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文斌:现代人最大的痛苦,一是无家可归,二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源源不断 2017-01-08

近三百年来,自诩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凭借手中掌握的科技利器,一直在现代化的征途上高歌猛进,所向披靡。

然而,就在财源滚滚、奇迹连连之际,他们蓦然回首却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环境破坏、生态失衡,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质量。从人类内部看,现代性随之带来的是人性浮躁、冷漠、偏执、狂妄、贪婪、自私、虚伪与短视……


而此时,一向担负着人类心灵滋养和精神救赎之使命的文学创作,是不能回避和缺席的。也正是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之下,植根于中国西部大地的实力作家郭文斌,向世人捧出了一个独具精神价值和艺术神采的文学世界。



他说:“现代人最大的痛苦,一是无家可归,二是找不到回家的路。”此种苦果之所以酿成,其原因在于:“四种飓风把现代人带离家园。一是泛滥的欲望,二是泛滥的物质,三是泛滥的传媒,四是泛滥的速度。”其中,“泛滥的欲望抢占了人们的灵魂,泛滥的物质抢占了人们的精神,泛滥的传媒抢占了人们的眼睛,泛滥的速度抢占了人们的时间。”(《安详视野中的〈弟子规〉:回“家”》)因此,对于亟待解除心灵痛苦和精神迷惘的现代人来说,探寻一条“回家”之路至关重要,自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2016年11月22日, 郭文斌老师来到齐鲁大地,莅临孔子学堂,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清醒与归乡“的旅途。


01   郭文斌其人


郭文斌,祖籍甘肃,1966年生于宁夏西吉县,先后就读于固原师范、宁夏教育学院中文系、鲁迅文学院。




现任宁夏作协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任中国作协全委,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宁夏党委政府授予“塞上英才”称号。


著有长篇《农历》,合著长篇《西夏》。出版小说集《大年》、《吉祥如意》、《郭文斌小说精选》,散文集《点灯时分》、《孔子到底离我们有多远》,诗集《我被我的眼睛带坏》,随笔集《寻找安详》等。




长篇《农历》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在最后一轮投票中名列第七;

短篇《吉祥如意》先后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鲁迅文学奖”;

短篇《冬至》获“北京文学奖”;

散文《永远的堡子》获“冰心散文奖”;

部分作品被译成外文。



曾任央视八集大型纪录片《中国年俗》、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文字统筹。


提出安详生活观、安全阅读观、底线出版观、祝福性文学观,受邀到央视等单位和北大、清华等高校及多省市演讲,受到欢迎。


02   印象郭文斌——从《论语》中走出的人


尽管与郭老师接触时间不长,交流并不算太多,而他给人带来的善意、温暖和尊重,让我对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与郭老师相处,有如沐春风之感,他可谓是儒家所推崇的真君子,简直就如同是从《论语》中走出来的人。


君子,这个词在《论语》的二十篇中,每篇都出现过。君子需要具备两种素质:一是仰视世人,把天下黎民百姓捧在手里、顶在头上、放在心里;二是俯视人世,以高境界高姿态来观察社会、洞悉时事,从而为治国平天下提供正确而理性的方略。而通过跟郭老师的接触,我认为他就是《论语》中所说的那种仰视世人而俯视人世的人。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郭文斌老师推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极践行,他认为传统文化是直通民族精神之“根”的东西。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身上那种习习儒风,那种君子之风、士大夫之风,显现得尤为突出,《论语》中诸多语句都能与他的思想主张、举止形貌吻合起来。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郭老师不注重追求物质享受,在给我们的交往中,他特别强调不住星级酒店、倡导低碳生活。这与儒门“复圣”颜回很相似。颜回不追求物欲享受,“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却依然以坚守道义而感到内心充满喜悦。与颜回相比,郭老师还多一层考虑,那便是以素食简餐倡行低碳环保生活。这种姿态更令人起敬。一个人之践行而产生的效力虽然微乎其微,但这却需要莫大的毅力和恒心。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梁漱溟先生认为,儒家最重视“郑重”的精神。郭老师待事认真慎重,做事尽职尽责,令我心生敬佩。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据郭老师讲,他很乐意帮别人去救场,可谓“君子成人之美。”


