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钧窑瓷器鉴别必须要掌握的三大特点要记牢

 独孤式 2017-01-18
由于钧窑瓷器价值很高,于是在环境相对稳定的南方,便开始出现了仿钧瓷。到了明清以后各大窑系仿钧之风,也就日益兴盛。在购买钧窑瓷器时候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鉴别钧窑瓷器真伪:


  明 十五世纪初 钧窑天青釉仰钟式花盆

  钧窑瓷器鉴别方法:

  一、从工艺特点鉴别钧窑瓷器真伪

  宋代钧窑器形规整,造型美观。官钧器更是有一定形制,决不越规。制胎因为是手工操作,器物胎形一般是上薄下厚。施釉到底,底足露胎,呈灰褐色,放大镜下可见胎质呈糯米状。元钧工艺粗糙,器物厚重粗笨。圈足底边宽大,盘碗类外底中心有乳钉状突起。仿宋钧伪品在器形这一点上很难过关,一般都掌握不好。器物手感一般较轻。用真品资料一对照即会露出马脚。宋官钧器底部多刻有一至十的数字,器形越大,数字越小,刻纹自然流畅。伪品一般没有数码刻纹,或有,则不自然,显得生硬。也有则刻上一些莫名其妙的款字。

  金代钧窑瓷器的制作基本上沿用了宋代的造型风格,并烧制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钧瓷瓷器作品。一些瓶、炉,不仅造型讲究,而且窑变美丽。河南开封市文物商店珍藏的一件金代钧瓷窑变罐,可称得上金代钧瓷中的杰作,被定为一极品。此罐小口、鼓腹、圈足,肩上附有双系,通体饰明快的天青釉,底部亦有釉,圈足刷褐色护胎薄体。

  二、从釉面鉴别钧窑瓷器真伪

  宋代钧瓷大多施满釉,且器底多涂褐色(俗称芝麻酱色)护胎釉。鼓钉洗、花盆和盆奁以及盘类以支钉支烧,其他则以垫饼烧造。宋钧胎质细腻致密,呈灰褐色,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声铿锵圆韵悦耳。从胎质断面可以看出,纯净无杂质,很少有空隙,很少出现釉层剥落等现象。民窑钧瓷釉色多以天青为主,也有月白、天蓝、葱青;官窑钧瓷则以运用金属铜窑变呈色之美妙著称。民窑钧瓷较之官窑钧瓷胎釉略薄,但是都能做到施釉厚薄得当,所见瓷器流釉、粘足的极少。元钧施釉更厚,而且因其施釉不到底,故在胎釉分界处应见明显的垂釉如蜡泪的现象。元钧品种单一,器物多大件,给人以笨重之感。其特点具体表现为:胎釉皆粗,釉厚而不匀,厚的则过度,釉流下垂处聚釉达到了“垂若蜡泪”的程度;薄釉露胎处则又可看到胎上的轮指和刀痕。

  三,从质感鉴别钧窑瓷器真伪

  宋代时崇尚玉器,做瓷也追求玉质感。因此,一物在手,首先要看钧窑瓷器有无玉质之感。真品宋代钧窑瓷器都是釉水肥厚,似翠如玉,有很强的玉质感的。伪品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做不出似玉一般的温润灵动之气。常常是色泽死板,或釉面过亮。元钧的玉质感差一点,釉质较粗,烧成后多有气泡和棕眼,釉面光泽度较差。釉色以天蓝、月白居多。有的为了伪造出土效果,故意在器物上做上很多土锈粘斑。其实,钧瓷因为地理条件关系,出土器釉面上一般很少有土锈粘结,大都是光润细腻的。因此,凡发现粘结很多土锈的钧窑瓷器要多一分小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