为人处世是门终生的必修课,读书要活到老学到老,做人同样也要活到老学到老。我岂可例外?
微信微信,应为短小之文,若长篇大论,谁愿卒读,又何能称微?所以,说事论理,皆点到为止,难以深透,此一大弊也。但也好在短小,直奔主题,一竿到底,说的都是理之精要,少了些汤汤水水,微言易记,容易吸收,倒合了禅语“浅闻深悟”之理,也算是一个好处。
我自二〇一五年五月开始写微信发给朋友,因前面几个月的微信,不懂从手机转到电脑上保存,只留下用墨笔写一篇抄一篇的手抄本。后又经朋友帮助,学会写一篇转存上电脑一篇,从二〇一六年开始这样做了,免除了笔墨抄写之苦。现将二〇一六年全年电脑上保存的文字,校正出来,以奉献给爱看我微信的朋友们。至于二〇一七年之后,我仍在每天坚持写一篇微信短文,天若假年,能写一天是一天,能写一年是一年,争取写到不能动手为止。
文章如水,饮者自知。如今拙作摆在诸位读者面前,我不必多说什么了,说好说坏,都不如读者自己去读了。
八十虚度老翁 向尚瞰
二〇一七年元月元日
《微信录》正文
2016年1月1日星期五
今天,进入2016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祝愿親人、朋友以及我认识和认识我的人,在新的一年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迈开双腿,走上走好成功之路,幸福之路。
又祈望大家珍惜身边的人,看重最真的情,走稳脚下的路。任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初衷不变,目标不变,朝着理想的路走,走,走,坚持走下去。困惑了,换个角度冷静调整;失败了,蓄满信心重新再來。走过风雨,走过挫折,就会出现彩虹,就有成功招手。
最后,再祝大家新年伊始,享受最美的心情,享受最大的快乐。
2016年1月2日星期六
近一段时间,微信中对毛主席的评论比较多,有褒有贬,有誉有毁,有些誉者把他老人家又请上了神坛,有些毁者又恨不能把他老人家贬进罪人之列。
作为一介草民,见识有限,本不该妄自评论一代领袖,但既然网上有了这么多见解,我也参乎其中,湊个热闹。中国人论人,向來一好皆好,一毁俱毁,这就失去了客观公正的态度。我只能从个人有限的认知,觉得毛主席是个功过分明的历史人物,他开国有功,文革有过,治国是功大于过,他是个具有文才武略的领袖人物,誉也不必捧上神坛,毁也无庸贬为罪人。
天下只有庸人少毁少誉,甚至无毁无誉。所有英雄豪杰,大多是毁誉参半,甚至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以平常之人來评论非常之人,以其有限的识见,往往是感性的,失之全面与公允的。正如梁启超所言:'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至少他在历史上是个非常杰出的人物,也是个伟大人物。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个历史人物的毁誉,不是几许人的评论可以定调的。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齐白石初到京华,对他的画毁誉参半,而齐白石对此: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我觉得齐白石这种态度,既清醒又大气,很好。
成大器者,面对毁誉就应该宠辱不惊,从容处之。别人誉我,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出于礼貌,有的是出于敬重,有的铁杆粉丝或出于盲目的喜好,凡属你的一切皆好。如果对各种的赞誉,统统照单全收,以为自己真有那么好,弄不好就会自矜自傲,甚至得意忘形找不着北,以致固步自封。
别人贬毁自己,也有多种原因,要不自己真有缺点和不足,要不自己做人不到位,要不自己有意无意之中得罪了人,要不对方对你有偏见,但不管什么原因,从严要求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自己该做好的事做好就是了,也不要因別人的非议,放慢了自己前进的脚步。
总之,别生活在别人毁誉的情绪中,无论毀我誉我,都像白石老人那样,來个付之一笑,头不晕,眼不花,路不迷。
2016年1月4日星期一
释然,是一种心态。释即放下,释然就是放下心中的块垒,淡然面对你遭遇的一切。
人,是活给自己看的,自己心安即心安,自己舒畅即舒畅。不做亏心的事,自己就感到释然;沒有烦心的事,自己也感到释然;不作无妄之想,自己同样感到释然;沒有自不量力之举,自己还是感到释然。释然,就不致使心活得太疲,太累。
人,总是喜欢争得未得到的,而忽视轻弃巳经拥有的,所以总难得释然。其实,伤害最大的,往往是你最执着争得的;刺痛最深的,常常是你不在乎拥有的。
人生,不是总如意;生活,不是都称心。路走不通时,学会拐弯;结解不开时,学会放弃。这样你也就会在烦恼中释然了。
有些纠结,看开,就能舒坦;有些纷扰,看破,就不计较;有些利益,看淡,就不难过。这心也就释然了,轻松了。
任何事情,计较则山重水复,释然就海阔天空。为了自己,也为了大家,都活得轻松快活一点,学会遇事释然,有何不好?
