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連最古老的石橋:普蘭店,400年美麗傳說【挂符橋】

 老民益 2017-01-20
明朝万历年间,一辆马车从一座青石小桥上疾驰而过,车轮卷起阵阵烟尘,桥上挂着的片片黄色符咒随着车身带起的疾风翩翩起舞,成为这条官道上一道特殊的风景……在普湾新区三十里堡街道三十里村台山脚下,有一条从大连到沈阳的交通要道,而“挂符桥”则是这条古驿道上必须经过的一座小桥。明朝万历年间建成的“挂符桥”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雨依旧屹立不倒,在这座大连地区现存最早的一座石桥身上,不但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还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

  古迹线索征集令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曾说过:“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有些记忆如果现在发掘不出来,可能再过几年就无处去寻觅了……”在大连有13000多平方公里土地,每一寸土地上,都曾有过动人的故事,文保单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寻找那些散落在土地上的古老记忆,让历史能在我们这一代得以延续,本报发出古迹征集令:如果您身边有类似古井、古树或者是古建筑等不为人知的古迹,请致电本报征集热线:15904119599。

  明朝始建清朝重修

  记者多年采访、经过202国道很多次,竟然不知道在三十里村附近的国道下面隐藏着一座神秘的古桥。据普兰店博物馆馆长付文才介绍,当年修建202国道时必须经过挂符桥,但是为了保护文物,有关部门还特别修改了方案:取消了道路两面同时扩建的计划,对桥进行了加固,将其完好保存下来,挂符桥的西侧部分露在外面,供后人瞻仰。

  在国道边竖立着一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顺着国道的路基爬到沟底,记者终于看到了挂符桥的真身:这座古朴的石桥身上体现出很多明代的建筑特点,桥为单拱,用青石砌成。涵洞长约6米,桥面距沟底约7.1米,桥身长宽各5.6米左右。走到桥洞中往上看,青石的连接依然很坚固。用于加固青石的铁环已经不见了,只能依稀见到青石间露出的斑驳锈迹。桥拱的石条明显的分为两部分,西半部分呈浅灰色,缝隙之间没有石灰,西半部分为明万历年间建造;东半部分为青色,缝隙之内抹有石灰,为清乾隆年间重修。

  400年古桥技艺巧夺天工

  作为大连地区现存最早的一座石桥,虽然经历了数百年风雨洗礼的挂符桥,至今仍坚固如初,其建桥工艺不得不令人赞叹。挂符桥外表看似简单,结构却非常复杂:桥面用大条石顺桥方向铺装,料石凿刻严密细致,接合处严丝合缝;石头的接头处凿成亚腰形石槽,以放置铁栓,使之连接牢固;两头桥墩用大石块砌筑;尤其是其石块之间采用子母榫铆的镶嵌方式,是取自木匠榫铆的手法,中间没有石灰等用来固定的辅助材料,可谓工艺精湛,记者不禁为古人的这样高超建桥工艺所折服。

  挂符桥又名寡妇桥

  提到挂符桥,当地老百姓经常叫它另外一个谐音名称“寡妇桥”,并传说它是一名寡妇所修。三十里村的村民王传勋说,相传古时候这个地方并没有桥,山沟虽小,但一到春夏秋季暴雨连连,沟里就会水流湍急,有好多人在这里被水冲走。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一对新婚夫妇回娘家,行至此处,山洪暴发。新娘骑的毛驴被困在洪水中,新郎不顾一切救出妻子,自己却被洪水卷走了。新娘成了寡妇,她立志在此为民修桥。她白天砍柴采药,夜晚纺纱织布,十年后用积攒下的钱在此修建了一座石桥。然而桥小水大,被一场大水冲塌了。寡妇大病一场,险些丧命。可她一想到死去的丈夫,就又振作起来攒钱。一晃又是十年,第二次修桥,哪成想秋后的一场大雨又让她十年心血付之东流。寡妇此后每天琢磨修桥的方法。有一次,她拉着小姑娘的手过河时,受到启发,想出了用子母对齿法重新架桥。结果第三次修成的桥,任洪水冲击纹丝不动,人行车过畅通无阻。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可敬的寡妇,将此桥命名为寡妇桥。

  挂符桥到底是不是寡妇所修?考古学者们认为此桥工艺精湛,不可能由一名弱女子独立完成,但该桥最初由何人所修已经无可考证。在金州副都统衙门的后院,保留着一块石碑,是清代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三月的重修挂符桥的碑记。据碑文载,此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但并没有确切记载修建人及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碑后还记录了参与重修及捐款捐工人的名字。至于桥名“挂符”,则是因为这里经常发生车马坠桥事故,于是人们请法师在此做法,在桥上挂了“符”,用意保佑平安。

  每年都有台湾人来祭拜

  在桥头不远处,记者看到了一块木质碑,上面写着“江金宝万古流芳”,而在木质碑的上方山腰处有一座凉亭,关于这座凉亭和木质碑的来历也有一段故事。“这木碑和凉亭是一些台湾人立的,我在桥边养蜂已经有14个年头了,每年都能看到有台湾人来拜祭!”桥边的安徽养蜂人叶红忠告诉记者,几年前的一天,一个台湾人来到这里打听挂符桥的事。他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到先人告诉他,曾在辽南地区修了一座桥,立了一块碑,希望后人去那儿看一看。为此,这个台湾人查阅很多资料后确定先人所说的桥就是挂符桥。他还在挂符桥最初的石碑上查到了自己先人的名字。后来,这个台湾人就在挂符桥头修建了石碑和凉亭,纪念先人。直到现在,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有几个台湾人到挂符桥祭奠先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