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渔翁”说 ● 在滇池水域钓鱼像做贼一样,你以为我愿意啊?! ● 如果滇池能够开放垂钓,我们当然不想舍近求远。 钓协说 ● 昆明市钓协是昆明所有单项运动协会中人员最多的一个协会,从中也看出垂钓活动在群众中普及开展的程度。 ● 基本每月都有组织的各类垂钓比赛,但因缺乏场地,不得不远离城区,到周边县租场地办比赛。 渔政说 ● 工作起来就像“猫捉老鼠”一样,这边刚劝返,那边又开钓,收效甚微。 ● 去年底向市政府递交了开放东风坝供市民垂钓的建议,现在还在等待批复。 数据 市钓协 团体会员单位 227个 在册个人会员 3万多人 常年钓鱼爱好者 30万 钓鱼地 昆明14个县区 鱼塘、水库、堰塘等营业性场所 100多个 母亲湖 滇池水域面积 309平方公里 最近3年累计投放鱼苗 高背鲫鱼1亿尾 鳙鲢鱼3000吨 今年春节期间,听说昆明海埂公园免费开放了,老董陪同家人来到多年不曾踏足的海埂。眼前的一幕真让人惊喜:绿树成荫、鲜花绽放、人鸥嬉戏,“真的变了,尤其是水质比以前好得多了。”感受着迎面吹拂而来的海风,面对静卧的西山睡美人,望着波光粼粼的滇池,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昆明人,老董感到无比惬意,孩提时的美好记忆又浮现在脑海,他多渴望还能像过去一样,约上三五好友,跨上自行车,说走就走,与海埂拥抱,任性挥竿,快乐垂钓。不过,海埂沿岸随处可见的“禁止垂钓”警示标志,又让老董的美好愿望随即破灭。 守在浩瀚滇池,“渔翁”却无竿可下,究竟我的“鱼窝子”在哪里?与老董一样,众多钓鱼爱好者看着滇池水质一天天变好,开始期盼着滇池垂钓开放的那一天。 目击 滇池边的“野钓游击队” 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每天在滇池沿岸或是35条入滇河道旁,都有不少头戴草帽、手拿渔竿的中老年人在钓鱼。 本来钓鱼是一项愉悦身心的运动和休闲方式,但这些市民似乎来错了地方,常常一边盯着水面的浮标,一边还要左顾右盼,生怕遇上渔政执法人员。 连续两天早晨,记者来到海埂公园附近的水域,都见到有人在偷钓。“咯钓得着鱼?”面对陌生人的搭讪,他们总是面无表情,怀着戒备之心带理不答,不多时便蹬着单车消失,然后换个“窝子”重新开钓。 这些滇池“野钓游击队”经验相当丰富,他们打一枪换个地方,根本不跟“正规军”正面遭遇,甚至还有“前哨站”,有人发现渔政人员出现,便相互拿出手机给“下一站”的人通风报信,很快就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位健谈又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先生对记者说,在这里钓鱼像做贼一样,“你以为我愿意啊?我们这些人退休多年,收入又不高,还要考虑养老、防病。所以,收费太高的营业性场所根本就不会考虑去,再加上身体欠佳也不想出远门了。” 在偷钓最为集中的大观河,从早到晚都见得到零星的垂钓者,一位70岁有余的老人说,从小就喜欢钓鱼,只要碰到没人管的时候就到大观河钓一会,虽然收获不多,但很享受这个过程。他说:“钓到的鱼我可以放生,如果政府能‘网开一面’,体谅我们的爱好和处境,我会很感谢。” 现状 城市扩容鱼塘越来越远 每到节假日,昆明远郊和县区的水库、鱼塘、河流都可见到“渔翁”的身影,他们走出城市,放飞心灵,享受着垂钓带来的情趣。“垂钓活动是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人人都能上手,昆明附近县区可钓鱼的地方我去过不少,粗略估计,节假日到各处钓鱼休闲的昆明人不下10万,这个群体相当庞大。如果滇池能够开放垂钓,我们当然不想舍近求远。”每周都要去户外钓几次鱼的某台球城老板杨林说。 过去除了滇池,昆明近郊有许多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鱼塘,包括松华坝水库下面盘龙江周围的数十个塘子已经消失。现在,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容,想离开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换个环境静静地享受钓鱼的乐趣,至少也得跑到离主城区三四十公里以外的地方,甚至有的爱好者开车直奔贵州兴义的万峰湖,一住就是几天。记者也曾借节假日的机会到过万峰湖两次,那里可谓钓鱼爱好者的天堂,偌大的停车场爆满,进出小镇沿途的车辆络绎不绝,1/3的车辆挂着云南牌照。当地已形成了垂钓旅游产业链,带来滚滚财源。 呼吁 尽快落实垂钓基地建设 王先伟担任昆明市钓鱼协会主席已有20年,最让他揪心的是,虽经多番努力,昆明市的垂钓基地一直未能落实,奔走呼吁至今无果。 “昆明市钓鱼协会成立于1984年,迄今已经有31年历史,在册个人会员3万多人,是昆明所有单项运动协会中人员最多的一个协会。”王先伟说,过去会员更多,以厂矿名义入会的团体会员占2/3以上。但随着时代变迁、企业改制,团体会员单位数量下降,甚至有的会员单位名存实亡,很少开展活动,职工失去了“家”,钓鱼活动出现了各自为政的局面。 