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日本人来中国后,回国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

 好心态有好心情 2017-01-14

从古至今,腐败在每个国家中都是存在的,腐败问题一直都是让各个国家十分头疼的事情。许多国家因为腐败问题,而最终走向了灭亡。就拿清朝来说,纵观清朝的历史,在每一位皇帝的任期内,或多或少都有贪污问题,只不过一开始官员们都还是偷偷摸摸的,可是见到皇帝都不管,于是便明目张胆起来,最终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也使得清朝的国力越来越弱,最终走向了灭亡之路。

“清朝有个最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贪污腐败,而且是光天化日之下就行贿。清政府却根本就不去治理,而是任由这股风气漫延,从皇帝到平民百姓,每一个都靠行贿来办事情,这样的清朝早已病入膏肓,根本就不是日本的对手。”一八八六年,一个日本间谍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个间谍的名气在日本很大,被称作是日本的情报之父,他就是福岛安正。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间谍,会得出如此精辟的结论呢?一个日本人来中国后,回国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

我们先来说一说福岛安正这个人。福岛安正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中,两岁的时候,他的妈妈就去世了,之后他便一直都跟他的祖母生活在一起。当时正是日本改革时期,西方思想在日本很流行,年仅十三岁的他开始在江户学习军事知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福岛安正接触到了大量的西方书籍,为了能够读懂英文,他开始疯狂地学习英语,他的语言天赋在这个时候也渐渐地显露了出来。因为他家里比较贫穷,所以为了能够学好英语,他更是把《日英大辞典》给抄了一遍,经过刻苦的学习,他最终学会了英法德中俄这五国语言。

一八七四年,福岛安正被选中进入了参谋本部,开始为日本搜集情报,从此,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情报生涯。在他的眼里,情报的获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并不是说看几本关于这个国家或者这个地方的书籍,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的。也许在你之前,已经有人研究过这个国家了,但是时代在改变,很多事情都会变得不一样,所以,他认为,如果要获得第一手资料,就必须亲自前往目的地,这样才能得出更准确的情报。一个日本人来中国后,回国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

一八七九年,日本早已成为了一个军事强国,而旁边的中国虽然有着大片的国土,但是早已被西方各个国家给瓜分地差不多了,日本也早已是心痒痒了,也想要在中国分到一杯羹。在这种情况下,福岛安正主动向日本参谋部提出要去中国搜集情报,这一请求立即得到了批准。一八八三年,会说一口流利中文的福岛安正正式踏入了中国的国土,开始对中国展开情报搜集。

他首先对中国的一些繁华城市展开了研究,上海,北京,天津,这些地方都是他的目标,一年以后,他就返回了日本,之后便开始专心致志地写起了书,他将这一年间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成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邻邦兵备略》。之后,为了搜集更多关于中国的情报,他又被派去中国当了武官,回来后又对他之前写的那本书做了补充。一个日本人来中国后,回国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

不久之后,中国和日本之间就展开了大战,最终中国战败,也就是影响深远的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在福岛安正的意料之中的,因为他相信他的情报,而日本的高层官员对于他也是十分地欣赏。

一八八五年,中日之间进行《天津条约》的谈判时,福岛安正全程参与。并且趁着这个机会,他对中国的辽东地区和渤海沿岸展开了调查,他早已了解到,日本要向外扩张,中国一定是首要目标,所以他对于中国在这些地方的兵力部署展开了详细的调查。回到日本,他就立即写了一份作战方案,他建议:

日本应该大力发展自己的炮兵和骑兵部队,并且一定要多多培养一些中国通,而且为了在战争中,能够准确地了解地形,他还建议,日本应该派出多批指挥官去中国,多了解中国的情况,这样才能一举击垮中国,以最小的代价来占领中国。一个日本人来中国后,回国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

福岛安正就是因为多次来到中国实地考察,接触到了中国形形色色的人,这才会如此地了解中国,从而得出开头的结论,也正是因为他的那些情报,才让日本能如此轻易地突破中国的防线,才能让清朝军队损失惨重,毫无还手之力。

最后,虽然日本的这样的情报人员让每一个中国人唾弃,但是对当时的中国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省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