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cpanda 于 2011-1-30 23:55 编辑 旧日本帝国海军机动部队中坚 金刚型高速战列舰(建造篇1) Windward *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日本海军的巡洋舰观 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世界各主要海军国家的舰队阵容包括排水量13000-16000吨、航速18节、2座双联305mm主炮的战列舰,以及排水量9000-10000吨、航速20至21节、203mm-238mm主炮的装甲巡洋舰。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分,是因为当时战列舰与装甲巡洋舰本别用于不同的作战行动,前者用于舰队战列作战,后者多单独或与其他装甲巡洋舰编队进行袭击、破交等作战。 就日本的国情及其海军的使命来说,在甲午战争结束和缔结同盟之后,其主要假想敌是俄、法、美在远东的海军力量,这些国家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装甲巡洋舰与旧式的防护巡洋舰,同时拥有大批能够在战时改为辅助巡洋舰的商船,因此日本海军在巡洋舰方面的主要建设是向能与之抗衡的装甲巡洋舰方面倾斜,为数有限的防护巡洋舰只是作为侦查、游击的辅助力量。这一点与其师法的英国海军不同。英国海军出于保护海外殖民地和海上通路的需要,大力发展防护巡洋舰及轻巡洋舰。在日俄战争爆发前夕,英国海军拥有装甲巡洋舰20艘,防护巡洋舰86艘,两者的比例约为1:4.3,而日本海军的装甲巡洋舰和防护巡洋舰之比是8:9(当时三景舰已改为海防舰,即使算上这三艘,两者的比例也为3:4)。 在日俄战争爆发前夕日本海军装备的6艘装甲巡洋舰中,有4艘是从盟友英国那里订购的,另外2艘则分别采购自甲午战争后参加“三国干涉还辽”的德国和法国,只一点无疑是受到外交上的影响和考虑。日本为了全力对付俄国,必须缓和与德法的关系,而英国在远东的政策是“借日本的剑,削俄国的爪”,因此倾其全力襄助日本海军的扩张,包括为其海军建造全部战列舰和大多数装甲巡洋舰。 日俄战争爆发前,俄国海军在远东的主要基地旅顺港内有战列舰7艘、装甲巡洋舰1艘,在海参崴有3艘装甲巡洋舰构成别动兵力。日俄开战当时,日本海军立即放弃了日本海和太平洋方向的制海权,在黄海和南海方向集中优势兵力,同时在日本海和太平洋沿岸的重要港湾中布置了113艘鱼雷艇和木造的简易鱼雷艇,以防止俄国装甲巡洋舰侵入湾内。同时出于对海参崴装甲巡洋舰分队的提防,甚至将函馆市的市民疏散到了北海道内陆地区,由此可见日本方面对于俄国装甲巡洋舰的威力有不小的顾忌。 在日俄战争初期的封锁旅顺口作战中,日本海军与一天之内连续丧失了八岛和初濑两艘战列舰,相当于其全部战列舰的三分之一。为弥补这一损失,日本试图向英国海军购买排水量与八岛号相近的歌利亚号战列舰(HMS Goliath),但英国恪于中立地位的限制,未同意日方的要求。为弥补海军主力舰的巨大缺口,日本海军不得不将战争爆发前夕新购入的春日和日进两艘装甲巡洋舰编入战列舰队,与残存的4艘战列舰协同作战。同时舰政本部造船部长佐双左仲决定动用库存的12英寸舰炮,急速建造两艘主炮口径与战列舰相同,副炮、防御、航速与装甲巡洋舰相同的“大型巡洋舰”,并命令其心腹部下近藤基树火速督促当时唯一可以建造大舰的吴海军工厂立即开始建造工作。 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日本海军与1907年完成了筑波号大型巡洋舰,翌年建成生驹号。两件采用了在日本海军中开风气之先的长艏楼舰型,同时还在装甲巡洋舰这一舰种中首度采用了与战列舰相同口径的305mm主炮(此前装甲巡洋舰主炮的最大口径是234mm),日方据此坚持主张筑波级才是世界上第一级战列巡洋舰。 日本海大海战的结果向世界各海军国家表明,由于单纯的战列舰队缺乏快速的游击和侦察手段,装甲巡洋舰与战列舰协同作战的可能性将越来越高,这样的话,两者在火力和航速上的不统一,将给协同作战带来很大的困扰。1905年英国海军划时代的无畏舰下水,其8门舷侧齐射能力是此前普遍装备4门主炮的战列舰的两倍,航速也大大提高,宣告了旧式战列舰时代的结束。