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安普惠领跑消费金融:放款破千亿 不良率低于3%

 文野 2017-01-06

2016年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顿之下,消费金融一时间成为新一轮风口和资本追逐对象,不少平台成交量井喷,而消费金融市场经过一番跑马圈地,排位格局初显。

作为平安系、陆金所控股旗下的平安普惠俨然成为了第一梯队的领跑者,根据最新数据,平安普惠无抵押贷款业务期末余额、全年放款量双双突破千亿,贷款规模保持高增速。就此,平安普惠首席产品官倪荣庆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2015年我们完成了业务集群整合,2016年加大内部磨合和流程再造,取得这一成绩的原因在于我们对市场定位、客群区分、产品流程、大数据风控等全方面的优化整合。“未来将向医疗健康和旅游等更多多种支付场景拓展。”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从拉动GDP成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及进出口)来看,今年上半年消费支出全年累计同比贡献率约为73.4%,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3.4个百分点,中国已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拉动为主的重大转型。消费对经济贡献率上升,意味着居民的消费需求巨大,此外,对比美国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家庭负债率/家庭年收入只有82%,而美国则是155%,这也给消费金融行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2015年,平安信保业务、平安直通贷业务、陆金所的P2P小额信贷业务以及富登担保业务,整合成了目前的平安普惠金融事业集群,从而专注解决个人和小微企业的消费金融需求。据了解,平安普惠无抵押贷款单笔贷款金额平均为9万,有抵押贷款平均为50万,每月新增客户高达几十万,目前已经有超过70%客户来自平安体系外。

整合后第一年,平安普惠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平安普惠无抵押贷款业务经过整合改造丰富产品线,部分产品业绩翻了两倍,期末总余额、全年总放款量双双突破1000亿;去年8月份新推出的有抵押贷款产品“宅e贷”,相比去年翻了五倍,今年预计贷款规模可达500亿;互联网产品通过多重定价优化风控,业务规模翻了6、7倍,今年有望突破250亿元。

倪荣庆认为,上述成绩跟年初定的战略分不开,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平安普惠将客群从次优风险人群向较优人群开拓,并且重心下沉到业务流程再造和产品线梳理改造,用互联网方式、O2O技术升级服务手段,依托平安集团交叉销售在2016年保持了高速发展。此外,我们目前无抵押贷款的信贷损失率大概是3%左右,这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这是我们今天工作的一大亮点,倪荣庆强调。

以下为采访实录:

证券日报:我们无抵押贷款占的份额是最大的(有抵押、无抵押和互联网产品中)。无抵押贷款主要是那些客户?我们的获客渠道如何?怎么样在短短一年做到1000亿的?

倪荣庆:从客户而言我觉得是几种。一个是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这是我们比较典型的客户。他的身份可能就是小企业主,因为再大的就不是我们的对象了,他都是几百万以上的了。

第二,还有一些虽然上班,但是他或者是他家里会有一些需求。他和第一种有点类似。

第三,一些新进城的人员,一些比较年轻的,没有充分资产,资信的人群。还有一些因为城镇化之后,新进入城市的服务业人员。比如说我们的“i贷”,有很多都没有充足的央行征信信息,甚至于没有。这个人刚刚进入城市,你说他有什么充分资产?有一些人是这样的,他可能没有明确的资产,没有非常稳定的工作,所谓的稳定工作是说他在一个比较像样的公司上班。他的收入也不是很确定。但是我们不同的产品覆盖不同的人群。

而且第二个特征是说,前几年我们工作是在一、二线城市,今年开始随着销售网络的发达,随着产品线的丰富,我们的三四线客群占比在逐渐提升。我们更多向一些金融不是太发达的地方扩展,为那些地方的客群服务。销售的方法和去年还是比较相似,是线上和线下两大类。线下有我们的直销,有我们线下的合作机构。也有线上,线上的方法就是通过网络销售、电话销售。第三个是集团内综合金融,我们交叉销售。

证券日报:单笔贷款金额多大?

倪荣庆:无抵押贷款平均是9万,有抵押是50多万。

证券日报:1000亿是累计成交额?

倪荣庆:今年有两个1000亿,一个是无抵押贷款今年放款1000亿,第二个1000亿是我们无抵押贷款的余额也突破了1000亿。

证券日报:我们今年新增客户有多少?

倪荣庆:今年无抵押每月可以超过10万,我们的互联网产品(i贷),每月增加30万。

证券日报:我们消费主要是哪方面的消费?

