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骗子都是入错行的影帝——《骗经》故事九

 夜黑心明 2017-01-20

《骗经》是明朝张应俞整理编著的一本奇书,网罗了天下骗术。

小编辛苦翻译整理,无意诲人向恶,旨在揭开骗子的真实面目,博诸位一乐。

骗子这个行当的从业者,有其独特性。他们不像绿林劫匪般鲁莽霸道面目凶恶,也不像小偷脸上和眼睛挂着贼相。骗子中的高手往往看上去衣衫光鲜,面目和蔼可亲或是一脸正气,有这迷惑性的外表,加上极高的表演素养,才能屡屡得手。

古代骗子都是入错行的影帝——《骗经》故事九

骗经故事 九

故事发生在宋朝。

建宁府是一个繁华的地方,这里往来商贾不绝,四方游客众多,商业十分繁荣。

古代的流通货币往往是铜制钱,这种铜钱购买力有限,人们买大件商品时会很不方便,小商贩收到大量铜钱也不好携带,如此,就催生了一个特殊的职业,银子换铜钱,按比例赚其微薄的差价。

王五就是换制钱的从业者之一,和同行们一样,每天早上他都会在街边摆上一把椅子和一个带抽屉的桌子,坐下来等顾客上门兑换。到中午时,就锁好了抽屉,离开摊位回家吃饭并略作休息,下午再继续工作。到了晚上就会把银钱取出,桌椅寄存到临近的人家。

王五这人比较小气,在同行中也是以吝啬闻名,日复一日,倒也积攒了不少银两。

古代骗子都是入错行的影帝——《骗经》故事九

这一天,王五生意很好,因为他本钱充足,到中午时已经换了七八千枚铜钱,装了多半个抽屉。

这时,一个过路的骗子盯上了王五。骗子姓贾,江湖人称老贾。老贾在街对面观察王五许久,发现王五的桌子已经很陈旧,还有些小裂缝。思索后定下一计。

快中午时,王五和往常一样,锁好了抽屉,回家吃饭。

老贾去街上买了一把斧头,再装扮成一个木匠的样子。老贾一脸忠厚,故意噘着嘴,像是个脾气不好的乡下汉子。他腰间绑着一把斧头,手里拿着尺子来到了王五的桌子前面,一边丈量打量,一边粗着嗓门大喊:这桌子破成这样子了,还让我下次修,这能修好么?干脆做个新的不好?

古代骗子都是入错行的影帝——《骗经》故事九

老贾看上去有些生气,用斧头在桌子上敲的咚咚作响,又不停的和周围的店家行人抱怨:这老板忒也小气,给我十个铜钱修这么破的桌子,欺负俺们乡下人没见过银子。

周围的人见他这般模样,知道是小气的王五让他修桌子,因为旁人都对王五的吝啬心知肚明,就看着老贾自己发憨,笑着不说话。老贾又抱怨半晌,气鼓鼓的背起了桌子,嘴里还不停的嘟囔:这桌子可不好修,我得搬到那边的场上才能活动的开家伙……

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老贾背着王五装满制钱的桌子,慢慢走远了。到了僻静之处,把桌子扔下一斧头就劈开了桌子,把钱搜罗一空,扬长而去。

古代骗子都是入错行的影帝——《骗经》故事九

到了下午,王五来到街上准备做生意。哪里还找得到自己桌椅,问旁边人:我的桌子呢?

众人当然如实回答:你不是让木匠拿去修了么?木匠还抱怨你小气不做一张新的。

王五大惊失色,忙去四处找寻时,只看到了破烂的桌子,至于里面的制钱,早已空空如也。

小小评说

老贾装成木匠,故意闹的动静很大,旁人怎么能想到他是个骗子?王五一向小气,别人对他的事情自然也不会盘问究竟。小编在这里奉劝诸位,遇到来路不明又说话夸张,表情故意戏剧化的人,就该升起警惕之心了,也许,他们另有所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