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小程序来了,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勿忘我和忘忧草 2017-01-10




小程序是神马?



小程序有啥好处?


打个比方,微信小程序就是一个商品展示平台。就好像一个图书馆,想要什么书直接里面找,用完不用归位,随手一放就OK。简直就是怎么简单怎么来。


用“微信之父”张小龙的话说,小程序的四大特性就是,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这是一个“用完即走”的设计,希望只有在需要小程序时,才出现在微信中,而不像以往那些采用订阅模式的服务号、公众号那样,牢牢占据微信的一部分,并时不时推送信息打扰到用户。


小程序哪里找?


获取小程序的方式比把大象放进冰箱稍微复杂那么一丢丢。来,拿起手机,跟本宝宝学一下:


1、线下扫码
小程序最基础的获取方式是二维码。如果相关商户提供小程序二维码,用户只要打开微信“扫一扫”,就能进入对应的小程序。


2、微信搜索

在微信客户端最上方的搜索窗口,用户可以通过搜索获取小程序。比如,尝试搜索“今日头条”,发现在原先的“公众号”“朋友圈”“相关文章”等分类结果最上方,增加了一个“小程序”的类别,其中就有“今日头条lite”这个小程序。




3、公众号关联

对于同一主体,小程序和公众号可进行关联,并相互跳转。该功能需要经开发者自主设置后使用。


一个公众号可以绑五个小程序,但一个小程序只能被一个公众号绑定。用户可以通过公众号查看并进入所绑定的小程序,反之,也可以通过小程序查看并进入所关联的公众号。




4、好友推荐

当用户发现一个好玩的或者实用的小程序,可以将这个小程序或者它的某一个页面转发给好友或群聊,而他的好友或群友可以点击转发的内容获取这个小程序。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找到任何小程序,不妨先让已经看到小程序的朋友转发一个到微信聊天窗口,这样你就能获得这个小程序了。




5、历史记录

当用户打开过某个小程序后,可以在微信客户端的“发现”栏最后一行看到“小程序”,里面罗列了这名用户的曾经打开过的所有小程序。如果想再次使用相关小程序,可以直接点击;同时,用户还能通过“发现-小程序”搜索其他小程序。




小程序“手撕”APP?


没那么简单!


的确,在面对一个新的应用场景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调用小程序。小程序无需下载,只是微信临时调用的一项程序,既不占用内存,也不会影响手机运行速度。


举个例子:在公交车站,扫一下公交站牌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下一辆公交车的到站时间。如果按照以往的使用方式,用户得先下载提供公交车到站信息的App,才能获得相关服务。而且,小程序也能大量节省用户的手机空间。


But,如果说有了小程序就不用再下载App或者将原先手机中的App都删除,并不恰当。因为小程序的设计理念是“小”和“轻”,并不能取代App的所有功能。


反过来,小程序的出现为App提供了不少机会。比如,开发者在设计App前,可以先用小程序来试水市场。开发者可以根据小程序的市场反响,再确定是否要开发App版本。


再举个例子:同样是滴滴出行,对比其小程序和App,就会发现两者的差异:小程序只提供“呼叫快车”服务,连地图都不能显示;但在App中,用户除了可以查看地图,还有选择“出租车”“自驾租车”“快车”“专车”“顺风车”等多种选择。




VS




小程序想要弄啥嘞?


2014 年 11 月,马化腾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腾讯要“连接一切”,要成为互联网连接器。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第一个版本的微信已经实现,目前,微信已经有超过 8 亿的日活用户,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中国人,已经被微信连接。人与服务的连接,也基本上通过服务号和微信内置的服务连接起来,包括阅读、购物、娱乐等。人与商业的连接,既建立在服务上,又建立在支付手段上,而微信也已经连接了商业。还差最后一步:人与物品的连接。


于是,二维码成为了当前技术条件下,最有可能实现人与物品连接的技术手段。二维码的背后,可以是信息,也可以是服务,微信希望用小程序来承载这些信息和服务。逐渐用小程序替代原本的服务号,因为小程序可以建立比服务号和APP更快的服务路径,从而节省用户时间。当然,愉快的使用体验将大大提高用户黏性。


小程序初体验


本宝宝刚才说了,知道的都告诉你嘛




首先,把手机的微信客户端升级到最新版本。

 


然后,你需要在微信的搜索里找一个叫“小程序示例”的东西。之所以叫它“东西”。点开它,再原封不动退出。



接下来,在“发现”里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按钮——小程序。恭喜你,你已经成功激活了这个新的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