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好马也吃回头草

 美文阳光 2017-01-07


李鸿章是一个优点十分突出,缺点也非常明显之人。曾国藩在欣赏他的优点的同时,对他的缺点也不忘进行敲打,敲打不掉则予以包容。

李鸿章千里迢迢到江西投奔曾国藩时,开头并未受到他的老师曾国藩的热情接纳,相反还被冷落了一段时间。据《庸盦笔记》和《清稗类钞·幕僚类》等文献记载,李鸿章来到江西建昌(今江西南城),在宾馆住下之后,便托人给曾国藩捎信,表达了想到老师手下工作,一展平生抱负的迫切愿望。他非常自信地认为,曾国藩是自己的老师,对自己又比较了解和赏识,在此战败沦落之际前来投靠,老师肯定会欣然接纳。可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曾国藩的回音,差不多一个月过去了,曾国藩也没有约他见面。曾国藩的异常表现,不仅李鸿章百思不得其解,而且曾府幕僚们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弄不懂他的葫芦里究竟装的什么药。早在曾府工作的陈鼐出于对“同年”好友(同科考取进士的人俗称“同年”)的关心,就旁敲侧击地向曾国藩打听消息,在没有得到明确答复的情况下,他干脆替李鸿章当起说客来,经陈鼐这么一说,曾国藩才答应让李鸿章入幕。其实,曾国藩并非不想要李鸿章,只是他对李鸿章的优点虽然十分欣赏,对其缺点和毛病同样看得非常清楚,为了将这个可塑之才变成真正的可用之才,他于是故意让李鸿章坐一段时间的冷板凳,打一打他的傲气,这样,他就会变得更加成熟,养成内敛沉稳、宠辱不惊的性格脾气。

李鸿章受到曾国藩的“敲打”,自然并非这一次。《清稗类钞·幕僚类》记载的另一件事也十分有趣。

李鸿章虽然能干,但身上的毛病确有不少,落拓不羁、自由散漫便是其中之一。曾国藩的日常起居和工作习惯颇有规律,一直秉承着早睡、早起、早吃饭、早做事的原则,历来都是黎明即起,查营完毕即吩咐伙房开饭。他不仅自己长期这样坚持,而且要求幕僚们必须与他步调一致。湘军军营惯例是天亮即吃早饭,李鸿章却有睡懒觉的毛病,日上三竿才肯起床,初来湘营的他,对这里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很不适应,宁愿不吃早饭也想多睡一会儿。有一天,他便以头痛为名,赖在床上不起来。哪想到曾国藩非常看重这顿早饭,只要有一人不按时起床,他就不开饭。曾国藩对李鸿章的懒散作风早就看在眼里,这回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接连派了好几批人员去催李鸿章起床,非要李鸿章起来吃饭不可。李鸿章见势不妙,只得披衣而起,跟踉跄跄赶到饭厅。吃饭时,曾国藩一直板着脸,不说一个字,放下筷子后,才严肃地教训李鸿章:“少荃,你既然进了我的幕府,有一言就不能不讲:我这里所推崇的,惟有一个‘诚’字而已!”说完,也不等李鸿章答话,扭头就走。李鸿章僵在那里,好久才回过神来。

曾国藩对李鸿章这番批评,既整治了他的自由散漫习气,又敲打了他“不诚实”的缺点,可以说是既有纪律约束,又有道德说教,真是话虽不多却语重心长,言虽不重却芒刺在背。

多年后,李鸿章回忆往事时,还充满深情地说:“我曾经在好几位高官的幕府做过幕僚,然而都茫无头绪,自从进了老师的幕府,才真正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搞清了努力前进的方向,确实获益匪浅啊!”   

李鸿章对他的老师曾国藩虽然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一个人的个性生成之后是很难改变的。“祁门移军”之争产生的裂痕尚未弥合,李鸿章与他的老师曾国藩又因李元度事件矛盾再起,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事终于导致李鸿章负气出走。   

李元度是曾国藩的老秘书。早在曾国藩奉命回乡办团练时,正在湖南做教谕的李元度就加入曾国藩幕府,参赞军务。在湘军最初屡打败仗的艰难岁月中,曾国藩不仅得到李元度的有力支持,而且在曾国藩两次跳水自杀的紧要关头,都是李元度苦苦将其劝阻,因此李元度称得上是曾国藩的救命恩人。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他与李元度“情谊之厚,始终不渝”。李元度擅长文笔但缺乏军事经验,只因曾国藩私情荐举,才升任徽宁池太广道即皖南道,领兵驻防徽州(今安徽省歙县)。徽州是皖南通往浙江、江西的要道,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是祁门大营的大门。在太平军进攻的时候,他违反曾国藩坚壁自守的指令,擅自出城迎战,结果一触即溃,徽州陷落,大门洞开,湘军大本营祁门因此丧失防守的前哨阵地,直接暴露在太平军面前。李元度乱中逃生后,在浙赣边境游荡,经久不归,后来虽然回到祁门,但并不束身待罪,不久又私自离去。曾国藩悔恨交加,一气之下,决定具疏弹劾,以明军法,并自劾用人不当,请求处分。李鸿章受命撰写弹劾文书,不仅拒绝起草,而且率众坚决反对,理由是李元度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曾国藩用人不当,况且李元度在曾国藩最困难的时候有恩于他,因此于公于私都不能做得这么绝情。曾国藩则认为私情不能代替军纪,坚持弹劾。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一时心急,难免情绪失控。李鸿章来了脾气,说:“恩师一定要弹劾他,门生不敢起草!”曾国藩一听十分生气,说:“你不起草,我自己会写!”李鸿章想不到老师会说出这种绝情的话来,也就无所顾忌地说道:“若是这样的话,门生留在这里已经毫无意义,只能离恩师而去了!”正在气头上的曾国藩也失去了冷静,说:“随你的便!”

如果说“祁门移军”之争还只是停留在工作意见相左的层面上,那么,因李元度事件而产生的分歧和对立,两人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就是明显的意气用事了。两人已经把话说死,谁都不愿意首先服软,摆在李鸿章面前的只有出走一条道可走了。其时,曾国藩的祁门大本营正受到太平军的极大威胁,李鸿章的离去自然使曾国藩大为恼火,他不仅觉得李鸿章不明大义,不达事理,而且认为李鸿章在自己困难时借故离去,是一个“难与共患难”之人。此事也使李鸿章愤怒异常,他对人说:自己原认为曾国藩是豪杰之士,能够容纳各种不同意见和各种人物,如今才知道并非如此。

此事对两人的伤害虽然很深,但他们的关系毕竟非同一般,事后冷静想想,又经朋友从中调和,于是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悔意。李鸿章当然很想再回曾国藩幕府,在湘军进攻当时的安徽省城所在地安庆并连获胜仗后,便写信致贺。以曾国藩的历练,一看便知此举是李鸿章回心转意的试探,于是捐弃前嫌,写信邀其回营。李鸿章在江西无所事事地混了大半年之后,这匹“好马”也吃“回头草”,重新回到曾幕。

(摘自《领导文萃》2015年第十二期)

稿件来源:《秘书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