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板斧, 砍掉难缠咳嗽

 仁者rz 2017-01-10

咳嗽,是很难看的。临床门诊,如果说没有咳嗽的病人,基本是不可能的,其他疾病或许还有周旋的余地,但是咳嗽,每个医生都会碰到。

中医看病,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辨证论治。但是有取巧的方法。比如很多专科医生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概率大小的方法。

三板斧, 砍掉难缠咳嗽

其实,现在很多教材或者中医书籍里面的证型,往往罗列了一系列的症状,我们随便弄一个风寒感冒,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这些症状,为什么说是罗列呢?因为没有分清主次,这样就很难确定少一个症状是否可以,多一个症状是否对,所以很难学。比如少了无汗行不行,少了流鼻涕行不行等等。临床看病中,这些症状都是有发生的机理的,就是说,都有出现概率的大小之分。

那么,看病也是这样。比如对于咳嗽,可能有常见的一些情况,结合天气等,往往用上去,取效的概率很大。

比如:

咳嗽有些春天冬天咳嗽,持续不解,其他呢,没有什么不舒服,

肺里面有风寒的情况就比较大的概率,还有一个就是痰饮堵在了肺里面的,而风热的,痰热的相对的概率就排在后面。如果在临床中,稍微鉴别,心中就差不多有数了。

所以,陈瑞春老有个咳嗽三板斧,

1,三二汤,即三拗汤合上二陈汤;

2,小柴胡汤;

3,辨证论治;

三板斧, 砍掉难缠咳嗽

临床效果的确很可以。记得最近看了几个千言不愈的咳嗽小孩,都是吊水几周,咳嗽不见好。我用的三二汤,加上了消食的药,一二包就见效果。

这些方法就完全得益于经验的积累和自我的心得和总结了。但是临床上,尤其是结合起天气的变化,这些方法用起来很顺手,速度也很快。有时候,病人一进来,心中已经有了七七八八。

这个方法也常常用于方剂组的对比上,比如脾胃病,可能有些医生根据自己的临床和看书心得,准备好了一组方剂,比如半夏泻心汤,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等等,然后有个方剂用药的概率,或者对比。往往也是借鉴这个思路。对于很多常见病,看病的效果和速率提高很多。

算做重点推荐了:三二汤。

麻黄10克,杏仁 10 克,甘草 6克,姜半夏 15 克,陈皮 10克,茯苓15克

用量是常规用量,具体可以根据病人调整。而里面的麻黄有时候我用荆芥和防风各10克代替。

最后有个补充的就是,凡事还是都有前提的。不要一竿子插到底了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