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字】剃头匠的祖师爷到底是谁?

 每日汉字 2020-09-11

在中国古代,理发师叫做剃头匠。这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古代中国留发的人多,剃头匠生意不如现在。

提到一个行业,就要提到祖师爷。比如说,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妓院的祖师爷是管仲,但是对于剃头匠的祖师爷,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吕洞宾,有的说是关公,更有甚者说是卢天旸。

那么,剃头匠的祖师爷究竟是谁呢?

很多理发师认为祖师爷是关公,但是不管是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里面,都没有记载他做过剃头匠这么个职业,人家是武将,一出场基本上都是英雄气概!

所以,每日汉字编辑认为关羽和剃头匠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那为什么剃头匠要尊关羽为祖师爷呢?

第一,就是他们手里都是一把刀,虽然用途不同,但是工具是一样滴,这样就够了,因为总是要找一个名人来作为祖师爷的!

第二,说是因为关羽胡子长且飘逸!说明善打理!

第三,因为关羽特别擅长快速取人头颅,又快又准.是剃头业的标准,

第四,古人讲头与发乃授之父母,古人里落了发就是落了头,关羽经常砍人家的头,刀下人头落,所以是以砍头来类比剪发!

当然,人们之所以认关羽为祖师爷,还是因为关羽的名气太大。有一个好靠山,这样才能让剃头这个行业,发扬壮大。

(吕洞宾)

还有不少理发师认为,祖师爷是吕洞宾。

据说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吕洞宾的生日,这一天各地的理发店都要热热闹闹地为他做生日。

为什么吕洞宾是理发业的祖师爷呢? 明朝时候朱洪武做了皇帝。这朱洪武因为是个瘌痢头,所以凡有剃头匠被召进宫去,就没有活著从宫裏出来的。因为剃头时难免剃痛了朱洪武的瘌痢头,他一动怒匠人就遭到无辜的杀害。后来,这事被吕洞宾知道了。他便变为剃头匠,应诏进宫。

说也奇怪,吕洞宾用那宝剑变的剃刀给朱洪武剃头,即使碰著他头上的瘌痢疮也不感到痛,反而凉嗖嗖地感到快活。从此以后凡有剃头匠给他剃头,他的瘌痢疮就不再感到痛了。这样本来没有人敢学剃头的,后来学的人就多起来了,剃头业也便一日日兴旺发达。他们知道这是吕洞宾祖师的功德和庇佑,所以便对他很感激把他奉为祖师爷。 又因为传说中的吕洞宾深谙医道,具有起死回生之术,因此理发店老师傅也大多懂一些小医术。如刮砂眼、治"落枕风"、挖痧、止血、翻眼皮吹沙等等……这自然有利于他们的经营。

谈论剃头匠的祖师爷,为啥突然发了一张毛驴的照片呢?

其实,这和武则天的驴头太子有关。

相传武后甚淫,天下男子,莫能如意。当时朝廷设立公鹤府,专为搜寻男宠。一要容貌俊美,二要阳物巨大,然武后仍不能满足者,尽杀之。上天好生,遂降一神驴,是为薛敖曹。武后得之,果能如意。后生有一子,便是驴头太子。

据说,驴头太子出生后, 毛脸,两只眼睛滴溜溜地缩在下垂的头发里,使人见了异常害怕,看起来就像是一头小毛驴。武则天想:此子的长相倘若传扬出去,岂不要被天下人耻笑!于是,一面下诏严加保密,一面传整容师(即剃头师)给小太子剃修面庞。

但是,陆续多个剃头匠给驴头太子修面,左脸上的毛毛还未剃到一半,右脸上的毛毛又渐渐地长了出来,武则天将这些剃头匠杀害。

后来, 一位道士决定试一试 ,不多一会,驴头太子脸上的毛毛像一张皮似的全被揭了下来,一下子变成了一张粉嫩的小白脸。

武则天见了欣喜若狂, 连忙要感谢这位道士。

道士说,“因皇上枉杀好人太多,故天降于太子此病。如皇上再要枉杀好人,那么,小太子脸上的毛毛,今夜就要复出。”

武则天听了异常焦急地问:“今后我谨慎办事,决不枉杀好人。这样,皇儿脸上的毛毛是否可以根除?”

道士道:“如皇上今后不再枉杀好人,那么,小太子脸上的毛毛最少每月剃修一次。”

武则天听后,似乎是得到了一线希望,便道:“从今日起,请道长居于吾宫内。”

道士道:“贫道四海为家,不可久留一地。”

武则天又问;“那今后吾往何处宣诏道长?”

道士道:“凡挂吾像之整容者,均是吾的弟子,伊得都会这手艺。如皇上需要,可以随召随到。”言毕,便化为一阵清风而去。当夜,武则天得到一梦,才知道白天的道士不是别人,就是剃头行业的开山祖师——卢天旸(即卢祖)化身。

驴头太子经过卢天旸一番精心修饰后,果然焕然一新。可是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驴头太子”脸上的毛毛渐渐恢复了原状。由此,武则天只得按照卢天旸的嘱咐,经常宣诏那些挂有卢天旸像的整容师进宫,专为小太子剃面庞。那些经常被宣诏进宫的整容师,便常常勒浪店里等待宣诏,从而被称为“待诏”。

我国古代先民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故多留长发或盘之。历代的发型样式变化不定,汉代时开始有了理发为职业的手工业,至宋代已较发达。元明两朝人民理发更为普遍,到了清代,男子一律剃头留辫,理发业空前发展,到处都有从事此业的“铺子”和“挑子”。辛亥革命后,废除长辫蓄短发或剃光头,一霎时理发业猛增,并开始使用新式理发工具。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们都力求美好的风度和仪表,且头为一身之首,自然最受关注重视,故此该行业越来越发展,有增无减,只兴不衰。

对于理发师祖师爷,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人。








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谁”字的来历。

造字本义:拟声词,一种口哨声,远古先民模仿鸟鸣问候陌生人。

①本义,动词:古人问候陌生人的哨声。   本义消失   

②动词:探问对方的身份。 义项只见于古文 

              信臣精卒陈利而谁何。——汉 · 贾谊《过秦论》 

③代词:不确指、不确知的人。     









现在,孩子已经放寒假了。

你是咋安排孩子们假期的?每日汉字编辑告诉您,一定要让孩子学学中国文化,知道刚刚学过汉字的本义。

温馨提醒:六年级上册语文汉字同步图书剩余不多,恰好寒假来临,可以让孩子利用这段复习时间,看看刚刚学过的汉字是咋来的。当然,过年了,送给朋友孩子这样的一本图书,也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


这个是小编个人微信的二维码,扫码后,可以直接和小编对话,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把地址发到小编的微信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