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奇葩来了》到《奇葩大会》,背后的意义,可能远不止改一个名字这么简单

 alayavijnana 2017-01-23


还记得第三季《奇葩说》开播前,米未曾制作了8期先导节目,叫《奇葩来了》。这是一档为第三季《奇葩说》选拔奇葩辩手的独立节目,指向性非常强,就是挑人。

 

而随着《奇葩说》第四季的到来,米未按照惯例又要制作先导节目,只不过这次不再叫《奇葩来了》,而更名为《奇葩大会》,并于1月20日在爱奇艺上线了第一期。

 

为什么要改名字呢?不还是为了之后的《奇葩说》挑选手吗,好不容易让人建立起印象的《奇葩来了》,为什么又要改呢?

 

说实话,一开始冷眼君也不甚了解,但是在看完第一期节目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背后的意义,远不止一个名字这么简单。



不过,在分析之前,我们还是先来大概了解下第一期《奇葩大会》到底播了些什么?

 

按照节目组的官方说法,《奇葩大会》是一档史无前例的先锋青年观点集会,华人世界最先行、最勇敢、最新锐的青年将聚集在这里,放肆分享,自由表达,带来自己最真实的生命体验和人生观点。

 

我们先说导师,除了“马晓康”之外,这次还力邀何炅加盟,坐镇《奇葩大会》的现场。三个主持人加一个不怎么让主持人说话的嘉宾,这四人可以说是国内语言类综艺里的最强组合了。

 

再来看选手,在第一期节目里,有各种“心怀鬼胎”的选手来到节目中分享自己的观点或经历。有不吵架就无法维持自我内心秩序的傅首尔、有游历国外的赵大晴、有20岁的女团艺人马剑越、有蛇精男代表刘梓晨、有翻译了几千段视频的谷大白话、还有作为嘉宾的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



说真的,冷眼君除了对刘梓晨不太感冒之外,其余的选手都非常好,特点鲜明。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位20岁的女团艺人马剑越,据说上《奇葩大会》是她2016年的唯一的一个通告,整个人的说话状态,太到位了。所以单从节目来看,这一期《奇葩大会》的精彩程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好,能够让人记住的点也很多。

 

但是整期看下来,冷眼君还是发现这档节目背后的意义所在,我们接下来一个一个来说。



《奇葩大会》不再是《奇葩说》的附

将成为独立IP

 

有一个细节,何炅在第一期节目开场时有明确说到,《奇葩大会》里来的所有选手将不再以进之后的《奇葩说》为唯一目标,而是以观点的分享为主,如果有觉得不错的,四位导师可以邀请留下。

 

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总制片人李楠楠告诉冷眼君,就是因为在之前的《奇葩来了》节目中,由于是以进《奇葩说》为目的,结果就流失掉了很多优秀的选手。尽管他们的故事和经历都非常好,但是就是很难登上《奇葩来了》的选拔舞台,很可惜。

 

所以为了让那些可能不太适合《奇葩说》,但是又很愿意跟大家做分享的选手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奇葩大会》就变得更加开放。比如李开复就以嘉宾的身份,在《奇葩大会》的舞台上跟大家分享了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可能跟晋级无关,但这样前沿的内容分享,可见《奇葩大会》的多元性。

 


据了解,这次的《奇葩大会》,导演组总共看了4万多份报名表,字数超过4100万,堪比一部现代版超长志异小说。之后,电话或面见了3358个新奇葩,细心挑选了其中566个参加导演见面会当面撕x。选角导演平均见5个选手,才能推荐一位选手参加导演见面会,平均7个参加导演见面会的选手里,才能有一位选手进入《奇葩大会》录制备选名单。所以说,如果还以进《奇葩说》为唯一目标,那这里面又会有很多选手无缘舞台。

 

那背后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冷眼君认为,《奇葩来了》做得再精彩,那也是依附于《奇葩说》的一档衍生节目,但是《奇葩大会》是可以成为独立IP进行运营的,也可以算作是米未传媒的又一档自主研发的网综。从品相和潜力来看,《奇葩大会》大有成为与《奇葩说》并存的两个独立大IP,是“奇葩系列产品”。

 

之所以这么认为,大概有两点原因:

1、《奇葩说》是辩论属性的,但《奇葩大会》是分享属性的,内核不冲突,但是奇葩系列的基因一直在,起点很高。

2、《奇葩大会》更开放,选手们的行业背景也更丰富,作为一个观点的分享平台,这档节目将汇聚大量具有鲜明观点和年轻的生活态度的人,网友能看到太多不同的人生。

 

所以,《奇葩大会》势必将成为一档以先锋观点分享为主的独立网综IP。当然,同时也兼具着为《奇葩说》挑选手的功能,但不是唯一功能。



在去“超演化”的同时

储备选手资源

 

既然是要走独立IP的路线,那我们回到节目内容本身来看,《奇葩大会》到底怎么样呢?

 

可能有不少网友会有同感,就是整个节目给人的感觉其实有点儿像《超级演说家》。四位导师端坐前方,选手依次上台分享故事或段子,然后由导师举牌决定去留。



但是仔细研究下内容后,冷眼君还是觉得《奇葩大会》跟《超级演说家》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1)《奇葩大会》里,每位选手分享的内容会更加碎片化,不像《超演》那样有规整的起承转合的演讲稿,整体的话语风格也更加年轻化,话语包袱和段子的节奏,非常符合互联网用户。

 

2)从流量反推内容的话,《奇葩大会》的单点流量的传播度也非常高,像马剑越、李开复、刘梓晨都是单期节目的流量保证,有流量就有话题热度,这是《奇葩大会》作为独立网综IP的基本要求。而这些是《超演》所不具备的。

 

3)《奇葩大会》里更开放和多元,你能想象李开复和刘梓晨居然能同台吗?另外,分享过程中,导师能随时与选手进行交流互动,是一种包容的平等的沟通与分享。而在《超演》必须等选手的单篇演讲结束,导师才能与之互动。

 

4)《奇葩大会》的舞美风格更具有工业风和地下感,红砖和铁栏杆的元素,让节目的分享有一种天然的“门槛”存在,就是只有“自己人”才会来到这里。

 

所以这么看来,在内容层面,《奇葩大会》其实也是有着自己独立风格的。如果不出意外,这档节目将成为未来各类奇葩人物的最大集散地,而相比之下,这层意义可能更加深远。要知道,有了这些选手资源,对于米未传媒未来的原创IP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隐藏的短视频试验地

 

我们都知道,米未传媒一直专注于互联网视频内容的开发、生产、及IP经营,对于长视频也就是网综领域已经有了很多的尝试,但是对于未来的“短视频”领域其实一直存有想法,却一直没有行动。

 

而借着《奇葩大会》的制作,米未也将短视频的尝试付诸于行动,比如那一条马剑越的6分钟微纪录片。

 

马东老师也在朋友圈高调宣布这是米未传媒的第一支短视频作品。

 


 

依靠公司内部的项目孵化新的内容并锻炼新的内容团队,可能这也是《奇葩大会》背后所隐藏的一个意义吧。

 

所以综上,《奇葩大会》的首播除了让人看到了那些流量担当的高质量选手之外,其实还透露出了这些节目背后的意义,原来不安分的米未传媒也一直在搞事!搞事!搞事!



 号外 号外 


从明天开始,冷眼君将正式进入春节休假状态,所以原则上春节期间将不再更新。当然,冷眼君也将借春节的时间去充充电,如果有特别想要表达的,应该也会忍不住分享给大家的。所以请时刻关注冷眼看电视,说不定哪天就有新的推送了呢!


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