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鉴别调料的真假?吃了假调料会有什么后果?

 饮膳道人 2017-01-17

1.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滥用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目录里面的添加剂,对人体是安全无害的,但是在制作假调料的同时,肯定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长期大量使用,就可能存在致突变、致癌等健康风险。(2)在制作假调料的同时,不仅用了合法的食品添加剂,还使用了非法的食品添加剂。比如,使用苏丹红、罗丹明等工业染料给辣椒当胭脂,身体当然受伤害。还有孜然的造假,会使用鸡饲料加里面,吃了这类东西就可能会闹肚子。(3)这些假调料,还使用了非食用物质,这样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使用了工业用氯化钠,就可能存在重金属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

2.对于消费者来说,调料毕竟只是调料而已,餐桌上的佐餐品,食用量不会特别大,因此,不必焦虑身体伤害。最应该提起注意的可能是酱油,因为酱油在这些调味品中使用量应该是最大的。在北方有一些吃得比较多的,一个月一个人能吃上半斤酱油。当然,消费者如果不到餐馆去吃,自己去买酱油,还是很容易辨认的。

3.至于辨认,首先尽量不买加工成品,比如不买粉面,买了原料,眼看着加工,这样要好不少。这样能避开二次使用的“地沟调料”。说一下八角,真的丰满,角尖平直,假的瘦弱,角尖弯曲向上翘。买的时候数角,就认八个,不能多。

不买过于光鲜亮丽的,颜色看着不自然的,这样能避过色素整容调料;

说一下酱油,左三圈,右三圈,使劲摇晃一下酱油瓶,酿造真酱油起的泡大小均匀不易散去,配制的假酱油则泡沫大小不均,很快散去;还可以倒置酱油瓶,酿造的挂壁,配制的着色差也不挂壁。闻一闻,假的没有酱香味。

4.为什么假调料的事情能在北京、天津存在十年之久?难道最安全的地方是最危险的地方,最主要的原因是做假调料的利润极其丰厚。

本身调味品就属于不起眼、利润还不错的行业,做假冒品的利润空间更大。而且仿制很容易,生产工艺简单,用几口大缸就可以生产了。这边查了,那边还可以做。监管部门这些年一直在打,被仿冒的企业也在打,但是由于利润高、仿制容易,所以一直屡禁不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包括二维码都能做得惟妙惟肖,真假难辨。

同时,另外一个原因是,基本上不会造成能够看到的健康危害,这也是造假者胆子越来越大,同时消费者越来越麻痹的原因。对于这样一个监管盲区,只能采取社会共治的方法。监管部门,应该重拳出击、重点治乱。但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比如说,对举报人给予非常高的奖励,进一步完善落实吹哨人制度,假调料这样的漏网之鱼才没有存生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