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一书,组方严谨,用药精到,诚杏林之准则,万世之楷模,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而对芍药的运用更是个中典范,112方中共有33首选用,所涉病证遍及六经,此乃仲景着意之处岂可恝然置之。本文试对其运用规律稍作探讨。
芍药在《伤寒论》中的使用及用量情况
《伤寒论》中运用芍药的方剂共有30首(另有3首出现在加减法中,此处不予讨论),统计其方名及用量。按30首方中除却四逆散、麻子仁丸二者为丸散以外,其余28首为汤剂,现分析用量以汤剂为准。此28首方中共有9种不同用量,参考其不同功用分为轻、中、重3类。
诸方之中芍药功用及配伍探讨
1.调和营卫
此种功效常配伍桂枝来运用,用量通常为轻、中二类。《神农本草经》亦记载有芍药主治寒热,按《伤寒论》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可见其调和营卫之功。森立之云:“芍药苦平泄润,能益营血之顺流。”
2.和阴止痛
此种功效常配伍甘草、胶饴来运用,用量通常为重。芍药与甘味药相配酸甘化阴,可养血平肝,缓急止痛。如芍药甘草汤,重用芍药甘草各四两,治疗因阴血虚引起的痉挛疼痛多获奇效,有“去杖汤”之美称;再如小建中汤,芍药配饴糖,补脾益阴,治疗腹中拘急疼痛。张隐庵言:“芍药气味苦平,苦走血,故为血分之药;苦下泄,故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
3.滋益脾阴
此种功效通常为中度用量。《素问·六节藏象论》载:“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因脾藏营,芍药养营故可滋益脾阴。脾的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要以脾阴、脾阳两方面的协调为基础,如果脾阴不足亦可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如脾阴不足失于运化,水气内停,外郁于表则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刘渡舟先生称此方为“苓芍术甘汤”,以补益脾阴使脾复健运而治水郁阳抑,此方兼用芍药利水之功;此外麻子仁丸亦属此意,由于脾阴虚运化津液受到约束,胃热肠燥,津液偏渗膀胱而致脾约证,以芍药益脾阴来纠正津液的转输治疗脾约证,配小承气汤兼取芍药之涌泄功效。
4.通泄二便
4.1通利小便
《神农本草经》明文记载芍药利小便,而张锡纯亦云:“芍药以利小便而兼能滋阴清热,所以投之无不效也。”如真武汤中芍药就有助疏泄以利水之功;而小青龙汤病机为外寒内饮,用麻黄解表散寒,而芍药与之相合除可制约其燥烈之性外,还可以通利小便助散心下水饮,至此则开鬼门洁净府,更配合干姜、细辛、五味子之温散寒饮,使表解邪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中芍药除可滋益脾阴之外与茯苓相配更助其渗利水湿从小便而去。
4.2通泄大便
《伤寒论》中亦常用芍药与大黄、枳实相配以助通泻大便。在麻子仁丸中芍药酸苦涌泄,并且可以滋益脾阴,合麻仁、杏仁有滑润之功故可治疗脾约证之大便硬;大柴胡汤中亦用芍药和大黄、枳实以助其通便作用。且真武汤加减法中有言: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伤寒论》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这两处前者减去芍药,后者减少芍药用量且先煮皆因下利之故,依此可证芍药确有涌泄大便之功。此外《本草害利》有云:“酸寒收敛,凡胃弱中寒作泄,腹中冷痛及胃中觉冷等证,当禁。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忌用,血虚有热者宜之。”虽则关于芍药性味记载不一,但至于其可以通泄则无异议,故而在临床中可借鉴张仲景运用芍药之配伍来进行辨证施治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如黄云妙用芍药甘草汤治疗顽固性便秘。
5.柔肝和脾