据了解,昆明市常年坚持钓鱼的爱好者达30万之众。而昆明市钓协的作用更显突出,人们需要有这样一个组织搭建交流与竞技平台。 1996年,昆明市钓鱼协会在西山龙门脚下获得一块500亩左右的钓鱼区域;2003年5月,为配合滇池治理,这片垂钓区域交给了滇管局;次年,市滇管局同意将草海东大堤1500米水域给市钓协使用,但水边一无站位,二无通道,无法保障垂钓者的安全,加之市钓协又无资金和能力进行改造,因此,市体育局上报市政府,要求另选垂钓基地,滇管局和体育局也多次召开过协调会,但迄今未能实施基地建设。 昆明市钓协组织的比赛丰富多彩,基本做到月月有活动,但因缺乏场地,不得不到周边县租场地,甚至还多次把昆明的比赛“搬”到澄江。2010年,省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云南省钓鱼比赛交给昆明主办,但合适的场地却成了大问题。最后在云南民族村的支持下,才解了燃眉之急。 管理 “猫捉老鼠”管理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滇池治理见到成效,重返滇池钓鱼的人又多了起来。“保守估计,现在每天在滇池沿岸和入滇河流钓鱼的市民不会少于千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渔政人员说。 就在本报记者在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采访的时候,该处办公室主任沈杰的手机骤然响起,有人举报海埂公园内有人在偷钓。落实具体地点后,沈杰马上指令队员立即赶赴现场处理。 “滇池水域面积达309平方公里,沿岸100多公里,管理有很大难度。全渔政处只有30多人,加上滇池所属的各县、区,一线执法人员不到50人。有的队员是夜出昼伏,相当辛苦,工作起来就像‘猫捉老鼠’,这边刚刚劝返,那边又悄悄开钓,收效甚微。”昆明市滇管局渔政处副处长王勇对此也颇感无奈。他说,渔政处现在的重点在于对鱼类资源破坏性较大的网具监管,而对钓鱼者则以教育和劝返为主。 据了解,大多数偷钓者还是能听从劝阻,但有少部分人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还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一次,渔政人员接到举报后赶到现场,一位偷钓者不但不听劝告,还在原地耍起了赖,最后在大庭广众之下居然跳入滇池。见此情形,执法人员连衣裤都来不及脱,也跳进水里把他搭救上岸。 这只是渔政执法人员遇到的一个个案,但要齐抓共管还滇池一片清澈,还是要靠广大市民提高自身素质,遵守相关法规,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愿景 市民有望挥竿滇池东风坝 目前滇池治理进入了攻坚阶段,今年就要面临第三次“国考”。但面对市民需求和管理需要的矛盾,管控不是最终缓解矛盾的办法,昆明市滇管局渔政处和昆明市钓鱼协会也在积极寻求解决的合理方法,并多次向市政府递交了建议开放部分水域开展垂钓活动的报告。 “鱼对净化水质有好处,所以说钓鱼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污染,破坏岸边的景观绿化带。若要开放水域需要进行论证,并制定可行性方案。”王勇说。 据了解,昆明市每年都要向滇池投放鱼苗,最近3年累计投放了1亿尾高背鲫鱼和3000吨鳙鲢鱼,此类鱼种对改善滇池水体、水质都非常有益。 “前几年在滇池东风坝一带圈养了一些水葫芦,现在已经暂停圈养,腾出了这片水域。渔政处认为小范围、尝试性开放的时机已成熟,于去年底向市政府递交了开放东风坝供市民垂钓的建议,现在还在等待批复。”王勇说,在滇池特定区域、小范围内对市民开放垂钓场所,是钓鱼爱好者的福音,也便于渔政部门集中管理。东风坝是经过综合考虑和多方协商共同选出的最适宜向公众开放的垂钓场所,如果得到政府同意的话,前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要对凹凸不平的路基进行修缮,还要有停车场、休息区、卫生间等,并安排工作人员从事日常维护管理和垃圾清运。 计划 打造“荷花生态垂钓公园” 如果东风坝真的对市民开放了,成为昆明的垂钓基地,交给市钓协来管理使用,他们又有什么设想呢?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资金问题。”王先伟表示,3年前,他们曾与一家绿色种植企业达成共识,由该企业在东风坝种植一些有利于滇池水质的绿色植物,收益的一部分用于在东风坝投资建设垂钓公园,工程规划以及投资预算已经全部做好,但是一直没有获批,此事就搁置了下来。 王先伟透露,按之前的规划和设想,可以在东风坝建一个“荷花生态垂钓公园”,除了可办钓鱼比赛外,还可供市民垂钓休闲、娱乐健身。这个公园以环保为中心,以有利于滇池治理为目的,水面种植有利于水质净化的水生植物,如莲藕、茭白、莼菜、荸荠、菱角等,逐步取得经济效益后以收益让公园得以维持。 在城市湖泊开展垂钓活动,省外也有可供借鉴之处,杭州西湖的一定区域也对市民开放垂钓,但为了便于管理,需到钓鱼协会办理会员证,取得许可证方能在特定区域进行垂钓。本报记者 谢黎明 摄影报道 |
|