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中国古代皇帝的庙号,西汉只有四位皇帝配享庙号

 宛平2008 2017-01-17
庙号,意思就是皇帝在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商朝所建立的,可谓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周朝未使用庙号,仅使用谥号。
汉朝时期,兼采传承自商朝时期的庙号制度及来自于周朝的谥号制度。初时,汉朝对于庙号仍本着商朝时期的初衷,庙号的给予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
到了唐朝开始,原本慎重严谨的庙号制度大为放宽,除了部分亡国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西汉:
西汉自公元前202年立国到公元8年新朝建立,共经历了11代皇帝,然而仅仅只有4位皇帝拥有庙号,分别是开国皇帝刘邦、开创文景之治的刘恒、雄才大略的刘彻和光大仁宣之治的刘询。对于大有作为的汉景帝和汉昭帝都未能配享庙号。至于汉元帝、汉成帝、汉平帝随在死后配享庙号,但最后都被废除了,因为他们非中兴之主,相反开始日益奢侈腐败,将大汉王朝葬送。
 
东汉
公元25年立国,公元220曹氏篡汉灭亡为止,共经历了12位皇帝,其中只有开国的四位皇帝拥有庙号,至汉和帝刘肇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永元之隆”。此后,东汉开始走下坡路,宦官专权,政治黑暗。此后的汉和帝刘肇、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汉桓帝刘志随曾拥有庙号,最后都被汉献帝除掉了,估计是因为这几位皇帝造成了东汉皇权的衰弱,让自己一直做着傀儡皇帝的原因吧。实事求是讲,这几位皇帝真的不配,基本都是失德无功的昏君。
 
 
三国
曹氏篡汉建立魏朝,本来开国君主曹丕死后没有庙号,最后曹睿在生前就给自己定了庙号,估计觉得不好意思吧,又给他的爷爷曹操和父亲曹丕也追了庙号。曹睿在位13年,随成功抵御了吴蜀攻伐,然后期安于享乐,加剧了朝政动荡,最后曹魏政权在其儿子即位后落后司马氏之手。
对于蜀汉的皇帝只有谥号没有庙号,东吴孙坚被追赠庙号,然英年早逝。孙倒是孙权统治江东长达52年,统治期间让东吴国力强盛、民生富庶,庙号为太祖。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泛滥(“降及曹氏,祖名多滥”)。而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更有甚者,十六国时期的那些像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魏晋南北朝虽处乱世,也不乏涌现出杰出的君主,比如开创元嘉之治的刘宋文帝、永明之治的南齐武帝萧赜、天监之治的梁武帝萧衍、统一北方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开创孝文之治的孝文帝以及灭掉北齐开创建德之治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然这些君主其实并未建立大功大德基业,不过是统治一方。
 
到了隋唐开始,原本慎重严谨的庙号制度大为放宽,除了部分亡国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因此原始的四种庙号不敷使用,因此逐渐参考谥法订出新的庙号,不过甫开国的前几代君王,其庙号大多仍使用传承自商朝的原始四个庙号。而也是自唐朝以后,庙号在前、谥号在后的连称方式,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我个人觉得真的能配享庙号的也就只有统一中国的隋文帝杨坚、大唐开国皇帝李渊、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永徽之治的李治和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天宝危机之后虽有中兴之主,然也未能力挽狂澜,不应享有庙号。
 
辽宋夏金元时期,也基本上每位当过皇帝的都拥有庙号,还追尊了好多祖先。虽然宋朝经济、文化繁荣,但终于不过是占有半壁江山,只有安稳。所以辽宋夏金的开国君主配享庙号之外,其他皇帝有点牵强了。
 
元朝,我觉得有一人配享庙号当属元世祖忽必烈。他不仅建立了元朝,而且还统一了中国。当然,他重用阿合马,连年对外战争遭受的惨败,导致民不聊生。
 
明清
明清两朝国祚都接近300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国祚近300年的王朝,这不仅需要开国君主的浴血奋战,更不要后世皇帝的勤政爱民,只有这样才能让政权延续近300年。明太祖、明成祖、明神宗都是很有作为的君主,都开创了盛世的局面。除了这几位皇帝,明仁宗、明宣宗、明宪宗、明孝宗、明世宗、明穆宗在位期间,虽然维护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但终究也是毁誉参半。整体来看,明朝的盛世是最多的。对于清朝,我们比较熟悉,估计也是清朝离我们最近的缘故吧,最有名的皇帝当属开创康乾盛世的三位皇帝,雍正皇帝在位时间比较短,如果综合来看康熙和乾隆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而后期的那些皇帝真不敢恭维,面对列强的入侵束手无策,割地赔款,前所未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