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抑郁自杀概率高于年轻人?头条问答 2016-12-21 13:47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抑郁、自杀一般大多发生在情感、职业发展或者生活突然变化的年轻人身上,这其实是个误解。近年来,老年人已经成为我国自杀率最高的群体。我国每年至少有十万55岁以上老年人自杀,其中95%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面对这样严峻的现状,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到老年人呢?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老年抑郁症占老年人口的10%左右,抑郁症已经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疾病,而且,老年抑郁自杀成功率非常高。调查显示,自杀未遂与成功比在40岁以下是20比1,在60岁以上则是4比1。老年人自杀行为较少受冲动的影响,所采用的方法致命性更高;不肯轻易暴露自杀意念,获救的机会也更少。 有效识别老年抑郁 2014年,江苏一位65岁老人在家中上吊自杀。老人与家人和邻居都没有矛盾,事先也没有任何征兆,让每个人都感到十分意外。老人儿女回忆,年过六十以后,老人总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但问她是哪儿疼,她也说不出来,只说自己可能得了大病。儿女们不放心,赶紧将她送进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老人身体一切正常,并没有任何问题。捧着检查结果,众人舒了口气,将老人送回家中,安慰她不要胡思乱想。但老人回到家中,仍觉得自己哪儿哪儿都不对,整天疑神疑鬼。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老年期抑郁的表现。 1、老年抑郁容易被误认为躯体疾病 老年人身体出现问题,一般人都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表现。其实许多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会表现为躯体化。老年人抑郁会出现疼痛,例如,时常觉得自己腰酸背痛,或是出现腹胀腹痛、恶心、胸闷、心悸、睡眠障碍等情况。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患有各种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的发生率甚至高达50%。在现实生活中,子女更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忽略情绪问题,往往等老人有自杀的行为才意识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2、老年抑郁会以疑病形式体现 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会较多关注自己的健康。老年人抑郁,往往表现为过度关注自身健康,并且对其躯体疾病的关注和感受远远超过了实际得病的严重程度,表现出明显的紧张不安和过分的担心。而且他们会否认或忽视情绪症状,只认为是躯体不适引起的心情不好。 倾向于辗转各大医院,遍寻名医,进行各项检查的结果是正常或者问题不大、程度不严重时,会拒绝相信检查的结果,要求再到其他大医院、其他科室检查,也会埋怨医生检查不仔细、不认真、不负责任等等。 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要重点关注 精神生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心态与身体健康。儿女长大独立,老年人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生活的方式和内容都有很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和情感功能、视听和记忆能力都会下降,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退化。 如果不能有健康有效的精神依托,容易出现孤独、失落感严重等情况从而引发抑郁。特别是空巢、独居的老年人,因为缺少儿女、老伴的及时慰藉,社会接触又变少,更容易出现心情沮丧、感到孤寂,情绪问题也就在所难免。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会造成心理崩溃,进而放弃生活希望而自杀。那么,如何预防老年人的抑郁倾向呢? 1、走出家门多参加文体活动 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的变化往往好静不好动,久而久之造成与社会隔离。如果再缺少亲人的陪伴与支持,非常容易情绪低落,体验到强烈的无意义感。参加文体活动可以使老年人内心愉悦感增加,体魄增强,有助于增加对生活的控制感,减少孤独与无助感。特别像广场舞、健身操等群体活动,可以增加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有效减少老年人无意义感的心理状态。 2、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团体,多与有共同话题的人一起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不断增加,已经成为社会趋势。这样的情况下,老年人生病,对他们孤寂的内心状态更是雪上加霜。尤其一些长期的慢性疾病,容易恶化老年人的心理,引发抑郁厌世。如果生活社区中能有这样同质的团体,可以让老年病友之间多交流,相互抚慰鼓励,促进情感交流,有助于老年人恢复乐观心态。 3、儿女多理解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儿女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关心老年人的情绪;支持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关注老年人的兴趣与爱好,鼓励他们与同龄人在一起,感受到来自社会的需要与自己的价值;帮助老年人摆脱年老无用的错误观念,使他们明白年老是正常的自然规律,他们不是儿女与社会的拖累,他们完全可以科学健康地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