此后英国又于1905年开始建造3艘无敌级装甲巡洋舰(后将级别改为战列巡洋舰)。以英国海军为竞争目标的德国海军很快也于1908年开始建造冯·德·坦恩级战列巡洋舰。不过,除了需要大量升级版巡洋舰以维持幅员浩大的海外帝国的英国、与英国海军盲目攀比的德国、以及后面要提及的日本之外,其他主要海军国家并未对这一新舰种加以青眼,因为花费昂贵的代价建造的战列巡洋舰防御性能比无畏舰弱,其生存能力在海战中非常值得怀疑。 比较而言,英国的战列巡洋舰主炮口径与本国的无畏舰相同,主炮塔数量减少一座。为追求高航速,锅炉数量远远超过战列舰(狮级战列巡洋舰有42座锅炉,猎户座级战列舰只有18座),作为追求高航速的代价,削弱或取消了许多部位的装甲防护,防御能力只与装甲巡洋舰相似,因此虽然其武装重量比(排水量与武备重量之比)较高,但是却牺牲了防护性能。德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主炮口径比本国无畏舰小,但其集重视防御性能和生存能力,弹药库、火药库、机舱和锅炉舱等部位的装甲比英舰厚30到40毫米左右,装甲总重量平均比英国战列巡洋舰多出20%。受日俄战争初期日本驱逐舰和鱼雷艇夜袭旅顺口外停泊场俄国主力舰的教训影响,德国的战列巡洋舰还增加了用于对抗驱逐舰的副炮数量(一般为10门152mm炮、16门88mm炮,英国战列巡洋舰通常只装备16门105mm炮)。 在这一时期的英德造舰竞赛中,英国又陆续建造了12艘战列巡洋舰,排水量越来越大,包括3艘不倦级、3艘狮级、1艘虎级、2艘声望级和3艘“大型轻巡洋舰”,并计划建造4艘4万吨级的海军上将级战列巡洋舰。德国则建造了6艘,包括2艘毛奇级、1艘塞得利茨级、3艘德弗林格级,并计划建造4艘3.1万吨级的马肯森级和3艘3.5万吨级的约克级。 1906年,海军大臣斋藤实向首相西园寺公望提出了“海军整备计划”,要求在近期内建造战列舰3艘、驱逐舰30艘及潜艇6艘。但是由于日俄战争后日本没有从俄国获得预期的战争赔款,处于战后的财政贫乏中,因此1907年的日本第23届国会只批准了2艘战列舰(河内、摄津)、1艘装甲巡洋舰(金刚)、3艘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2艘潜艇的建造预算。1910年,斋藤实又向内阁提出了八八舰队案,要求建造战列舰7艘、装甲巡洋舰3艘、其他各类军舰41艘。1911年7月,内阁会议审定通过了斋藤实的提案,决定自1911财政年度起,将所有的造舰经费项目、以及过去几个财政年度中节余下来的造舰费用合并为“军备充实费”和“军舰制造费”,每年拨款1.58亿日元,为期6年,这样,1907年提出的4艘装甲巡洋舰的建造计划一下子全部得以实施。 1912年,英国海军将无敌等舰的级别由装甲巡洋舰变为战列巡洋舰,日本海军也于同年依样效法,在8月28日颁布的《舰艇类别标准》改订版(“达11号”令)中,将排水量10000吨以上的“一等巡洋舰”改称为“巡洋战舰”,即战列巡洋舰。当时日本并没有英帝国那样遍布全球的广阔殖民地,也不像德国(或者说威廉二世个人)那样铁下心来要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从这一点来说,日本似乎没有建造战列巡洋舰的必要,但是在1894年中日海战中,排成一列纵队的日本巡洋舰舰队快速游走于排成横队的清国战舰间,使用速射炮进行高速度的迂回游击作战,而速度较慢的比睿、扶桑、赤城等舰很快被清国军舰的炮火重创。黄海大海战的战训影响了此后日本海军的发展,追求高速度的游击力量(具体来说就是装甲巡洋舰)一直是日本海军的侧重之一。 在日俄战争之前的六六舰队案中,日本海军就已经提出了装甲巡洋舰与战列舰数量对等的方针,而在1907年至1911年间,日本海军面临的主要对手依然是俄国太平洋舰队,以及正在发展为两洋海军的美国海军舰队。在确保主力舰足够与可能来袭的敌战列舰队抗衡的同时,必须要维持必要的打击手段,对付敌方的装甲巡洋舰等快速破袭力量。因此在出现战列巡洋舰这一装甲巡洋舰的替代产物后,日本海军将其作为与战列舰并重的主力舰纳入扩充计划中,且装备数量与战列舰不相上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