此类用法常常体现在和黄芩的配伍运用中,用量一般以中度或重度两种,而以黄芩汤为代表。此证为太阳少阳两经邪热内迫而致下利,芍药平肝木和脾土,能土中伐木,汪昂评此方为“万世治利之祖”,诚非溢美,后世之痛泻要方亦正用此意。此外芍药亦常和柴胡相配伍运用,如四逆散,用芍药配合柴胡来舒理肝气,柴胡重舒畅气机,芍药善调和血脉,如此气血并调共奏舒肝之功。《伤寒论》中凡是腹痛者多用芍药,除了芍药可以益阴止痛外,还因为肝木与脾土之关系,木气有余则横乘脾土导致腹痛下利,配芍药取其柔肝和脾之用,柔肝止痛,善治肝气郁滞导致的痛证。《伤寒论》165条大柴胡汤证:“呕吐而下利”与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二者症状相类,此处用大柴胡汤配伍有芍药、黄芩、生姜亦涵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之意。而麻黄升麻汤中亦用芍药,除滋阴养血外,与黄芩相配有黄芩汤之意,正可治357条文中所言“泄利不止”,此处值得深究。
6.滋阴养血
此类功效常在配伍当归、阿胶等使用时发挥,用量最为灵活。如黄连阿胶汤证为足少阴肾水不足,手少阴心火有余,心肾不交,故取黄芩、黄连清泄心火,而以阿胶、鸡子黄滋益心肾之阴,配芍药滋阴养血且可酸寒清火二者兼顾,斡旋其中以为纽带;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重芍药求其滋养营血,而身疼痛得营血濡养遂可止;麻黄升麻汤证为误下阳郁而致上热下寒,用芍药配合当归、天门冬、玉竹以滋阴养血。
7.通脉除痹
此类功效常配伍附子、细辛等具有温通作用的药物来使用,用量多为中度。《神农本草经》记载芍药可除血痹,破坚积,而在《伤寒论》中亦确有明证,如附子汤证“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当归四逆汤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皆为寒邪或寒湿之邪痹阻血脉而致骨节痛或手足厥寒,在配伍附子温阳散寒的基础上选用芍药以发挥其通利血脉之功效,正所谓“去性存用”从而有助祛邪外出,正合《神农本草经》记载芍药除血痹之功效。然前人有不解此理如舒诏者曾言:“附子破而回阳,取其飞骑突入,岂可用芍药凝阴之物,以羁绊附子雄入之势,而致迂缓无功耶?仲景原方必无此药。”笔者以为此中原因除其不解芍药在方中之作用外,还因为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中载“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成氏之后诸家多以《注解伤寒论》条文为据,皆以生附子立论,主回阳救逆,是以舒诏发此异论。然考宋本《伤寒论》及《金匮玉函经》在“二枚”之后更有一“炮”字,虽一字之差然则义理殊异,结合方证分析,愚以为应以炮附子除痹散寒为是。
8.反佐峻烈
此种功效常在与附子、麻黄等烈性药物配伍时发挥,用量为中度,以芍药阴柔佐制其峻烈之性。张璐分析真武汤时有道:“若不用芍药固护其阴,岂能胜附子之雄烈乎?”柯琴《伤寒附翼》中言:“故君大热之附子,以奠阴中之阳,佐芍药之酸苦,以收炎上之气。”
用量与功效关系分析
通过以上对芍药使用情况的统计及对功效及配伍的分析,可以得见仲景对芍药的用量分为三个层次,且各有相应的功效与配伍,现总结如下:
①轻量,除麻黄升麻汤外,余者四方皆为桂枝汤减量与其它方相合: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柴胡桂枝汤,此类仍是和桂枝相配发挥调和营卫之功,小发其汗以祛衰而未尽之表邪。
②重量,此类有四两、六两两种情况,所涉及的方剂为:芍药甘草汤、桂枝新加汤、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主要功效为:和阴止痛、滋阴养血。
③中量,此类有二两、三两两种情况,配伍用法则最为灵活,可发挥柔肝和脾、涌泄二便、滋益脾阴、通脉除痹、反佐峻烈等多种功效。
【本文来源:张振强,高卫平,姚海强.从《伤寒论》芍药的剂量层次探讨其运用及配伍规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7):1960-1962.】 |
|
来自: 乐山有大佛 > 《5、经方用药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