倪荣庆:都有。一般来讲,装修、购物,有一些甚至于旅游,还有互联网产品像买一些3C产品,小额产品。因为我们的互联网产品件均只有8000,更小。它更多是小额的周转,因为这些人他们的现金流是比较不稳定,比较弱的,对他们而言,8000块钱也可以解决问题。

证券日报:最近有一些P2P有一些不太好的报道出来,比如说“裸条”之类的,反映不是很好,我们这边的风控是怎么做的?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倪荣庆:这对行业影响肯定是很不好的,真的是非常负面的新闻。对我们自己而言,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客群定位,我们做什么客户?谁都知道学生作为一个业务来讲,也是一个选择。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开发过学生贷。我们认为学生这是一个没有还贷能力的群体,你给他开发一个产品,从我们的逻辑上,我觉得不合适。也许我做这个事情有生意做,但是和我们的策略、愿景、价值观不太一样,所以我们没有这样的产品。

第二就是要看风控,你一定要让他用“裸条”作为一种质押,因为你别的没有办法。当你有别的办法的时候,他也不会想到用这一招。所以这是他风控工具、风控水平的一种体现。因为他没有正常的合适的有效的方式,所以他只好这样的方式。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证券日报:审批一笔信贷的速度大概是多久?

倪荣庆:我们不同产品不一样,有抵押的话从我们来讲放款大概是1天左右,因为涉及到抵押,每个地方不一样,全国平均来讲是1-3天。如果说无抵押的话,放款平均来讲是1-2天。如果说审批的话,我们的有抵押、无抵押、互联网都非常快。互联网产品的审批都是“秒批”的,因为它是无人工干预的。你来了我就给你批,您随时来我随时批,我是基于机器自动化去批的,这种就是属于“秒批”。而放款是有一些其他环节的,比如说你是一个无抵押,你申请之后我是批给你的,但是你没有及时到签约,这个就不是我能决定的了。

证券日报:那审批速度是非常快的。

倪荣庆:是的,无抵押和有抵押审批都是非常快的。

证券日报:我们规模做的这么大,坏账率如何?

倪荣庆:这也是我们今年的一个亮点。在整个经济形势现在不是特别好,整个行业的风险还是有点爆发的情况下,我们的坏账率是逐步优化、逐步下行的。不同的产品不一样,目前无抵押贷款不良率低于3%

我们通常在市面上看到上市银行公布的不良率,这两个指标口径是不一样的。如果说银行用不良率来评估,我们目前无抵押不良率低于3%,所以其实目前我们个人贷款风险管理水平还是非常高的,我们不敢说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至少在风险管理上不会差于银行水平。

证券日报:因为今年选了一些较优的客户群吗?

倪荣庆:这是其中一个原因。随着我们公司的策略会从较高风险向相对较低风险转移,资产质量有所提升。这个与股票配置是差不多的,我有更多低风险资产就可以平衡我整个的资产风险。包括我们做的较低风险或者是做有抵押,都可以把这个资产风险进行一些组合管控。如果我只是做其中某一个客户群,你只做低风险或者是只做高风险。每家公司的策略不一样,对我们来看,因为我们是想做大规模的事,只做某一个客户群会有一些问题。

证券日报:我们资金来源一方面来自小贷公司,一个是来自于陆金所吗?

倪荣庆:对,还有银行。我们从2005年开始,平安在中国就引领了一种新的模式。因为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银行对一些小微,风险高、成本高、件均低的谁也不愿意干。我们觉得这个市场很好,我们来干,但是我们没有放贷资格,所以我就为银行提供保险。这是以前的信保模式,这部分的资金是来自于银行。而现在P2P是主流,主要是来自于陆金所。

证券日报:资金来源的比例是怎么样?

倪荣庆:我们现在主要是陆金所占大头。

证券日报:消费金融有没有打算和厂家合作,比如说一些家电什么的。因为我知道有一些外资的消费金融公司,他们会和家电企业合作,推出分期付款的产品,这对他们的业务很有帮助。

倪荣庆:今年还没有,我们现在正在和某些医疗健康企业进行前期的合作洽谈,今年还没有推出。2017年会基于一些消费场景和明确的定向消费方面,我们会做一个探索。现在还只是一个前期,双方都还没有谈妥,只是我们的一个方向而已,跟刚刚说的东西是一样的。就是基于一个明确用途的消费。您刚刚说的厂家,比如说电脑、杯子、旅游,现在我们正在和医疗健康、旅游两个方向进行一些探索。

证券日报:现在消费金融因为P2P的新规出台之后,大家都在转消费金融。那些P2P有借款上限,您心目当中,您觉得我们公司的竞争对手是谁?您怎么看消费金融的市场,是不是一个红海?

