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最后一天,赛格威机器人的朋友圈被罗振宇跨年演讲会刷屏了,据说罗振宇跨年演讲会收视率在各大卫视跨年节目中排第一。在长达四小时的演讲中,他以五只鹅为主线,对过去一年的趋势和变化进行了复盘,听起来不明觉厉,让人忍不住转发。 我们姑且不论其他几只鹅如何,单来分析下第三只鹅[智能革命]吧。 罗振宇在演讲中称人工智能今年非常火,他作为“文科生”也只好去四处请教人工智能专家。(确实罗振宇本来跟科技没太大关系,他本科到博士读的是新闻,单干之前在电视媒体工作。后来成为了一个口才很好的营销高手。) 他向人工智能专家“学了一圈”之后,表达了他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1、你们对人工智能都理解错了,错在一二三: 第一,人工智能不是在复制人类,它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存在。 第二,人工智能不会提高玩家参与的门槛,是降低了参与门槛。 第三,人工智能不仅是人的延伸,它是人的替代。 2、人工智能是未来,未来社会是什么样?谁都不知道。 3、但我这有本书,《未来简史》可以告诉你未来是什么样,逻辑思维首发,扫二维码,直接下单, 你们将成为全球第一拨拿到本书的中国版用户。 嗨,说了一大圈,最终又回到了卖书的老本行(听说36氪也在卖这本书还更便宜?)。 很多人说罗振宇对于人工智能的观点醍醐灌顶,但如果你一直有关注人工智能的话,这些观点都是业内人说烂了的。 “人工智能和我们通常理解的不太一样。我简单说这么几点,第一点,人工智能不是复制人类,跟人一点都不一样。它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存在。” 这是罗振宇所认为的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误解。 其实,只要是正常的AI研究者,都不会认为人工智能是在复制人类。 人工智能是非常先进的一个领域,代表的是计算化以及自动化,人工智能也有自己的特点,它看见、听见、理解事物都和人类完全不一样,在我们之前给大家推送的《为什么我们离真正的人工智能依然如此遥远?》 一文中说到,人脑是非常复杂的,人工智能无法精确复制任何人的大脑。 人工智能本就不是在复制人类,这在人工智能界几乎已经是一个常识,罗振宇在演讲中再强调一遍,就好像“凡是每天憋尿过多的人,有高几率100年内死去!”给人的感觉一样。 “业界公认2016年人工智能的爆发三大原因,算法、硬件、大数据的进步。算法的进步,你们愿意听我说吗?我是搞不懂的。但是有人告诉了我很多词,就过吧。我们再来看硬件的进步。你们愿听我说吗?我也不知道……重点是大数据。” “带来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战场不再是算法,而是数据。” “数据才重要,算法不重要了。” 上面是罗振宇对人工智能的爆发原因的推理。好吧。 罗振宇说算法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这个理论着实有些耸人听闻。 事实上,算法很重要。 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让机器实现原来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任务,其核心是算法和数据。 所谓算法,是指研发工程师精心设计的一套数学模型,它就像一个解决方案,描述了解决某类问题的一系列操作步骤。而对于同一类问题,解决方案可以存在多种,在不同的情况下解决方案各有优劣;所以现阶段人工智能领域的算法层出不穷,适用的范围也不尽相同。 经典的人工智能算法已有数十种,比如决策树、随机森林、逻辑回归、贝叶斯、蚁群、神经网络等,未来还将创新更多。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会运用到1或N种算法,比如战胜李世石的AlaphaGo就使用了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深度学习技术,以及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才能实现超越人类棋手。 人工智能当然是需要有量大、多维度和高完备程度的大数据支持,但是研究者也需要利用先进的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它有很多种,如何使用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通过算法的创新、技术的演进、数据的积累演化和超算平台的应用,人工智能才能得到切实的应用。 目前,通用性的算法平台非常的稀缺,有实力的科技公司都在斥重金打造属于自己的算法平台。 可以说,算法和数据是同等重要的,而很难说谁一定比谁重要。 “人工智能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门槛,大量的创业公司在往里面涌,就是因为门槛在降低。” 