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侠2016杭州年会

 刘鹏澈 2017-01-08


来自笔记达人柒柒的视觉笔记

 

本来今天并不打算多说的。柒柒同志这篇笔记一甩上来,我就可以全程闭嘴了。

但是想起来,今年的计划是为了做有效的输出(原创分享200篇是2017的目标),所以还是上来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转述一下今天笔记侠年会上秋叶大叔和小狄老师的分享。

 

首先将一段话送给大家,也送给我自己:

你们勾搭牛人,想要牛人帮你解决问题,但是你想过没有,牛人要帮你解决到什么时候,能帮你解决到什么时候呢?牛人不能帮你解决问题。牛人只能创造一个模式,然后用这个模式去解决你的问题。

 

而秋叶大叔的模式只有

1 老问题、老办法

2老问题、新办法

3 新问题、老办法

4 新问题、新办法

 

前面三种,可以解决,尽力解决,第四种嘛,没法解决就交给懂的人去解决。

 

要认识趋势,先看懂过去。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个世界没有空穴来风,就像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横空出世。

 

就像秋叶大叔问的,以前的人要不要看戏?以前的人要不要看报?以前的人要不要听歌?以前的人要不要跳舞?

那么这些戏、报、歌、舞,如今都变成了什么呢?

 

犹记得历史教科书上的新四件、旧四件。虽然形式一直在变,但需求并不会改变。

 

如今虽然看起来相当酷炫的内容付费,也不过是换了个马甲的知识付费,然而很多人却都认不出来了。

 

秋叶大叔举了一系列的例子。以目前当红的内容提供者为例,讲述了旧媒体在新媒体的新发展与两者的内在联系。比如年龄大一丢丢的人都看过《读者》,他们很快便能发现,十点读书会是另外一个形式的《读者》。它的公众号一般都是八篇文章起发,每篇文章主题还不一样,但都很相似。很多人吐槽,这都是鸡汤文,但你们想想,过去看戏看的是什么戏?听广播听的是什么节目?看小说看的是什么桥段?从古到今卖得最好的软文就是鸡汤。只是以前鸡汤没有这么集中。

 

然而秋叶说这些的时候,整个会场的反应是“懵”了,我深深觉得,很多人对于历史是缺乏了解的。这个时代的人习惯记住自己,不习惯记住他人。但他们说的故事,很多,却都是别人的。如果你不懂历史,仅说你自己的,显然是不够看的。因为你的人生并未十足精彩和深刻。

 

古人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就像“黄金时代”不是喊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分析完换汤不换药的新旧媒体和内容提供者,从深阅读到浅阅读的圈地运动。就要聊一聊那些一波接一波想成为下一个IP红人的平常人了。

 

他们为什么觉得自己可以成为知识网红呢?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星梦,但颜值不在线,才华不上线,只有学习可以努力呀。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投机”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