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手打压民藏,一手成立海外回流市场,意欲何为?

 天宇楼33 2017-01-05










回流不是产业


惊闻海外回流文物交易市場启动、公告称流落海外有超过1000万件,历经境外筛选后要回流,自称“文物”要归国、“来源不明”要收留,並且要展售、交易、拍卖。



“文物”的概念是:政府田野考古的、国家传承有序的、经政府专业机构认证的、具有明确的历史文化意义的标准器物。


不能因“境外”古玩而贴上“文物”和“传承有序“的标签误导市场。境外拍卖公司鼓吹“唯一”“传??有序”的“文物”是反科学的阴谋!



这也倒逼政府必须加快建立“多点指向式”科检、人文解读鉴评和量化价值评估三方独立的鉴证规范流程。


现实是留藏于国内民间的文化艺术品大都比出境再回流的旧货更精美、新显的精品肯定也比在市場流转的旧货更稀珍。所以更需要建设独立第三方鉴证机构,完善“多点指向式”科检比对鉴定、人文解读鉴评、量化价值评估三方独立鉴证体系。此事关系国家诚信。



例如:

一、境外的一只鸡纹小酒杯(民间质疑是康熙仿品)假设博物院有相类“文物”而流失国内资金2.8亿元、1000万件要流失资金……万亿?!


二、国内有亿万件民藏“文物”,那回流1000万件市场在那里?继续以“来源不明”否认国内的民藏文化艺术品?


三、苏富比不是服务性机构,而是境外金融大鳄,鼓吹国外才有“唯一”“传承有序”的“文物”是反科学的骗局!二三流的旧货天价回购,这是境内外利益集团恶意操弄,以迎合西方势力企图改变中华文化基因的图谋。造成了数百亿货本流岀、同時流失文物遗存、流失市场、流失税收,而文物局形同虚设。



四、文化产业关健还是金融监管问题,把文化产业变为回购境外古玩是一个能让巨量资金失控外流的通道。回流不是产业、必须慎重。


(2009至2010年,首都博物馆征集部征集费用政府就支出2个多亿,征集部负责人一直与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香港投资人翟健民合作唱双簧:一个说国内都是该砸的假货、一个说“传承有序”的都在國外。巨额征集费用通过与香港古玩掮客翟健民操作、利用香港拍卖行的潜规则天价收购古玩商翟健民的旧货。文物局有责任公开进货与价格的来龙去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