这句话确实没错,随着计算资源等条件的成熟,这一领域的进入门槛开始降低,但是哪个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是门槛越来越低呢?就连我们赛格威机器人都在提供机器人开发平台,降低机器人开发的门槛。说了跟白说一样。而且并不是说迈进了人工智能的门槛就能登堂入室了。研究人工智能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比如说,有一个很著名的女士,李飞飞。她原来是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一个实验室的主任。今年去了谷歌。她是为了钱去的吗?可能是吧。但是最重要的理由是,在实验室里,在研究所里,已经没法再推进人工智能啦。为什么?就是我刚才讲的,人工智能是靠数据喂养出来的怪兽,不去贴近最有数据的地方,一个学者将一事无成。” 这段话是罗振宇对李飞飞去谷歌的原因分析,他认为李菲菲去谷歌是在人工智能在学术界混不下去了,因为实验室缺乏数据,而Google有。这引发了很多人愤怒,说罗胖不尊重科学家。 人工智能不像别的领域,它本身就是一个严重依赖学术界的领域,是一个产业界和学术界双赢合作的领域。纵观国内外产业的创新发展,很重要的途径和模式就是产业合作。人工智能如果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合作共赢,发挥各自优势非常重要。 企业攫取学术界人才本就是一种趋势。学术界的人工智能专家纷纷被主要科技公司挖走,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飞飞(Fei-Fei Li)加盟了Google,斯坦福的吴恩达加盟百度,卡内基梅隆的Alex Smola加盟亚马逊……这些例子难道不是说明,正是企业缺乏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才去学校聘请的吗?不知道罗振宇说的“在实验室里,在研究所里,已经没法再推进人工智能啦”是从哪里听说的。 李飞飞在人工智能学界有多牛我们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可搜索了解下。 这给我们感觉是罗振宇这个“知识分子”并不尊重科学家,只是在逞口舌之利。 虽然有一些科学家的加盟,但事实上在人工智能领域,在应用大规模爆发的时候,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依然是有些短缺的,毕竟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依然凤毛麟角。 “回到现实,毕竟有一件事情迫在眉睫,就是大量的工作会失去,跟蒸汽机时代,汽车终将会替代马车,汽锤发明以后,铁匠终会失业一样,这个世界当中大量的人会失去他们的工作。那什么样的人不会被替代?简单的说,这种说法有很多种,我最认可的是这么一种,如果你的优势是领导力和创造力,你就身处在一个暂时不会被淹没的高地上。” 此说法和第一条自相矛盾。 罗振宇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第一条说的就是人工智能不是在复制人类。既然人工智能不是在复制人类,又如何去取代人类? 目前机器人确实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过程中替代了人类的部分功能,但是远远没有到机器取代人类的阶段。我们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终极目标是让人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不是去取代什么人。 在此前的文章里我们说过,我们对于智能、意识、人类思维概念的了解仍然处于婴幼儿阶段,人工智能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处于婴儿期。机器具有自主意识这一目标可能我们再过一千年也实现不了,更遑论去取代人类。 罗振宇跨年演讲对于人工智能部分的解读更像是一个业界内老生常谈的变体,感觉说了很多,又感觉什么都没说。 当然,无论如何,在人工智能的大潮面前,罗胖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确实比大众“深”那么一点。罗振宇此次演讲确实能给一些不怎么爱思考的小青年打开了了解人工智能的大门,至少他是与时俱进的、符合大众胃口的。我们不会否认他的价值。 未来,真正对你造成“威胁”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会利用人工智能的人。这句话说得真没错。 所以,从现在开始,多少了解点人工智能吧。 |
|
来自: 瀚洋瀛洲 > 《新科技-创意产业及商业走向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