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讲座 | 邓派篆书流变(三)

 耽读斋 2017-01-12


  3.《吴均帖》

  与前代相较,清代书法最大的突破在于篆、隶二体及篆刻艺术的全面复兴,并随之引发了影响至今的碑学运动。其发轫者当推邓石如。邓在取法上的不拘一格以及书体上的全面造诣是他能够突破成法的根基所在,尤其在对篆书笔法的理解和把握上尽显其过人的感悟力与高屋建瓴的艺术胸襟。对后人而言,这种巨大的影响与推动力既是福音,也是挑战。如何在邓石如创造精神的感染下最终不被其书风束缚,写出自己的面貌,是摆在他们面前无法回避的难题。

  作为邓石如的再传弟子,同时也是“邓派”篆书的早期继承者,吴让之并没有完全被邓书束缚,在他的篆书中始终蕴含着一种属于自己的“儒硕”风姿,灵气尤显,在飘逸感和流动性方面确有“出蓝”之誉。在他的篆书作品中,当以《吴均帖》(见附图)最具特色——不但笔力沉着坚实,劲道隐含于画中,不见鼓努为力之状,而且用墨在温润饱满的同时又能保持点画的畅快清雅、飘逸遒健,毫无臃肿滞涩,真正做到了丰腴多姿、柔中见骨,与孙过庭《书谱》中所云“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境界不谋而合。吴昌硕曾赞吴让之的篆刻:“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此虽是印评,然吴让之颇能领悟邓石如“印从书出”的道理,运刀如笔,迅疾圆转,痛快淋漓,率直潇洒,尽展自家篆书蜿蜒通达、绵密高韵的风采。吴书在继承邓完白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和创建,技法上若庖丁解牛,特别是那种轻松淡荡的韵味直达人书合一之境,以“守法不泥迹,自放不逾矩”誉之,绝非虚语。


  这件《吴均帖》为四条屏形式,正文共一百四十余字,结体修长挺拔,有俊朗之风,上密下疏,气脉融通,走笔无碍,邓氏之“计白当黑”论于此中体现尤著。由于在点画的排布上,字的中上部多用短线交错搭接,互为依托,大片的空白出现在中部以下,故而许多纵向笔画需要一拓直下,以清劲悠长的笔势和幽然宏深之劲力在空疏处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具备极强的线条把控能力,并在塑造点画姿态和走势的过程中能够举重若轻,使劲健与柔曲之美两者间达到相互生发、轻松随性的自然高境。吴让之在保证点画强健筋骨的基础上,尽量加大了各种弧线、曲线的弯曲度。其长画则在中截有轻微提锋,使力量不外露,形成了“束腰”的视觉效果;而垂脚处则故意拉长,然后慢慢聚拢笔尖,作“出锋”状,以增加作品的神采和虚实对比。这一方面增加了线条本身的柔韧性,另一方面也在不自觉中调整了线外所形成空白的形状和比重,体现了吴让之对于邓氏篆书的深度思考与创意。如“任”“水”“千”等字,不仅姿态优美轻盈,疏而不空,其曲回温婉的韵度更显荡逸隺然,一派江左风流气象。

  吴让之无愧为一代篆书大家,其作品可作为学习“邓篆”的有益补充。作为“邓派”书家群中重要的一员,他的艺术影响力定会不断延续下去。不过,或许是个人性格与喜好的原因,吴让之始终没有将先秦文字纳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