倪荣庆:我觉得谈不上红海,这个地方机会还是最大的。从某一个微观的角度来说,可能是有点红,大家想到一块儿去了。但是整体而言,从动态和更加宏观的角度来讲还是一个蓝海。因为很多机构也有大量的数据证明,我们和美国占比,消费占GDP的占比、储蓄率、家庭负债率数据的对比,还有国家的政策方向,投资驱动、消费驱动、供给侧改革,现在有更多更好的产品,大家的消费观念也不一样。中国家庭负债率/家庭年收入只有82%,而如果看美国的情况,这个数字是155%。每一代新成长起来的消费人群,哪怕他们的年龄段相仿,但是他们的消费观念差别很大。比如说现在30岁的人和10年前30岁的人,消费观念是不一样的。

还有消费技术,我们的手机技术、移动技术,让我们消费非常方便。比如说以前30岁的人要存钱,现在30岁的人是存什么钱,我要买东西,我要旅游,这是观念上的差别。第二,他真的有很多产品,他很感兴趣,以前是想消费,消费什么呢?可能没有合适的,现在有东西可以消费了。第三个,他想消费,想借钱,他观念有了,东西有了,但是要去银行很慢审批贷款,他会觉得非常的麻烦。而现在非常简单,特别是电商非常的简单。我认为消费金融未来的前景和空间是非常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肯定还是一个蓝海。只不过说,因为它蓝海而且又特别巨大,所以我觉得会有各种各样的公司加入进来。但大家想法不一样,这就是市场化,市场的构建对消费者是最好的。有一些电商,在他的闭环里他就有这样的资源和能力。有的小公司聚焦于某一个行业,他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对行业的风险非常了解。我们主要是做一个开放式的,我们是开放式再加上部分的客群,因为我们毕竟还是有一亿的平安大客群。大家的出发点、资源、能力倾向不太一样。

证券日报:现在来自平安的客户有多少?

倪荣庆:2016年平安集团内部获客放款业绩占比28%,外部放款业绩占比72%。

证券日报:您心目当中的竞争对手是谁?是蚂蚁金服的花呗和微众的微利贷吗?有没有对标的企业?

倪荣庆: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今天我们自己。现在我们公司策略还是要做好几倍,要抓住这个机会。我觉得我们现在各个方面还不足以支撑我们未来的方向。你说竞争对手,可能在某一个市场上大家会碰到,但是大家的方向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前几年,特别是去年互联网金融非常热,大家都说互联网金融是不是可以颠覆银行?你的对手是不是银行?从我们而言,微观上我们和他们有接触,但是从宏观而言,我们的定位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我们也好、电商也好,或者是某一个细分公司也好,微观上有竞争,但是宏观上来讲,我认为大家构建的是不太一样的。更主要的是我们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把自己一步一步做得更好,改变我们自己,这对我们来讲是更加直接和现实的。

证券日报:我们这几块业务还是线下获客会更多一些。

倪荣庆:现在获客我们现在已经是线上多了。互联网上,一个月我们就有30万以上的新增客户。无抵押当中还有1/3是线上的。

证券日报:您说的线上获客也包括电话的,电话和互联网占比怎么样?

倪荣庆:不同的产品部不一样。额度大一点的电话会比较多,额度小一点的纯网上的会高一些。因为每一个销售渠道特性不一样。

证券日报:我们网上流量上确实和BAT相比确实没有太大优势,所以我们30多万数字还是很惊人的,是怎么做到的?

倪荣庆:我们线上获客的技术,我们自己也有自己的出发点,虽然说他们BAT确实很厉害,我们自己的销售技术,风控技术,或者说对客户群细分技术、洞察技术,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方式方法。

证券日报:我们2017年会有什么样的目标、规划?

倪荣庆:从大的发展来说,还是要高速发展。产品这一块,我觉得现在来讲,有一些在探讨当中的,比如说更多的和定向支付去结合。和一些上游的提供商结合,比如说各个行业的提供者。也就是说贷款生态圈,这个逻辑是说在非电商环境当中,还是有大量的消费和服务场景,比如说服务你就很难电商化。所以在很多非电商和服务类当中,我们去构建更多协作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