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经典中医(四)

 山东中医竹林 2017-01-09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五脏六腑”为什么这么重要,需要以血为盟才传世呢?

宇宙有序,由顶层向下,控制所有事物按自身规律发展。这个规律,就是双螺旋场规律,古人总结为太极规律。这个规律经过气化过程,体现在人体为气化的脏象系统,其模型就是河图。


经典中医是气化医学,是天道在人体上的反应,天道变成人道的过程,就是气化过程,遵循五运六气形式。

天有五运,源于五星,五星场的太过与不及,配有十天干;地有六气,源于月亮,月亮一年绕地十二周,配有十二地支。天气下降,生出地上五行以有五脏,地气上升成为三阴三阳以有六经。先有天五地六的理论模型,才有五脏六腑,六经分上下而有十二经络。

五运六气又以五音为纲,更有“五音六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六律又有六阳律,六阴律,阳律称“律”,阴律称“吕”,所以千字文中有“律吕调阳”一句。而律吕正好为十二,就是现在用的十二平均律的半音阶,合十二经,十二月,十二地支,也是五音调脉法“琴神”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天五地六”呢?自然数从一到十,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五为阳数之中,六为阴数之中,五、六古称“静数”,特点是其乘方的尾数仍然是其本身,岂非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乎?

如果说,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还会有什么?


道德经是公认的,最接近真理的哲学著作,老子把世界本源总结为“道”。老子是怎么知道的呢?是实践么?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对于世界本源的思考,与老子不谋而合。那康德又是怎么知道的?还是实践么?听他如何解释:赋予知识以普遍性必然性的范畴形式,是主体先天具有的,它是先于经验而存在的。


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话来说,就是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激活。


真的是这样么?怎么激活的?我不告诉您,因为说了,您也不一定相信,嘿嘿......

经典中医是由古代圣人“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而来。而“近取诸身”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内证。

内证指人通过修炼而具备内视反观的能力之后,自我验证阴阳、气血、经络、脏腑乃至天人相应真正含义的过程。内证是高深修练者所具备的超出常人理解范围、现代自然科学无法解释却真实存在的能力,对中医人真正理解《黄帝内经》等经典,提高临床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内证虽然如此重要,却不是常人所为,而且带有强烈唯心色彩,在相当一段时间成为禁忌话题,至今在科学界仍然没有完全解禁。

经典中医自洽体系的一个突破,就是将内证转为外证,以“天之气即人之气”为指导思想,让没有内证功能看不到气的中医人,也可以看到和认识到宇宙气的运行规律,从而落实到人体。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就是把宇宙气的规律运用在人体之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