在一些大型活动中,当一些与会者不能赴约前往时,办会者就会找郭老师去救场。而他会推掉其他工作,欣然前往。其实,很少有人乐意去做如此“备胎”之事,但郭老师并不在意,因为他更懂得“推己及人”,更乐意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他曾讲:“心量越大,能量越高。”如此之大心量,自然能积累高的生命能量和道德能量。




郭文斌老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存仁义之心,践君子之行,扬堂正之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道不远人。” 君子,绝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之神秘偶像,更非空洞玄虚之哲学概念,而是一种立身行道的道德化身、一种活泼泼的生命形态。


其实君子就在我们的身边。


03   重要作品介绍


金秋时节,郭文斌《农历》、《永远的乡愁》、《醒来》三书同步上市。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同步推出的《农历》、《永远的乡愁》是作者纯文学作品的核心部分。




长篇小说《农历》201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首版,之后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在最后一轮投票中排名第七,本书获得六次重印。


《永远的乡愁》是作者最新散文精选集。《醒来》是畅销书《寻找安详》的姊妹书,仍然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期待岁月静好、大地安详,祝愿人皆安宁、时皆如意,是贯穿三本书的主题。




著名出版人尹智勇表示:“推出《农历》、《永远的乡愁》,是觉得它们在中国文学版图上具有重要位置。《农历》是中国人诗一般优美宁静的风俗史、心灵史,是中国人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时间史、成长史,也是中国人特有的小说节日史;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的经典化,经典传统的民间化;也是典型的‘中国符号’。它氤氲着天地生机,散发着岁月温度。正如作者一贯倡导的,有一种特别强烈的祝福性。


不同于《农历》,《永远的乡愁》更加强烈地传达出作者的现实关怀,从中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根性文化的精神吸引力及其特有的安妥灵魂、修复生命、和谐身心、还原幸福的天然力量。将为现代人走出精神迷茫,消除焦虑、缓解抑郁提供有效帮助。”


郭文斌曾经表示,他渴望着能够写这样一本书,它既是天下父母推荐给儿女读的书,又是天下儿女推荐给父母读的书。它既能给大地带来安详,又能给读者带来吉祥,进入眼帘它是花朵,进入心灵它是根。在编辑过程中,作者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一旦进入郭文斌的文字,就能让人放松,身心一下子就会轻松下来,那种平和之气,让人沉静。


关于《醒来》,该书从人生观和喜悦、生命观和喜悦、幸福观和喜悦、能量级和喜悦、保障性和喜悦、深远性和喜悦六个方面,记录了作者进一步寻找安详的经历,是《寻找安详》一书的递进版。


04   归途


郭文斌的选择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警醒与睿智。然而,人生多歧路,“何处是归程”?对此,郭文斌给出的答案就是:重返本真,重返自然,回归历史,回归传统。


对于传统,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经典传统,一部分是民间传统。经典传统固然重要,但民间传统更重要。因为经典只有化在民间,成为气候,成为地力,才能成为营养,也才能保有生命力,否则就只是一些华美的句段,也不牢靠。民间是大地,是土壤,经典是大地上的植物。只要大地在,就会有根在,只要有根在,就会春来草自青。”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郭文斌以虔敬之心和礼赞之情,实施着认真的梳理、解读和阐发。但所有这些并不是经院式、注疏式和封闭式的,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本坐标,同时密切联系现代人的精神语境和生活现实,进行再度思考、重新整合的结果。


近代以降,中国大地经历着欧风美雨的一次次冲击,言必称西学,已成为思想文化领域不少人的心理积习与精神偏颇。在这种情况下,郭文斌以逆行者的姿态,努力向中国传统文化提取精神资源,无疑具有补偏救弊乃至取精用弘的积极意义。我们预祝他在这条路上且行且悟,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成绩。


附郭文斌讲座视频一集《醒来——如何让传统文化变成我们的生命力》



 来源:孔子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