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几百个教授啊……朱物华教授居然还是他二叔

 昵称31728201 2017-01-16


“于是我就给朱物华校长、张钟俊院长,给他们写了一个报告。他们说欢迎你来,不过,他这个Apply for Professor,那你要去做一个报告。”


依旧是那个他一来二院天气就晴朗的日子,他想他快要离休了,他应该去交大当教授。


可以说交大和他有着不解的缘分,在交大,他的老师不仅有可谓学贯中西的顾毓琇,还有著名电机工程专家钟兆琳,而在那天,他想起了他的二叔,想起了也就是朱物华教授,当年那个用英文讲《电力传送》的教授,毕竟这里洋文好的多得hin啊。


教授朱物华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他当年在交大的老师。


无巧不成书,江朱二家系扬州故交,有他七叔江叔峰诗为证,诗曰:

散文背影重人伦,三代交谊可细论。

我见圣陶前辈议,忧思广陵才气人。


这里的广陵是扬州的旧称,此诗描述的就是江朱三代交情,也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一层关系,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也常亲切的称朱教授为二叔。


朱物华教授,1902年生于江苏扬州,年轻时就非常好学啊,也就是在他17岁那年,考入交通大学读电机,在校四年,勤奋好学,孜孜不倦,2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清华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的资格,而后入麻省理工大学,选择了一个当年未曾解决的难题:水银整流器的耗电计算,作为研究课题,次年就拿到硕士学位。


1924年九月,也就是他22岁的时候,考入哈佛大学,两年后取得硕士与博士学位,随后就去西方国家考察了,也要英国剑桥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很惭愧。27年,谢绝了友人的劝阻,学成后怀着满腔热血回到积弱的中国。


熟悉那段历史的大都知道,此时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朱教授认为:只有依靠教育,开启民智,才能救亡图存,于是他一投身教育事业就是许多年,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



先后担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和上海交大的教授,不同流合污,不向恶势力低头,而有两件事恰能反映朱教授的品格,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邀请他担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他因不满政府腐败无能,辞而不就。1933年,一批汉奸走狗们搞了个“自治运动”建立了了一个伪政权,弄的乌烟瘴气,朱物华愤而北上至北大担任物理系教授。


那么人呐就是不知道自己不可以预料,抗日战争爆发后,朱物华来到西南联大执教,他先教的是《电信网络》,后又开设了《无线电原理》虽然条件艰苦,可这里却是教育最为纯粹的时候,也是中国历来人才培养最多的时候,8年战乱,可谓历经艰辛,西南联大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抗战胜利后,朱教授应聘回到交大电机系,仍耕耘讲坛。


那么多年后,老人依然能够回想起他在交大读书的日子,讲台上的朱教授由于口音啊,怕学生听不懂,讲起了一口流利的英文,他讲的是《电力传送》,朱教授讲课从来不照本宣科,由于有着自己的体系,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多复杂的公式也能从容的推理。可谓治学严谨,学识渊博。


而老人也非常敬重朱教授,无论工作多忙,职务怎么变化,都不会忘记对教授的关心,遇到困难了,也是努力解决。在上海任职期间,也是每逢春节,送上贺卡祝贺,还亲自登门拜访看望,师生之间交往频繁,每次相聚,都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1946年二月4月9日,他来到交大看望母校,期间,讲过这样的一番话:今天,我看到很多老教授坐在这里,心里感到非常激动,人呢,不管坐在什么位置,他不能不回忆起培养他的母校和他的老师们,他不可能忘记他,恐怕这一点中外是一律的,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对于尊重老师,尊重母校很重视。


最后他还特地躬身问候95岁高龄的朱物华教授,并俯身对朱教授说:朱老,代我问二婶好啊!


1998年3月12日,朱教授走过了他96个春秋的人生之路,与世长辞,当天下午,交大收到了总书记的一份亲笔吊唁。


6天后他亲自来到殡仪馆为老师,同时也是他的二叔送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