2016年1月5日星期二
人来到这个世界,无非两件事:做人与做事,做好人与做好事。
俗话说,命由天定,事在人为。今天我就专门说说事在人为这件事。
天底下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去做的事。愚公要移走两座大山,原本看来是做不成的事,可愚公发一发狠,说,我做不完,还有兒子,孙子,子子孙孙沒有穷尽,而山不再增高,我今天挖一点,明天挖一点,这山最终总是要移掉的。最后他的精神感动了天神,帮着他把山移掉了。这虽是个神话,但也说明,只要有决心,愿意去做,什么人间奇迹,都是可以创造出來的。
看來,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有成功的事的背后都是无数精力、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清代文人彭端淑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也易;不为,则易者也难。”事情办得成否决定办事人的态度,你是积极的,主动的,这事再难也能办成。你是消极的,被动的,三鞭子赶不动,这事再容易同样办不成。
所以,我觉得做人要有担当,就是要敢于任事,并且要高调做事,主角有主角的担当,配角有配角的担当。而且做配角者在任事中要学会当主角,力争在以后当主角。
2016年1月6日星期三
当今社会,人们都很重视人脉,有人脉好办事,有人脉办好事。
何为人脉?人脉不是关系网,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认可你。人脉是感情的投资,是做人的储蓄。人脉是你关爱人、帮助人、扶持人的反馈。也是你尊重人、爱护人、赞美人的回报。人脉是懂得感恩的树上,深知怜悯的枝头,富有爱心的藤上,开出的花,结出的果。 那种薄情的、寡恩的、沒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那种高傲的、峻刻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心中没有别人,別人心中自然也不会有你。这种人谈何人脉?又有何人脉!
人脉实际上是一颗善良和良知的心延伸出來的心与心撞击出的火花,是心与心沟通的血脉,从一个人人脉的深广程度,可看到一个人做人成功的程度。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同理,生活中也不缺少享受,而是缺少体会享受的心境。
我说的享受不是大亨与土豪的声色犬马,灯红酒绿。记得读中学时读过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广阔》这样一首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是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如果我们都有这种明朗开阔,富有朝气的心境,生活中可以享受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你努力工作,可以享受生活的充实;你多交朋友,可以享受生活的融洽;你珍惜爱情,可以享受生活的甜蜜;你重视家庭,可以享受生活的温馨;你勇于创新,可以享受生活的激情;即使你闲暇无事,也可以享受生活的安宁;再退一万步,就是你到了风烛残年,繁华退尽,只要你有一个好的心境,你也可以沉静如水,享受着那一份无纷无扰的安详。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换上那明朗开阔的心境吧,生活中处处都有可以享受的东西。
2016年1月8日星期五
人为自然之子,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完全出于偶然。所以,人的一生,无论是求生存,求发展,凡事都应順其自然。
讲順其自然,是不是就不要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要了人的发奋图强?非也。这里讲的顺其自然,指的是不要超出人的智力、精力、体力的负荷,不要超出人的潜力的极限,超出了这些,就不是顺其自然,而是逆势而动。
人是社会的人,一切作为都要順着天时、地利、人和而动,也叫顺潮流而动。順潮流者昌,逆潮流者亡,人能不顺其自然吗?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讲的其实也多是顺其自然。人不到三十岁难得立身社会,不到四十岁难得不为社会的种种复杂的现象所困惑,五十岁才成熟知道按天命而行事,六十岁更是万事由之顺其自然,七十岁则做什么都从心所欲但却不超越规矩。你看,人的一生,从能独立生活开始,无不要顺其自然,不能越过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这些“规矩”。
想想生活中我们俯拾皆是的话,那句不是要我们順其自然,比如,佛家说的“隨缘不变”,俗话说的“隨遇而安”、“顺势而行”,大变革时强调的“顺时者昌,逆时者亡”,等等等等。 如果我们真的悟透了顺其自然之理,我们就不至于强不可为而为之,也就会遇事泰然处之,进退有据,得之也淡然,失之也坦然。以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看天上云卷云舒,观庭前花开花落,活得怡然陶然,少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2016年1月9日星期六
昨日在微信中读到一句话:“满足是最好的财富。”觉得说得好,由此生发几句。
有人算过账,人除了生活的必需,其实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多余的。生活真的很简单,困了,只需一张床;冷了,只需一身衣;渴了,只需一杯水;饿了,只需一碗飯。可自从人有了贪欲,就喜欢攀比,床要好的,衣要好的,飲要好的,食要好的,进而什么都要好的,因此,总是不满足,也总是觉得命运之神沒有垂顾他,烦恼丛生,把人折腾得精疲力竭。
心只有一颗,不要装的太多;人只有一生,不要追逐太苦。你若是追求财富,不如寻求满足,满足是最好的财富。《菜根谭》里说得好:“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心灵的愉悦來自精神的富有,简单的快乐,來自心态的满足。
生活其实很简单,幸福其实很筒单,少一份贪欲,多一份满足;少一份攀比,多一份淡然,幸福就在你身边,快乐也在你身边。
2016年1月10日星期日
昨天在微信中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王牌播音员方明《对衰老的回答》的诗朗诵,觉得很震撼,这确实是一首荡气回肠,正确对待衰老和死亡的好诗。
衰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就像日升日落,花开花败一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从乐观的角度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八十九十耄耋之年,世事洞明,万事由之,就像金秋的原野,果实成熟在枝头,谷子成熟在田间,一片丰稔,多美!
自然,也应承认,老了就是老了,体力的下降,精力的不济,容颜的不回,确实影响着人的作为,人的形象,但这又有什么呢?只要精神不老,心态不老,不是还有“满目青山夕照明”,“为霞尚满天”吗?只要从容面对,量力而为,还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干自己爱干的,决不致于成为一池搅不动的死水。不说远的,就在我们的周边,也不乏那种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人啊。
老年人经历了岁月沧桑,也阅尽人间春色,应该是悟透了人生的一切,对衰老和死亡,既然知道它的无法抗拒,自然也就应该淡定,从容,把衰老和死亡与诞生一样看得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